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条约?何谓不平等条约?诺大的中华文明古国,从何时起开始同外国签订平等条约?后来为何又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旧中国究竟先后签订了多少不平等条约?它给我们伟大祖国造成多大的耻辱和灾难?我国人民是怎样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才废除了这些不平等条约,并且消除了这些不平等条约所造成的后果?从订约和废约的历史中,我们应该记取哪些经验教训?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当今有文化、有爱国思想的中国人应该清晰明了、熟知通晓的。
一、不平等条约知多少?
“条约”一词,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唐宋期间用以指办事的条例和规约,到近代才用以作为翻译西文,如英文treaty、法文traite的专有名词,专指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议。(注: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对“条约”的定义是: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之国际书面协定,不论其载于一项单独文书或两项以上相互有关之文书内,亦不论其特定的名称为何。”(见李浩培《条约法概论》附录一,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606页。 其中“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改译为“国家间依据国际法缔结”,似乎更好。))广义的条约还包括条规、条款、条例、税则、界约、照会等;条约也有采取公约、宪章、规约、宣言、协定、议定书等形式。古代,不论中外,国家之间早已有签订盟约的历史,但那是个别的、短暂的、零星的;只有到了近代欧洲,以独立主权国家为基础的国际法才形成广泛的、持久的、独立的法律体系。1618~1648年在欧洲发生了一场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的持续30年之久的国际性战争。战争结束时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包括德、法、瑞典、瑞士、荷兰等国权利和义务的最早的最重要的国际多边条约,它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使国际法的发展开始了新阶段。在国际潮流影响下,我国清朝政府于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同俄国签订了《尼布楚界约》。当时在中俄谈判中充当中国代表团译员的是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徐日升,谈判双方多少都注意到国际法上有关条约的规则。这是近代我国同外国缔结的第一个平等的条约,其中明确地划分了中俄东段的边界,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主权。随后,中俄签订的1727年的《布连斯奇界约》、《阿巴哈依图界约》、《恰克图界约》、《色楞额界约》和1792年的《恰克图市约》等,也还都是平等条约,它对沙俄进一步侵占我国领土起了遏制作用。
主权国家之间缔结的条约一般都是平等条约,即双方自愿商定,权利义务对等;只有战胜国强制战败国签订的索赔割地的和约带有不平等性。自欧、美、日资本主义列强兴起后,在全球范围内疯狂侵略扩张。主要是欧洲十国(西、葡、荷、英、法、德、意、奥、比、俄)和后起的美国、日本,从15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叶的四百多年间,用直接军事占领和迫订不平等条约等手段,把亚、非、拉几乎所有国家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强大的中华帝国,自周秦以来,周边众多弱小邻国一直是其藩属。直到15世纪初明朝永乐年间,中国的科技和经济仍居世界首位,但是自明成祖之后,逐渐衰落。正是从这时起,西欧开始发展雇佣劳动的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带头掀起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开辟世界市场。新兴资产阶级以炮舰开路,到处推销、掠夺、榨取,要建立其世界殖民主义体系。而我国皇朝依然妄自尊大、抱残守缺、拒绝改革、闭关自守,科技、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都显得越来越落后了。落后势必挨打。1840年(清朝道光二十年)英国人挑起了侵华的鸦片战争。清政府不能组织朝野坚决抵抗,反而打击主战派,支持投降派,于1841年由败将奕山与英国签订了《广州和约》,这揭开了近代我国同列强缔结不平等条约的序幕。英国在勒索巨款后即撕毁和约,又对华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1842年迫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旧中国与列强之间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从1841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这一个多世纪之间,究竟我国同资本主义列强缔结了多少不平等条约?至今我国学术界对此还不甚了了,缺少准确、精确的说法。有过这样几种模糊的表述。一种是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年间,中国同外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共约500余件”(注:徐绪典:《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和态度》,《历史教学》1964年第9期。); 另一种是“从1840年到1949年的109年中,外国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竟多达1100多个!”(注:电视专题片《莫忘八·二九》的解说词,《光明日报》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对不平等条约的研究又有新成果。1994年6 月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对外条约辞典(1689—1949)》,由东北师大
近现代中国在108年之中同22国签订了745个不平等条约,这在世界殖民主义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的奇迹怪事。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引起资本主义列强竞相伸手,疯狂掠夺;由于我国人民坚强不屈,节节抗争,列强难以一口吞噬,所以只好通过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逐步鲸吞蚕食。
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曲折历程和重要经验
自1842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时起,即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广州地区的人民多次爆发大规模的抗争,使英国侵略者直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始终未能强行进入广州城霸占土地,设立租界。后来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逐步认识到:非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推翻卖国专制腐败的清朝政府,实现民族独立、国家自主,就不可能根本废除不平等条约。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实质上否认了英、美、法、俄等国的不平等条约,在太平天国领域内扫除了外国侵略者的特权。1900年爆发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明确提出“最恨和约,误国殃民”(注:《拳乱纪闻》,见翦伯赞等编:《义和团》(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2页。 )义和团所到之处概不承认不平等条约,彻底驱逐外国势力。实践证明,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不可能领导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多次农民起义先后都失败了。地主贵族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派,虽然对不平等条约诸多不满,但是他们软弱无力的改良运动,也无法废除不平等条约。随后各地广大人民群众多次自发地奋起斗争。从本世纪初起,收回利权运动在全国许多省份逐渐开展起来。先是要求赎回铁路自办,进而要求收回矿权和领土。至1910年运动达到高潮。在群众运动压力之下,列强和清廷被迫不得不作出局部的细小的让步。例如,1902年中俄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沙俄分三期(每期6个月)撤军, 把东北三省归还我国;1908年后,晋、辽、川、徽等省收回多处矿权;1911年中德签订《关于收回山东省各路矿权合同》,取消德国华德矿务公司先前在胶济铁路等所有沿路两旁30里的矿权,矿产交回中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接连不断的不平等条约台风所掀起的割地、赔款的狂潮,催醒了广大中国人民。他们从局部的改良和自发的抗争开始走向全局性的、有组织的、自觉的革命斗争。其主要标志就是1905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宣告成立,它于1907~1911年间领导过八次武装起义,终于取得辛亥革命胜利,推翻了清朝专制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表明在外交上“得与世界各邦敦平等之睦谊”,但是依旧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以及条约所规定的列强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和既得利益,继续偿还外债和赔款。孙中山这样做是为了争取列强在外交上的承认,并避免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实际上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决定了它必然与中国的封建势力勾结起来尽力扑灭革命。孙中山执政仅三个月就被迫让位于袁世凯。袁登上总统宝座之后,为了扩张军备镇压革命人民,进而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大举向列强借款,大量出卖国家主权,继续投靠外国帝国主义。主要有1913年同英、法、德、日、俄五国签订的《善后借款合同》,借款2500万英镑,以盐政收入等为担保,使列强得到新的重大特权;1915年中日《民四条约》,即日本提出的要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把中国大片领土和重要权益拱手奉送给日本。
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它随中国人民和国家力量的愈益强大逐步完成,同时还取决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要善于选择有利的机遇。最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府于1917年8 月站在协约国一边对德、奥宣战,1918年11月德、奥战败,战争结束。1919年1—6月举行巴黎和会时,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出席。这时国内掀起了爱国废约的群众运动高潮。2 月间在北京成立的中国国民外交协会通电发表七点立张,其中第一次作为全国性的政治团体代表中国人民和第一次鲜明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定期撤去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地域”等要求。在国内人民强大压力之下,中国政府代表才第一次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全面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希望条件。可是和会在英、美、法等国的操纵下却把德国在我国山东省的权益转让给另一战胜国日本。这一电讯传至国内时终于激怒了中国人民,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这样才迫使中日双方政府拖延到1922年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日本退回了一些权益,如把日本独占的胶州湾租借地变为列强共管的商埠,(注:台湾学者李恩涵认为胶澳是自日本强占下收回的第一处租借地(见《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集刊》第21期, 1992年6月台北版,第179页)。其实1922 年胶州湾只是由日本独占变为列强共管,30年代又被日本占领,到战后才收回。)中国付款赎回胶州路。1923年北洋政府还宣告废止1915年日本迫签的卖国的“二十一条”《民四条约》。这时,中国政府在群众推动之下还利用战后世界有利时机,首先废除同战败国德、奥之间的不平等条约,另订平等新约。1921年北京政府缔结《中德协约》,德国宣布放弃在华一切特权,将两国关系置于“完全平等”基础之上,这是近代中国同西方国家在废除了原先不平等条约之后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可以说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中国外交史揭开了新的一页。1925年北京政府签订的中奥第二次《通商条约》也是废除1869年中奥第一次不平等通商条约之后的新的平等条约。德、奥因处于战败地位,不得不放弃不平等条约,并想与中国结成平等伙伴,以摆脱在国际上的孤立处境。北京政府还于1926年发表《中比条约终止宣言》,批驳了比利时政府要延续旧的不平等条约的诡辩,宣告旧约应于期满终止,声明中国政府已在国际会议中“屡次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问题”,缔结新约必须“以平等相互主义,及彼此尊重领土主权为原则”。北京政府虽然开始触动不平等条约,并且废除了日、德、奥、比四个不平等条约,(注:有的学者认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内阁如走马灯似更迭,谁也不敢触动不平等条约一根毫毛。”(见程啸、张鸣:《十亿白银无量血——辛丑条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这是缺少历史根据、不作具体分析的偏颇之见。)但是它为了要投靠帝国主义,共同对付革命势力,又继续与帝国主义签署243 个新的不平等条约。如1918年中日《共同防敌换文》,允许日本军队进入北满、外蒙古和中国境内其他地方进行军事活动;1921年中美《无线电台协定》,让美国政府控制了中国的电信事业;1923年中英《京热路借款草合同》,让英国资本控制了由北京至热河这一段铁路权,如此等等。
这一时期在废约方面发生的影响最重大的事件就是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于1919和1920年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声明废除帝俄对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帝俄在中国东北和其他地区侵占的土地和租界以及其他一切特权(包括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建议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到1924年5 月中苏两国政府代表终于在北京签订《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宣布两国恢复外交关系,苏联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废除帝俄时期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前述两次对华宣言中所列举的各种特权,同时承认外蒙为中国的一部分,尊重中国在该领土内之主权。这是我国同社会主义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平等条约。这表明社会主义的苏联与帝国主义的沙俄执行完全不同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尽管苏联后来并没有完全履约,依然大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严重,但是这件事在当时曾经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由于其他外国使团以《辛丑条约》为藉口,拒不交出中苏复交前被他们代管的原俄国在北京的驻华使馆,激起全国人民的公愤。于是7月间从北京开始, 迅速波及全国,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的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9 月间达到高潮,京、津、沪、汉、穗等许多城市召开群众大会,进行示威游行,开展废约的各种宣传鼓动活动。10月,废约运动和国民运动相汇合。
1921年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创立,在
1925年上海发生示威群众被英国巡捕杀害的五卅惨案。国共两党紧密合作,提出把废约作为解决五卅惨案的基本要求,得到全国各地爱国人士热烈响应,约有1200万群众参加示威和三罢(罢工、罢市、罢课)斗争。五卅运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1926年7月, 北京学生和工人带头掀起全国性的要求关税自主的爱国反帝运动。同月,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开始北伐战争,旨在推翻投靠外国帝国主义的北洋军阀的统治。9~10月攻克武汉三镇,12 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都武汉。1927年1月间, 汉口和九江的革命群众为了抗击英国水兵的暴行自发奋起驱逐英国巡捕,收回这两地的英国租界,国民政府即派军队接收租界,用实际行动来废除不平等条约。军民携手并肩战斗,政府坚持废约立场,不怕英国出兵威胁,终于迫使英国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于2 月间签署《关于收回汉口英租界之协定》和《关于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协定》。这是在革命群众推动下国共两党合作在废约斗争中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历史的发展总是曲折的。自1927年4月蒋介石实行反革命政变、 国共合作破裂、在南京另建国民政府后,国民党政府为要依靠外国、镇压共产党,便从孙中山的“于最短期间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立场后退,只提“厘正”、“改订”、“修订”不平等条约,只在关税自主、取消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具体问题上同外国谈判,取得一些进展。1928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同美、挪、比、卢(森堡)、意、丹、荷、葡、英、瑞(典)、法、西12国签订了关税条约或通商条约,各国均声明取消在华的关税特权,承认中国有关税自主权。日本虽百般推托、抵赖,拖至1930年也不得不签订中日《关税协定》,勉强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关税自主的实现限制了列强商品在华大量倾销,增加了国家收入,有利于我国国计民生,但是此时关税的行政管理权仍操在外国人手中,税率仍不能自主提高。国民党政府在取消领事裁判权问题上,由于列强坚决抵制,自己态度不够坚决,在谈判中显得软弱,所以未能取得较大进展。仅意大利、西班牙和墨西哥三国取消了领事裁判权。这三国均因旧的通商条约已期满,中意、中西于1928年重订《友好通商条约》,除取消在华关税特权外,同时实际上也取消领事裁判权;中墨旧商约中有享有领事裁判权的规定,1929年以《关于墨国放弃领事裁判权换文》形式达成协定。(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3册第143页、第13册第126页。)同时,1930年与英、法、美、荷等国签订了《关于上海公共租界内中国法院之协定》,规定中国法律适用于公共租界内的地方法院和高等法院分院,必须将民刑判决和裁决上诉中国高等法院,基本上否定了外国人在公共租界内的司法权。1929~1930年还通过签专约或换文形式,有条件地收回了天津比租界和镇江、厦门英租界以及威海卫租借地。这些终究都还是在废约方面收到的成效。但是国民党为了要反共、灭共,就不能不依靠、投靠外国势力。蒋介石于1927年9月和11月签订了蒋美密约和蒋日密约,承认美、日在华的特权,换取美、日对蒋的支持。尤其是1931年“九·一九”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在日本侵略者节节进攻面前,为了苟安江南又步步退让,与日本于1933年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签订《秦土协定》、《何梅协定》等新的不平等条约,致使华北大片河山在东北三省沦丧之后,又陷入日寇之手。
1927年国共分裂之后,共产党继承孙中山遗愿,继续高举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旗帜。在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人民在抗日战场上英勇作战,严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誉。到1941年4 月国民党政府向美国提出“废除条约束缚,改订基于平等互惠原则之新约事”。这时美国虽然依旧不愿放弃在华特权,但是又不便完全拒绝,只好表示把此事留待“将来和平重现之日,经由与中国政府正当谈判”,再予放弃。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政府终于与中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美、英当局不能不看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与重大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国在抗日中的威力,尤其是要利用中国军队保卫缅甸和印度,也鉴于英美在华特权所系的沿海地区都已被日本人占领,保留原来条约已无实际意义,废约反而有利于取得中国人民好感,并获得战后在华发展良机,所以美、英政府于
国民党政府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条件下虽然在废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果,但是又因国共对立和分裂而再度同外国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1945年8月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但苏联避而不谈长期被帝俄霸占去的中国大片领土,而且还要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使蒙古正式完全脱离中国,还将大连港口工程和设备的一半无偿租与苏联,将旅顺口海军基地供苏军使用,两地定期都是30年,同时规定中苏两国共有共管中国长春铁路;以此为条件,苏联答应给予中国道义上、军需上以及其它物质上的援助,此项援助完全给予国民党政府,而且日本投降后三个月之内,苏军将解放的东北地区移交给国民党政府。可见国民党政府之所以接受这个新的中苏不平等条约,主要是为了打击中共。为了依靠美国援助打败中共并遏制苏联,国民党政府自1946至1949年,还先后同美国签订中美商约、航空、海军、铁路、农业协定等多项不平等条约,又使国家的主权蒙受重大损害,理所当然地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由于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贪污腐败,即便有美国大力援助,依然在1946~1949年的内战中遭到惨败。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终于斩断了百年来捆在身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的绞索和锁链。建国时我国政府当即决定对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对外条约“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订,或重订。”(注:《二次大战文献》,中外出版社1946年出版,第134页。 )凡历史上的平等条约予以承认,凡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概予废除,部分内容具有不平等性质者则要修订或重订,对于以往废约中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则要审慎处理。
1950年2月签订的《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虽然“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中苏关系,但是依旧保留了原先不平等条约留下的明显痕迹。表现在苏联只同意于1950年归还大连,而中苏共管的中国长春铁路和苏联占用的旅顺口海军基地还要推迟到对日和约缔结后、不迟于1952年末才能归还给中国。除中长铁路如期移交外,后因东北亚局势紧张,旅顺口到1955年5月苏军才撤走。 更重要的是苏联当局避而不谈长期未划定的边界问题。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以后,苏联不断破坏中苏边界现状,挑起武装冲突,制造流血事件。导致1969年3 月中国边防部队在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进行自卫反击战。经中国政府建议,中苏双方自1960年起举行边界谈判,时谈时停,一直到
香港和澳门,国民党政府在二战结束之后一度曾想一并收回,但因遭到英、葡当局拒绝而未成。英国还背弃了战后讨论新界产问题的诺言。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海南岛,大陆全境解放。这时有一种意见主张一举乘胜收回港澳。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港澳应保持现状,这样对中国更有利。因为当时西方封锁中国,沪、津等港口与国外的贸易往来几乎断绝。建国初期急需的军用民用物资与外汇收入都有赖港澳这个唯一的渠道。中共中央采纳了这个好意见。同时,中国政府一再声明港澳是中国领土,中国不承认19世纪外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拟于将来适当时机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后来百端待举,内斗外争,此事长期也未能提上议事日程。到80年代,和平与发展变成世界两大主题,改革和开放定为国家基本方针。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构想用“一国两制”的方案通过和平谈判来收回港澳,终于创造奇迹,取得成功。
港澳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斗争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到本世纪末终于完全消除近现代一切不平等条约所造成的灾难,彻底洗雪蒙受百多年的国耻,圆了国家民族统一的跨世纪的美梦。这实在是我海内外华人深感扬眉吐气、喜笑颜开的头等大事。
喜中反思,从一百多年来签订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曲折历史中,我们不能不鲜明地提出:毋忘国耻,牢记国难,巩固国本,增强国力。为了避免耻辱和灾难的重演,我们应该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的经验教训。第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中华民族自立、自强,早日成为富强之邦,落后势必挨打。第二,必须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化,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人民大众作为国家根本的巨大作用,根除独断专制,做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这样才能防止历史上出现过的那种丧权辱国的舛误。第三,必须实现国防现代化,提高军力和军队的素质,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我国陆地疆界线全长两万多公里,海岸线全长1万8千多公里,南北相距5500多公里,东西相距约
(资料来源:《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