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秘密社会研究简介
秘密社会研究简介

 

秘密社会包括秘密教门(也称民间宗教或秘密宗教)与秘密会党(或帮会),半个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其历史做了大量系统研究。

最初人们多局限于研究秘密社会的武装起义,探讨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总结其失败教训;后来,进而探讨教门中各个教派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教义、教规和经卷;研究三大帮会(天地会、哥老会与青帮)的起源、性质、组织结构、帮规、行为方式和社会功能等。近年来又深入探讨教门的性质与存在价值,一些学者认为教门属于“宗教团体”,是底层群众的“笃诚信仰”,其兴起与运作是对封建秩序的冲击和挑战,充分肯定其存在价值。有的学者认为教门乃是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秘密结社,所提出的口号和教义中某些内容,客观上迎合了下层群众的某种愿望与要求。但其造反活动往往被首领所利用,成为其推翻世俗政权、建立封建神权统治的工具,因而又具有较大的负面作用。有关会党史的争论,较为突出的是天地会的起源问题。有些学者坚持天地会是清初满汉民族矛盾的产物,是清朝遗老或万五道宗为了“反清复明”而创立于康熙年间。另一些学者则提出天地会是清中叶社会矛盾的产物,是下层群众为了互济互助和自卫抗暴而创立,由提喜即洪二和尚创立于乾隆二十六年。

西方学者对中国秘密社会的研究始于对东南亚华人社会中的秘密社团和民间教门的关注。近年来,也有不少重要成果相继问世。这类研究大多属于在中国、日本等东亚学者研究基础上的“再研究”,从社会史、文化史角度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和思路。

 

相关研究:

1.谭松林主编《中国秘密社会》(17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2.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3.蔡少卿《中国秘密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4.秦宝琦《中国地下社会》(清前期秘密社会卷),学苑出版社,1994年。

5.路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

6.周育民、邵雍《中国帮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7.秦宝琦《洪门真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8.胡珠生《清代洪门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

9.赫治清《天地会起源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10.庄吉发《清代秘密会党史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11.酒井忠夫:《中国民众と秘密结社》,东京:吉川弘文馆,1992年。

 12.酒井忠夫:《中国帮会史の研究——青帮篇》,东京:株式会社图书刊行会,1997年。

13.酒井忠夫:《中国帮会史の研究——红帮篇》,东京:株式会社图书刊行会,1998年。

14Ownby, David and Mary Somers Heidhues, eds. “Secret Societies” Reconsidered: Perspectives on the Social History of Early Modern South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 Armonk , N.Y. : M. E. Sharpe. 1993.

15Ownby, David. Brotherhoods and Secret Societies in Early and Mid-Qing China : The Formation of a Tradi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16Ter Haar, Barend J. Ritual and Mythology of the Chinese Triads: Creating an Identity. Leiden : E. J. Brill, 1998.

 

 

(稿件来源:本网编辑部。秦宝琦,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