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亟待加强东北边疆史的研究
亟待加强东北边疆史的研究


边疆史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包括边界史研究在内的关于边疆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宗教、语言、民俗等等方面的研究整合。

边疆史是19世纪40年代以后才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7世纪由于沙俄对西伯利亚的扩张和侵略,发生了中俄关于领土问题的争执和战争,在康熙皇帝的力主之下,清朝于1689年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政府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的关于两个主权国家的边界条约,应该说中国统治阶级的边疆意识当始于此。有清一代,东北边疆的安危始终是困扰清政府的大问题。清朝政府高度重视与东北周边国家的关系,企图保持满族“龙兴之地”的安宁,但事与愿违,中国边疆的争端与领土的丧失往往肇始于东北地区。1840年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从中国边疆地区入手的,而东北地区和那里的人民是最大的受害者。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沙俄攫取了中国约150万千方公里的领土,接踵而来的是众所周知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近百年来,东北的土地遭到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和蹂躏,东北的人民饱受侵略者的屈辱和奴役这是一部血泪斑斑的历史。边疆的危机和大片国土的论丧,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同仇敌忾,一批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了昭示国人,共御外侮,拍案而起,纷纷从事边疆问题的研究。其中魏源、何秋涛、张穆、祁韵士、夏燮、梁廷楠、杨守敬、曹廷杰、金毓黻、顾颉刚等人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不仅撰写了许多不朽的著述,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爱国主义的榜样。

显而易见,边疆史的研究与国家的兴亡密不可分,研究的政治性和现实意义十分鲜明。我们要发扬边疆史地研究与现实紧密结合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增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了捍卫祖国神圣领土和领海的完整,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及根本利益,我们必须加强对边疆史的研究。

东北边疆史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搞清楚东北边界的历史沿革。不能因为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割让给了俄国,我们就不去研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签订以前中国的边疆问题。我们还要撰写《沙俄侵华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等揭露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的续篇,让世人了解那段中国苦难的历史,激发我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爱国主义的热情,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要时刻警惕在当前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帝国主义和国外反华势力对我国的遏制及潜在的威胁。历史上俄国和日本遗留给我们的问题还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梳理和研究。

中朝两国是友好的邻邦,中朝两国人民唇齿相依、休戚与共,近百年来在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斗争中,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中朝关系史是应大书特书的。

中朝以鸭绿江、图们江为固定国界,是自明清以来历史上形成的。边界的具体划分在历史上虽然有过变动,但总体上来看并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朝两国政府通过会谈仍然以鸭绿江、图们江为中朝两国国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朝鲜和韩国有部分史学家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上,在中朝边界问题上大做文章。某些朝韩学者肆意宣传高句丽与现今朝鲜半岛的承继关系,高句丽曾经生活的地区是他们的故土,极力否认中国对东北地区的历史主权,胡说“满洲(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祖先的土地”,“长白山是我们祖宗圣山”,公然提出要收复“北方领土”。这是一种来自朝鲜半岛的在中朝关系史研究中的非学术化的倾向,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大量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证明,高句丽民族的先人一直生活、繁衍在周秦以来我国东北地区之内。公元前37年高句丽建国,都于今辽宁桓仁,后迁至集安国内城和朝鲜半岛的平壤。高句丽政权存在705年,无论都城迁往何处,始终如一地臣服于中国中央王朝,接受中央王朝的行政管理,故而我们认为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高句丽政权是我国东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史属于我国东北史研究的范畴,这是无庸置疑的。

满族及其先世把长白山始终视作本民族的肇兴之地,称为圣山,岁时祭祀,尊崇有加。金代女真人认定长白山为“兴王之地”,故“奏定册封仪物,每年春秋二仲择日祭祀”。迨至清代,满族承继了先世女真人视长白山为祖宗发祥之地的观念,清太宗皇太极把在女真人中广为传诵的关于三仙女沐浴长白山布儿瑚里湖的神话当作满洲源流载入正史之中。康熙十七年(1687)“诏封长白山神,秩祀五岳”。康熙二十一年(1682),玄烨首次东巡吉林,专程拜祭长白山。雍正十一年(1733),胤祯命盛京工部在吉林西南温德亨山(即小白山)修建望祭殿,每年春秋,派将军、副都统率官员代皇帝在此望祭长白山神。乾隆十九年(1754),弘历巡幸吉林,亲临望祭殿祭祀长白山。吉林将军代皇帝祭祀长白山神的祖制一直延续到清末,始终为国家之重要祀典。长白山受到满族及其先世的尊崇,奉为圣山,是不争之事实。自古以来,在东北亚各国各民族中,对长白山如此虔诚者未见有其二。

中朝边界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清代最后奠定了基础,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中朝边界的划定,为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和尊严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们。武默讷、费跃色、图纳、穆克登、吴大澄、依克唐阿、刘建封、吴禄祯等人的筚路褴褛之功将名垂青史。中朝边界的沿革史,是应该加以深入研究的。

东北边疆史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东北民族发展史、东北民族的迁徙史、中国朝鲜族的形成史、东北边疆的开发史、东北周边国家的关系史等等,都应该加以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借以提供有利于东北边疆地区发展与稳定的历史经验。

一百多年来,对东北边疆史的研究,无庸置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资料的发现,感到有许多问题是若明若暗的,一些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尚需统一。故而,对东北边疆史的研究亟待加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似应予以重视。

1.加强边疆理论的研究

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研究边疆问题。要结合我国和世界各国边疆问题的实际及其历史的经验教训,对我国东北的边疆问题作出理论上的探讨,消除分歧,统一认识。

2.加强多学科领域的合作

边疆史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到历史、地理、民族、宗教、文化、语言、法律、政治、经济、民俗等领域,甚至还要借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因此要使边疆研究有一个整体的发展,就必须有多学科专家的通力合作,否则是很难深入进行的。东北边疆史的研究不仅需要东北三省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同时需要东北三省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3.加强信息库的建设

资料是研究的基础,为了深化东北边疆问题的研究,资料的建设工作必不可少。为了最有效地利用人力和物力,十分有必要在东北三省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库,组织协调东北三省的合作,从事信息的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用现代化的手段,把信息储存和编译出来,以便随时提供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机关使用,作好咨询服务工作。

4.加强学科建设,抓紧培养人才

当前研究东北边疆和民族的学者十分稀少,人才匮乏,研究人员严重老化,后继无人令人堪忧。边疆问题研究难度大,禁区多,研究成果难于发表,大大挫伤了许多学者的积极性,尤其使年青的学者望而却步,不愿涉足这个领域。此问题应该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适当加以解决。

应马上着手“边疆学”的筹建工作,以学科建设来带动学术研究的发展。要培养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博士生、硕士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要力争国家设立边疆学研究基金,资助学术著作的出版,奖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我国东北边疆史的研究,一定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资料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1期,中华文史网整理)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