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在蜀汉快要灭亡的时刻,为什么是刘禅的儿子出来殉国?
在蜀汉快要灭亡的时刻,为什么是刘禅的儿子出来殉国?

说到三国时期的蜀汉其实在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也算是有模有样的好好的坚持了几十年了,但是到了蜀汉的后期,在刘禅登基之后事情就变得十分的残酷了,最后蜀汉要灭亡了, 大家都说刘禅不傻,但是在蜀汉最后灭亡的时间里面,为什么是刘禅的儿子出来殉国了,而刘禅又独活了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邓艾大军兵临城下时,蜀汉后主刘禅选择投降,而非坚守成都,玉石俱焚,甚至以身死社稷,从他这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征而论,几乎是必然选择。

刘备临终前听闻刘禅“气量甚大、过于所望”,甚为欢喜,诸葛亮对刘禅也有“天资仁敏,爱德下士”的评价,都认可刘禅是个心胸极为豁达之人。

刘备留给阿斗的遗言,并不是让儿子去如何承继遗志争夺天下,如何施展帝王心术去驾驭百官,而就是要求他「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就仅仅是做个对得起良心的好人,和一个最普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一般无二。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不但总揽蜀汉的朝堂大权,而且对刘禅私生活也严加管束。哪怕每次出兵北伐时,仍要安排了亲信董允,统帅宫中宿卫。在董允的监督下,刘禅既不能扩充后宫人数,也不能给自己亲近的宦官升官。

即使如此,刘禅却依然对诸葛亮这位严师满是敬慕,无论诸葛亮生前死后,始终如一。

诸葛亮的亲信,如蒋琬、费祎、姜维等人,都得到刘禅的信任和重用,执掌军国大权。诸葛亮独子诸葛瞻,在诸葛亮去世时年仅8岁,也被刘禅视若子侄,嫁以爱女,成为国家重臣。

由是可知,刘禅虽然从12岁那年,受封汉中王太子起,便注定要承担为君之责,却绝无任何雄才大略帝王的“嗜权”“雄猜”本性,才能和诸葛亮情谊深厚,和谐共处。

然而,另一方面,作为刘备的皇位继承人,同时也是诸葛亮的学生和事业接班人,和两位生平事迹叱咤风云、功铭千古的父辈相比,更贪图安逸和个人享乐的刘阿斗,才能和性情确实显得过于平庸了。

当邓艾上万精兵偷渡阴平,夺占险关,诸葛瞻率领的成都留守兵力,在绵竹之战被打得全军覆没,兵败身亡后,刘禅失去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女婿,更关键是“【诸葛】大旗”这个精神支柱的破灭。

不止是邓艾乘胜兵临成都城下,钟会十余万大军也姜维的野战军团牢牢拖住,司马昭和贾充的几十万大军已在长安枕戈待旦,

谯周代表本地大族的投降宣言,更表明他们已经彻底放弃了刘禅,一如半个世纪前放弃刘璋一样。从这些益州士族的利益立场,在魏晋九品中正制下当地方豪强的前景,怎么也比在蜀汉政权下,既要为北伐中原出钱出力,还一直被荆州士人等外来户排挤打压,要更强上许多。

因此,指望刘禅在如此内外交困的危急关头,竟能如光武帝刘秀在昆阳之战一般神武天纵,力挽狂澜,只能说实在要求太高。

刘禅的第五个儿子北地王刘谌,于成都开城投降之日,杀死妻子,在祭祀刘备的昭烈庙大哭自尽,固然是血性刚烈,可钦可佩,却恰恰背离了刘备的生平作风。

想想刘备生平遭遇多少失败挫辱,四处寄人篱下,不断奔波流离,投公孙瓒,投陶谦,投袁绍,投刘表,甚至向死敌吕布和曹操屈服归顺,被孙权的妹妹挟制得“进退狼跋”,却终于等到了打垮刘璋,夺占益州,逼退曹操,翻然翱翔,最终建国称帝的那天。如果刘备真和《三国演义》的“大仁大义刘皇叔”那般动辄抹脖子寻死,从一开始就不会有蜀汉政权了。

且不说贪生怕死,本是人之常情,刘禅效仿其父,忍辱负重、留待有为之身以图将来的打算,同样并不算错。当姜维谋划“二桃杀三士”,欲将邓艾、钟会和攻蜀魏军一网打尽,图谋复国之时,同样也和软禁中的刘禅取得了联系。

刘禅并不曾为保全自己身家性命,就检举揭发姜维自行主张的计划,而是默认此事,静观其变,也等于将自己父子亲族的身家性命都绑在姜维身上,赔他去赌一个希望渺茫的复国计划,又岂是当真“全无心肝”之人?

看看曹魏和司马氏对谋叛者的一贯作风可知,此事一旦失败了,陪着姜维一起全家杀头,是完全可以想见的结局。哪怕刘禅再说一万句“此间乐不思蜀”,原本也无济于事。

在姜维失败后,魏军大肆杀戮泄愤,刘禅的长子刘璿也死于这场成都兵乱中。司马昭竟没有大肆株连和追究,对刘禅一家来说,实在是侥天之幸。

刘禅其余五个儿子,随他一起到了洛阳,他的后宫宫人则被赐给灭蜀有功的魏国无妻将士,刘禅之妾李昭仪也在发配中,以此为辱自杀。

自古无不亡之国,亦无不灭之朝,亡国之君的家小原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身不由人,任凭宰割实属必然。这亦是每个如刘备这样的开国枭雄,在逐鹿天下的伊始就当有的觉悟。

这倒也证明了刘禅确是个有魅力的男人,才让一个女子不愿做新朝功臣的正妻,而宁愿为他殉死。对比千年之后的花蕊夫人之事,虽然留下“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嘲讽,却也甘心入了赵匡胤的后宫,侍奉起敌国皇帝来,则足可证明同为"后主",刘禅强于后蜀皇帝孟昶多矣。

此时年已57岁的刘禅,已经做了41年皇帝,临老却遭受亡国、丧子、失爱之耻,他向邓艾递交降表时,他在司马昭的宴席上装痴卖傻的时候,自己未必不在遗憾,为何不早死几年,好避开亡国之辱。

然而相比于刘谌那般,以死殉国博一个“天子死社稷”的壮烈之名,如刘禅这般再苦再难,也要坚持着含垢忍辱着活下去,才更为顽强和坚韧。

他绝对不是什么“投降为和平为百姓”“乐不思蜀保命有急智”,而是期待着侥幸和奇迹,等到如他父亲那般输光筹码还能东山再起的运气,等到如他父亲那身陷囚笼却能重新展翼高飞的机遇,才是此时刘禅的所思所想。

只是历史何其无情,刘禅苦等八年,终于没有等到司马氏中枢分崩离析,再一次天下大乱的那天,这等留给野心家和枭雄的机遇,直到20年后才到来。(公元271年,刘禅去世,公元291年,西晋“八王之乱”。)

随着刘禅的死去,从刘备、诸葛亮到刘禅,三兴汉室的理想历时数十年,终究成为梦幻泡影,实为天数使然,气运已绝。

皇土霸业,皆归尘土。恩怨荣辱,俱在灰尘!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