位置:汇文
窦建德犯了哪些错误导致兵败被杀
窦建德犯了哪些错误导致兵败被杀

窦建德是隋末河北农民起义领袖。他曾多次率军击败随将,后来在河北建立夏国,自称夏王。可以说窦建德深得河北人民民心,但因为窦建德缺少远见,导致他犯下一个巨大错误,最后败给李世民,被押送到长安处死。可以说窦建德一生有高光,也有遗憾,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不过天下霸主只能有一位,窦建德是遗憾出局。这次就准备来讲讲窦建德这个人物,感兴趣的朋友千万别错过了。

“义者”窦建德

大丈夫立世,当以信义为重。窦建德,是真正的信义之人。

窦建德(573年-621年),字建德,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县)人。世代务农,是真正的草根出身,因受乡亲爱戴,也曾当过一段时间的里长。(因李世民生母姓窦,故《隋唐演义》等小说里,称窦建德是李世民的舅舅,其实是毫不相关的。)

窦建德在年轻时,极重义气,和睦乡里。听闻有同乡因贫穷而无法安葬父母时,窦建德立即放下手头的农活,帮忙办理丧事。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不顾民间疾苦,为了征讨高丽,四处招兵,各地纷纷揭竿而起。与窦建德同县的孙安祖因拒绝入伍,奋起反抗杀了县令,在逃亡期间,窦建德收留了他。

为了不让乡亲们被抓壮丁而死于异乡,窦建德招集了数百人,交给孙安祖带领,进入高鸡泊一带落草为寇,以保性命,以待在动荡时局中建功立业。窦建德此时仍在郡里当差,是吃皇粮的二百人长。

当时,周边众多势力都在干着没本钱的买卖,但唯独不到窦建德的家乡骚扰,皆因敬重窦建德的为人。

正因如此,郡县里认定窦建德与盗匪勾结,将窦建德全家老小屠戮殆尽。事已至此,不反也得反了。窦建德带着两百人投奔了高士达,后来因孙安祖被张金称所杀,其手下的几千号人也都全部投奔了窦建德。

窦建德与士卒们同甘共苦,为了接济他人,身上时常不留余财,士卒都甘于为他卖命,加之连立奇功,因而声望日隆。在高士达被隋将杨义臣所杀之后,窦建德自然而然成为了这支义军的领袖。

“仁者”窦建德

以信义立世,以仁德待人。在隋末诸多义军之中,窦建德无愧“仁者”之名。

起兵之初,各地义军在捉到隋朝官吏与当地豪绅之时,大多都会一刀杀了,而窦建德不是。对于敌人,窦建德是仁慈的。

宋正本原为隋朝饶阳令,博学多才,窦建德对其以礼相待,奉为贵客,与其共商谋取河北之策。因为仁德,使得众多郡县的隋朝官吏都望风而降,窦建德的势力得以迅速发展,精兵强将达十万余众。

江都兵变,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窦建德灭宇文化及,得到了众多宫女、文武百官以及精锐将士。窦建德将宫女全都放了,文武百官与众多将士任凭去留,留下的授予官职,离开的赠予衣物粮食并护送出境。

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妹妹同安长公主,都曾被窦建德俘获过。如此的“重量级”战俘,窦建德也没有为难,以贵客之礼相待,并送还李渊。

建德释李世勣,使其领兵以镇黎州。三年正月,世勣舍其父而逃归,执法者请诛之,建德曰:“勣本唐臣,为我所虏,不忘其主,逃还本朝,此忠臣也,其父何罪!”竟不诛。——《旧唐书》

就连与李靖齐名的“战神”级人物李勣(徐茂公),父子二人也曾被窦建德俘虏过。窦建德重用李勣,令其镇守黎阳,不料李勣又跑路了。窦建德的手下建议,要将李勣的父亲诛杀,窦建德也拒绝了。

史载,窦建德生活简朴,哪怕是称王之后,也是不穿锦衣,不好女色的,吃着糙米素食,不恋金银珠宝,对手下将士极为厚待。

窦建德所不齿的,是宇文化及那般,与隋炀帝有姻亲关系却弑君谋位之人。在隋炀帝死后,窦建德给予“闵”的谥号,这其中不免也有一丝悲悯之心。窦建德之为人,比之其他义军领袖,是要仁厚得多的。

如此人物,又怎会输了呢?

其一是外在原因,可以说是天命如此,生不逢时。

云雷方屯,龙战伊始,有天命焉,有豪杰焉。不得受命,而命归圣人。于是元黄之祸成,霸图之业废矣。——《窦建德碑》

放着谁,在那个年代碰上李世民,估计都得吃不了兜着走。以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放在当时或许只一人可以匹敌,此人便是“大唐军神”李靖。至于其他人,没一个够李世民打。

其二是自身缺陷,并非仁义之人就能成王霸之业。

作为一个领袖,“仁义”并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一个领袖的责任,在于拥有卓越的战略远见,以及知人善用。

战略规划失误

窦建德是杰出的起义军领袖,但却不是优秀的逐鹿者。在发展的战略目标规划上,出现了错误。

纵观局势,窦建德建立政权之后,北有罗艺,西有李唐,还有一个洛阳王世充。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罗艺占据幽州,隋朝时就已名声在外,名副其实的一流军队。李唐刚收降了李密,锋芒正盛。王世充的洛阳,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窦建德置南边的孟海公、徐元朗于不顾,先急于北上攻伐罗艺,几次败仗下来,搞得灰头土脸。而就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西边形式已不容乐观,王世充被李唐围城,危在旦夕,窦建德不得不被迫西进。

立足冀兖而用心经营,再以荆扬为主要攻略目标,或许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窦建德的政治素养缺乏

一个领袖的政治素养高低,从其政治体系与军队建设就能看出端倪。

首先,窦建德的政治体系薄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因为窦建德所带出来的队伍之中,缺乏富有行政管理经验的人才。在建立政权之后,为了维持政权的正常运转,不得不重用一批隋朝降官。

纳言宋正本好直谏,建德又听谗言杀之。是后人以为诫,无复进言者,由此政教益衰。——《旧唐书》

政治体系的不完善,自然会多小人,小人多则谗言多。窦建德曾引为贵客的宋正本,也因小人进谗而死。

人才的缺乏,便造成了体系的脆不可击。在窦建德西进之时,在自己的地盘上,补给的运转都是跟不上的。

再者,窦建德的军队建设跟不上。当然,这其实也是大多数农民起义军的通病。半农半军,军中山头队伍林立,相互掣肘攻讦,如此一来便没有了执行力,毫无军纪可言。

窦建德缺乏名将么?并不。配飨武庙的名将苏定方,为其复仇的刘黑闼,都曾在其帐下效力,哪一个不是用兵好手?但整体军队建设跟不上,且听信谗言错杀大将,又怎能不败?

其大将王伏宝多勇略,功冠等伦,群帅嫉之。或言其反,建德将杀之,伏宝曰:“我无罪也,大王何听谗言,自斩左右手乎?”既杀之,后用兵多不利。——《旧唐书》

江山未定,信谗言而杀大将,是取灭之道也。瞧瞧后世的朱元璋,同样是农民起义军出身,统一之后又将北元扫荡了数次,才对名将们下手。只能说,窦建德没有朱元璋那样的格局。

反观李唐,初始之时,仅以三万弱旅据太原,北有突厥,西有薛延陀,而一战下关中,马上就改被动为主动。关中、洛阳、虎牢三战,虽然地盘没扩张多少,但已然确立了席卷天下之势。

窦建德之死

可惜的是,窦建德一代雄主,是为隋末义军领袖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在他死后,河北父老兴建“窦王庙”,时时祭奠,历久不衰。对于一个领袖来说,这是极为难得的。

不冤的是,他输给了战略规划更为精巧的李唐,输给了军事能力更为出众、政治格局更为宽广的李唐。毕竟放在任何一个时代,李唐集团的能力可都是响当当的厉害。

或以建德方项羽之在前世,窃谓不然。羽暴而嗜杀,建德宽容御众,得其归附,语不可同日。迹其英分雄分,指盼备显,庶几孙长沙流亚乎?唯天有所勿属,唯命有所独归。——《窦建德碑》

圣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唐魏州书佐殷侔路过窦王庙,目睹了当地百姓为窦建德举行的盛大祭祀仪式,乡亲父老连连直呼“夏王”,仿佛他仍在世一般。

殷侔写下《窦建德碑》,将窦建德与项羽做了对比,认为项羽嗜杀而窦建德仁厚,故而项羽不能与窦建德相提并论。又称窦建德之英雄天分,不在三国孙坚之下。输了,乃是时也命也。

“名不可灭,而及人者存也。”无关成败,仅看百姓时隔数百年,仍在祭祀窦建德,就已说明他曾活得轰轰烈烈,是为英雄也。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