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皇姑寺的皇家情结
皇姑寺的皇家情结
   皇姑寺与明清皇室关系非同一般,在明代是太后娘娘的香火院,在清代是康熙皇帝的行宫,皇姑寺现存文物能充分证明这一点。

   皇姑寺在明代初称黄村寺,天顺年间改称顺天保明寺,民间根据吕尼救英宗的传说,俗称皇姑寺。皇姑寺遗存两口明代铜钟,均收藏于大钟寺博物馆。一口是黄村寺钟,原铸于“大明天顺六年1462”,原置“黄村寺大悲观世音殿”,“大明嘉靖十二年(1533)三月二十一日奉懿旨重造”, 重要捐资人是“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章圣慈仁皇太后”、昌国公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以及司礼监、内官监、御马监众太监等。“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为明孝宗皇后、武宗的生母、世宗的伯母,武宗时尊为“慈寿皇太后”,世宗入继称圣母, 嘉靖三年(1524)上“昭圣康惠慈寿”尊号。昌国公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是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的两个同胞兄弟。“ 章圣慈仁皇太后”是世宗亲生母亲,尊为圣母。这口钟翻铸时间正好处于嘉靖皇帝佞道毁佛之际,《万历野获编》中非常详细地记载了毁皇姑寺始末,嘉靖皇帝认为皇姑寺名称不好,主张毁掉,两位皇太后出面极力拦阻,碍于皇伯母的情面和母后的威仪,嘉靖只好隐忍作罢,皇姑寺得以幸存。两位皇太后下懿旨翻铸黄村寺铜钟,明确向世人宣告皇姑寺是太后娘娘的香火院,谁也别想毁掉它,皇帝也不例外。另一口为保明寺钟,铸于明隆庆六年1572,领衔者为“慈圣皇太后李氏”。“慈圣皇太后李氏”是明神宗生母, 十分崇信佛教, 多次出资修建寺庙,如慈寿寺、慈恩寺、万寿寺、拈花寺、长椿寺等庙宇皆与其有关。《明史》上说她“顾好佛, 京师内外多置梵刹, 动费巨万, 帝亦助施无算”, 尊为“九莲菩萨”,号召力极大,她一倡议铸钟,王公大臣纷纷解囊,钟铭文中的重要历史人物还有太师成国公朱希忠、太师定国公徐光祚、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及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等,捐资者多达1300 余人。


修缮后的皇姑寺吕皇圣祖殿

    这两口铜钟充分反映了明皇室宗亲与保明寺的密切关系, 还可窥见当时皇姑寺的善男信女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应有尽有。

    明末清初,皇姑寺毁于大火,康熙皇帝颁旨由朝廷出资重建。康熙五十年(1711),保明寺旧基重建,康熙五十八年(1719) 落成, 易名“敕建显应寺”。康熙皇帝御制《显
应寺碑记》,以纪其事,寺额、殿联等多为康熙御笔。《日下旧闻考》卷97 载:“观音殿内悬圣祖御书额曰‘ 水心柏子’, 联曰:‘ 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老祖殿额曰:‘林泉花雨’,联曰:‘月在上方诸品静,心持半偈万缘空’;寺后阁额曰:‘挂衲翻经’,寺门额曰:‘敕建显应寺’,又天王殿亦有‘显应寺’三字额,皆圣祖御书。”这些记载足以说明康熙皇帝对皇姑寺非常重视。


明嘉靖十二年铸造的黄村寺钟

    其实, 皇姑寺曾一度作为康熙皇帝的行宫,在《日下旧闻考》卷86 乾隆《御制静宜园记》中有所披露:“昔我皇祖于西山名胜古刹,无不旷览。游观兴至,则吟赏托怀,草木为
之含辉,岩谷为之增色。恐仆役侍从之臣或有所劳也,率建行宫数宇于佛殿侧,无丹之饰,质明而往,信宿而归,牧圉不烦,如岫云、皇姑、香山者皆是……于是乎就皇祖之行宫,式葺式营,肯堂肯构,朴简是崇,志则先也,动静有养,体智仁也。”可见岫云(今潭柘寺)、皇姑、香山诸寺都是康熙皇帝的行宫。康熙皇帝热衷微服私访,又酷爱西山风景,皇姑寺毗邻京西古道,从他重建皇姑寺、御制碑文、改名赐额及各殿对联等迹象看,他极有可能经常来西山游玩,并在皇姑寺、八大处等行宫中夜宿过。斗转星移,岁月沧桑,皇姑寺门额、殿额、殿联等实物不复存在,有的幸存拓片,现寺院内两通龟趺螭首的康熙御制碑保存完好,且满汉文对照,矗立在老祖殿前面,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资料来源:北京文博网)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