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张爱玲为何不留在大陆 为何要去美国定居
张爱玲为何不留在大陆 为何要去美国定居

说起张爱玲,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一代才女,李鸿章的子嗣,贵族子弟,张爱玲小肖像···证明自己,是报仇的最佳方式?就这些大家熟知的名号就足以给张爱玲披上华丽的服装了,衬托出无限阴影和梦魇。她如此遥远,尘烟散尽,民风飘渺;她又如此接近我们,如此接近她童年所受的一切伤害,似乎都能在你我身上找到影子。看了整个族谱,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

她是一家人中彻彻底底的弃儿,李鸿章后代的合照!四岁的时候,父母因观念的分歧而离婚,母亲黄逸梵离开了英国。从此以后,母爱在她的生命中,成了最缺乏的阳光;而父亲,又给了她惨无人道的委屈、暴力、软禁和伤害。"我父亲威胁我说,要把我枪毙。那是一间空房子,我生在里面,房子突然变得荒芜起来,就像月光下的黑影,呈现出青白的粉墙,片面的,疯狂的样子。”张爱玲在他的作品《流言》中的叙述与他弟弟张子静的回忆十分吻合。

1937年,张爱玲的父亲(左二)看上去很有风度,但吃喝玩乐一应俱全,1937年,张爱玲与后母发生冲突,后母责骂她,还打她耳光。张爱玲用手挡着,后妈却说张爱玲要打她,去楼上告状。张父不分青红皂白,跑下楼来将张爱玲打倒在地,不肯罢休。幸运的是,奶奶留下的老仆人不顾一切地把她拉开了,她没有被杀。随后父亲干脆把她软禁起来,不准她和任何人说话,得了痢疾也不请医生,不给她吃药,让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终于因怕背上“恶父”的名声,偷偷给垂死的她注射抗炎药针…这一连串的攻击行动,无疑都在杀掉了张爱玲心中的父亲。

黄逸梵是张爱玲的母亲,是一位受过西方教育的摩登女郎,她的母亲偶尔回到家乡,照顾几次生病的张爱玲,也数次三番表示希望自己死去。“我真后悔当心照顾你的伤寒,”她说。

到了香港大学,张爱玲的老师弗朗士给了她八百美元作为奖赏,张爱玲受到很大鼓舞,拿去给妈妈看。其结果就是她妈妈一句话也没说,两天后就直接输了。没有人看见她,也没有人爱她。而越是这样,张爱玲越想证明自己。从她父亲家里逃走后,她拼命在学校写稿,向各大杂志社投稿,她说出名号要早一点。他想要证明他的天赋,有能力赚钱,有能力拒绝伤害。

不久,名声就来了,张爱玲的稿费飞涨,她攒够了还妈妈的钱。妈妈回来后,她选择了一个还债的时机。二个小金条握在手心,她还陪着笑递过去:“我的心一直过不去”。她说这是归还像陌生人一样对待另一个陌生人。我们之间不存在恩爱或亲密。只有利益,和冷淡的客套。

炎樱与张爱玲对其他家庭,她都一样不留情面。他批评了父亲,批评了母亲,批评了舅舅,批评伤害了她所有的亲人。对于自己来说,她就更加苛刻了。他曾经对自己说过:无论如何,未来你都不会好的。在“小团圆”一书中,她写了自己的堕胎。如此心碎的经历,她仿佛自虐一般,用了无尽的耐心,细细描摹。他的文章,满是凄凉之色。人与人,在她眼里,就像虱子一样,在华美的锦袍上挣扎、争斗、争斗、争斗、争斗。他字里的冷,心里更冷。

而且她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不管是胡兰成还是赖雅,都或多或少有她父亲的影子。孩提时代,张爱玲受尽了父亲的冷落、禁锢和虐待,她希望通过爱,在另一个人身上弥补。从她对爱情的看法可以看出:“我一直在想,男人应该大一点,十岁或更大点,女人应该天真一点,男人应该有经验点,”她说的更像是父女。

张爱玲与哥哥张爱玲抱着洋娃娃从家里逃走后,哥哥也跟着跑出去,拿着报纸包着的篮球鞋,告诉妈妈他回不去了。妈妈没照顾他。哥哥哭了,旁边的张爱玲也哭了。

在天津法国花园(今中心花园),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别无选择,只能留下,陪着这个家衰败衰败,变成一个懦弱苍白的少年。也许是弟弟胆小,也许是他甘于平凡,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亲情的抗拒达到了顶点,甚至曾经和自己有过共同遭遇的亲弟弟也是如此。

拒不见面、不有任何形式的交往,成了她保护自己不受感情伤害的一个外壳。哥哥为自己办刊物找她约稿,张爱玲拒绝了,理由是“刊物不出名,会败坏自己的名声”。或许是出于对弟弟的怜惜,她找了一个手绘的素描,叫张子静把它拿来刊登。

一份张子静立遗嘱的影印件张子静一生都很不如意,一生未婚,住在上海一间非常狭小的房间里,当老师帮助别人学习英文,一面为继母服务。六十多岁了,还在想怎么存钱,去农村找个老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

张子静晚年非常落魄很多人对张爱玲的冷酷无情和冷酷无情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没想到,为什么张爱玲不像弟弟一样成为受害者?只是选择了一种奋起抵抗,选择了一种隐忍度日。张爱玲痛恨这个腐朽的家庭,而弟弟却在软弱无力中继续堕落。如此大的差距,对她来说,张子静已经和她成了不同的世界,注定要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

生长在如此畸形的家庭环境中,无论是张爱玲,还是张子静,都是病态的。孤僻乖张的张爱玲,爱物,自恋,自闭,软弱,懒散,懒散,这是一种病态,伴随他们一生,又都以孤独终老而告终。尽管大家都希望看到孩子们受到原生家庭的深深的伤害,无条件的和解最终皆大欢喜,但真正受到伤害的人,却不会因为几滴眼泪,几句话而失忆。如同被钉子使劲钉过的木板,即使有天钉钉子悔恨不已,木板上深深的伤口也能愈合吗?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