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英布被谁杀死的
英布被谁杀死的

以英布的能力和功绩来说,他应该能有一个不错的结局,起码应该安享晚年。结果英布却是两次叛变,最后兵败被杀,还是被骗杀。很多人不理解,当时英布为什么要叛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和韩信、彭越被杀有关,他担心自己会成为刘邦下一个目标,便决定起兵反叛,但结局是显而易见的,当时没人能和刘邦对抗。英布的这番选择不好评价是对是错,或许他不反,结局也是死路一条。

1、英布之乱

为了平定英布之乱,滕公夏侯婴向刘邦举荐了一个人——薛公。薛公对英布未来的行动,做出了精准的判断,他认为英布只有三条路可走。

上策:向东吞并吴国,向北占领楚国,再北上攻占齐国和鲁国,同时联合赵国、燕国。如果他这么做,刘邦危险了。

中策:向东吞并吴国,向北占领楚国,再拿下魏韩,扼守敖仓,封锁成皋要道。如果这么做,他就会与刘邦形成僵持,谁胜谁负一时难定。

下策:向东吞并吴国,向西占领下蔡,然后打包金银细软跨过长江向南,跑到长沙乐逍遥。如果这么做,英布就败了。

刘邦忙问薛公:“您老觉得英布会选择哪一条路呢?”薛公一撇嘴:“他肯定会选择下策!”

果然如薛公所料,英布拿下吴国后,率军一路向西,在宿州与亲征的刘邦来了个激情大碰撞,还没来得及向南转移,就输了个精光。

薛公为何能精确预言英布的行动方案呢?

我们先分析薛公的三策。其实一看地图就很清晰了,他的上策就是打通齐地,稳住河北,对刘邦形成东、南、北三面夹击,这个局面对刘邦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中策其实就是斩断关中与山东的联络,靠成皋、荥阳的“楔子”作用,威胁关中长安。下策嘛就是避开汉军,企图靠长江天险割据称王。

这三策其实一点都不稀奇,无非是将楚汉争霸的不同历史阶段,做了个情景再现。刘邦跟项羽打了几年,都是围在成皋、荥阳一带拉锯,项羽西进不了,刘邦也南下不得。后来韩信平定河北,又搞定齐地,就形成了东、西、北对项羽的三面夹击,于是项羽输了。

所以只要采取上策和中策,英布至少可以不败。可是这两策有一个前提,英布得有上进心,要保持对刘邦的进攻态势。可惜英布采取的是下策,退缩策略。

也就是说,薛公料定英布就是个不思进取的人,他不会选择冒险进攻。对此薛公的判断是,英布这家伙当过刑徒,奋斗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当上了诸侯王,所以一定会想方设法保住富贵,不会有长远的打算。

可以说薛公眼光很毒,可谓入木三分,把英布看得透透的!

2、兵败被杀

还记得英布是如何背叛项羽的?他被项羽封为九江王后,就立刻变得本位主义,拒绝再为项羽卖命,结果让他们友谊的小船翻了。

被名嘴随何策反后,英布来到刘邦身边,结果一看刘邦对待他的态度很恶劣,后悔得差点撞墙。可一回到住地,发现刘邦给他物质待遇相当丰厚,立刻就破涕为笑,再看刘邦那副臭脸都变得好可爱。

这些都表明了英布的狭隘,典型的暴发户心理,一无所有时敢玩命,随着财富积累,拼命护财成了终极目标。

对英布的谋反,薛公一点不意外。韩信和彭越接连遇害,让他感受到了威胁,他一定会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玩命。利益熏心的英布,也因此错误地判断了形势,至少刘邦当时对他没有必杀的念头。

薛公还有一点没交代,即英布为何会往长沙跑?因为那里有他的亲人在——长沙王吴回。

吴回是第一代长沙王吴芮的孙子,英布的妻子正是吴芮的女儿,吴回的姑姑。秦末义军的烽火连天时,吴芮相中了英布,将他招为女婿,还给了他数千人马,由他代表自己,参与到推翻秦王朝的起义中。

因此英布起家的资本靠老丈人吴芮赞助,吴家的王位靠英布替他们赚来,二者完美地诠释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应。

所以,当英布遇到威胁时,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长沙王吴回。只可惜他想错了,当不能形成1+1时,一方如果把另一方变成零,自己或许就成了2。

吴回就是这么想的,当兵败的英布逃到长沙国境内时,吴回热情地接待了姑父。此后,吴回给刘邦写了一封信:英布这个叛徒的头颅,已经被我砍下来了!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