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萧何死后为什么是曹参继任丞相,而不是陈平?
萧何死后为什么是曹参继任丞相,而不是陈平?

西汉初期,萧何作为丞相,协助刘邦治理国家,即便是在秦朝末年起义,萧何对于刘邦来说也是一个助力最大的帮手。不过人终有一死,萧何作为丞相,他死后丞相之位是由曹参继承的。不过曹参却是萧何自己挑选出来的,但是他们两人之间还有嫌隙,那么为什么萧何要让曹参做丞相,而没有选择陈平呢?

1.曹参的能力,不仅是萧何认可,汉高帝刘邦同样是认可的。

在刘邦去世前,吕后曾请示他说:“在您百岁之后,萧何要是去世,谁能接替他呢?”刘邦回答道:“曹参可以。”吕后再问:“那曹参之后呢?”刘邦又答道:“王陵可以。不过王陵忠厚老实,陈平则精明过人,可补他的缺点,陈平聪明有余,却不够厚重,难以独当重任。周勃厚重,虽不善言辞,不过可以肩负起安定社稷重任的,可以让他担任太尉一职。”吕后又问:“那周勃之后呢?”刘邦道:“以后的事,就不是你我所能知的了。”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相国萧何去世。萧何病危时,汉惠帝前来探望,问他说:“相国百岁之后,有谁能接替您的位置呢?”萧何并不直接回答,只是说:“知臣未如君。”汉惠帝便问道:“曹参如何?”萧何从床上爬起来,顿首道:“陛下英明,臣死而无憾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对于帝国丞相的人选,刘邦与萧何都不约而同地选中曹参。为什么是曹参而不是陈平呢?其实刘邦已经说出来了——陈平虽然足智多谋,但是不够厚重,难以独当重任。陈平虽然也是开国元勋,但是毕竟不如萧何、曹参这些从一开始就跟随刘邦参加革命的老同志,经历无数的大风大浪与沉沉浮浮。

2.萧何推荐曹参,足显其心胸之广阔,因为曹参与他有隙。

曹参是汉军中的一员虎将,在秦末战争与楚汉战争中,身经百战,多次在战场负伤,全身伤口竟然多达七十余处。他与萧何两人年轻时就是好朋友,到了刘邦封赏大臣时,把萧何的功劳列在第一位,曹参排在萧何之后。这使曹参非常不服气,两人的关系便急转直下。可是曹参没有想到,萧何并没有因此而贬低他,在临死之前,推荐他当丞相。

那么,曹参除了会打仗,有没有能力当丞相呢?有的。大家都知道汉初的“黄老之治”,黄老之治,实际上是从曹参开始的。最初把黄老思想成功应用于政治的,就是曹参。

曹参担任齐国相期间,曾召集齐国儒生,请教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的方法,结果这些儒生一人说一套,把他听得摸不着边。后来,他听说胶西有一个老先生,人称盖公,对黄老之术很有研究,便以重金将盖公请来,向他讨教治国抚民之策。盖公对他说,治理国家,关键在于清静无为,只要统治者不扰民,民众自然安分守纪。曹参听后非常佩服,便请盖公留下来,当他的顾问,协助他以黄老之术治理齐国。在曹参治齐九年后,齐国的秩安民生都非常好,人们称他为贤相。

3.刘邦与萧何一致看好曹参,不是因为曹参是老战友加老乡,而是曹参的政治能力在治理齐国时已经表现出来了。

曹参出任帝国宰相后,他把在齐国实施的那一套黄老之术又搬到了朝廷,所谓“萧规曹随”就是对他无为而治思想的形象说明。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曹参当了宰相后,却没有什么大动作,什么事都跟萧何在世时一样。汉惠帝有点怪他了,在朝廷上责备曹参无所作为,有负朝廷重望。曹参并没有惊慌失措,他从容不迫地问:“陛下觉得自己与高帝相比如何呢?”汉惠帝拂然道:“朕哪里敢望先帝之项背?”曹参又问:“陛下觉得我与萧何相比,谁更贤明呢?”汉惠帝也直说了:“您好像不如萧何。”曹参道:“陛下所言极是,高帝与萧何平定天下,制定法令,如今陛下垂拱而治,我谨遵萧何制定的法令,避免有过失,这样做不就行了吗?”

这就是“萧规曹随”的来历,实际上也是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曹参这个做法,就是要各项制度平稳地执行,避免频频更换政令,以扰天下。

对此,史书有一段中肯的评价:“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