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刘邦明知自己死后戚夫人会遭报复,为何不立她为皇后?
刘邦明知自己死后戚夫人会遭报复,为何不立她为皇后?

戚夫人惨遭吕雉的毒手,最终也是死的很惨,这件事情很多人应该都是比较了解的,戚夫人被做成的“人彘”可以说是非常骇人听闻的,刘盈看到之后也是非常震惊,因此郁郁寡欢而死,可见究竟有多可怕。然而在刘邦还没死的时候,他明明已经预料到,自己死后吕雉不会放过戚夫人的,为什么他不直接把戚夫人立为皇后,这样一来不就能够保护她了吗?刘邦为什么没有给戚夫人留下活路,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吕后是结发妻子,刘邦不忍心

刘邦在一穷二白之时,就娶了年轻貌美的吕雉,以当时吕家的条件,刘邦是占了天大的便宜。一日夫妻百日恩,结发之妻和之后的三妻四妾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吕雉也的确做到了相夫教子。

经常是刘邦在外忙碌,吕雉则家中种田除草,还养着两个孩子,也着实不容易。对此,刘邦难免会心中有愧,难道等其得到天下,做了皇帝,就一脚将吕雉踢走,于情于理刘邦都做不到如此绝情

除此之外,在刘邦创业的道路上,吕雉跟着东奔西跑,刘邦多次死里逃生,而吕雉常常也是死里逃生、亡命天涯。在彭城之败后,刘邦险些逃了出去,而他的父母和妻子吕雉都被项羽抓住,成为了楚军的人质。

史料记载“乃取汉王父母妻子於沛,置之军中以为质。”

吕雉在楚军中做了两年人质,具体我们不清楚这两年时间吕雉是如何度过的,但必定艰难无比,项羽这个人行军打仗经常不计后果,巨鹿之战中项羽就曾坑杀过二十万秦军战俘。而当时楚汉的战争正在关键时刻,吕雉自然会被拿来威胁刘邦,换言之,从嫁给刘邦,到被项羽俘虏,吕雉就没有过过什么好日子,跟着刘邦颠沛流离、凶险万分。

刘邦在战场之上,当然不敢说什么儿女情长,但他毕竟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对于吕雉他也是十分愧疚的,等到吕雉回到身边,刘邦也在设法回报吕雉。

戚夫人年轻貌美,而吕雉年老色衰,刘邦自然是更喜欢戚夫人,但在名分上、感情上,吕雉在其心中的分量更重。刘邦不遗余力地想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而他从不敢生出什么废掉吕后的想法,对此他真的有些于心不忍。

吕雉从楚营回来后,也是性情大变,原来的淑娴家庭主妇,变成了果决狠毒的皇后,这跟她被俘的这段经历,应该也有很大关系。

2、对于江山社稷,戚夫人不值一提

刘邦之所能夺取天下,跟刘邦本身的能力密不可分,他知人善任,有高超的驭人之术,很多名臣宿将甘愿为其以死效力。刘邦能开创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绝非偶然。

刘邦确实很喜欢戚夫人,她不仅姿色出众,歌舞也是出类拔萃,但刘邦很清楚,戚夫人只是他后宫的一个妃嫔,仅此而已。或许刘邦真的想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因为刘盈这个孩子的确不太像他,他的圆滑狡诈,一点也没有遗传到刘盈身上,反而刘如意的表现更像他。

对此,刘邦希望通过改立太子来保护戚夫人,但刘邦同样深入考虑过这件事的后果,如果刘如意成为太子,刘氏江山会成为什么样?这些事情刘邦必定要考虑清楚。

如果刘如意成为太子,母以子贵,戚夫人的地位将水涨船高,吕雉的地位将变得岌岌可危,到那时,角色或将调转,戚夫人将变成刀俎,而吕后将成为鱼肉。刘如意年纪尚小,那权力自然会落入戚夫人之手,难道刘邦真的允许这事情发生吗?

对比戚夫人和吕后,刘邦显然更信任吕后,把天下交给吕后,刘邦还是比较放心的,刘氏江山不会败在吕后手中,事实证明,刘邦果然没有选错。

3、大臣们以死相谏

即便刘邦是皇帝,他也不可能为所欲为,凡是军国大事,也必须同朝臣们商议决定,如果刘邦冒天下之大不韪,非要改立刘如意为太子,那这就不是刘邦的做派。

公元前195年,刘邦亲征英布叛军,事情结束,刘邦成功班师回朝,由于多年的征战、操劳,刘邦终于病倒了,在最后时刻,他再次提出改立太子的事。张良劝说,刘邦不听,叔孙通及时站了出来,诉说改立太子的利弊,以扶苏为例,说明了改立太子的危险弊端。

史料记载“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适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

不仅如此,叔孙通还以死相谏,换言之,如果刘邦不收回成命,叔孙通将血溅当场。叔孙通为汉朝设置了制度和礼仪,可谓汉朝的栋梁之才,所以刘邦不得不考虑叔孙通的分量,而大多数朝臣都持反对态度,这也让刘邦不得不妥协。

刘邦难道会为了一个女人,得罪满朝文武?而且他已经病入膏肓,随时都会驾鹤西游,考虑到众卿的反对,考虑到刘氏的江山,刘邦不得不牺牲戚夫人。

即使刘邦预料到戚夫人的结局将十分凄惨,他也无能为力。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也是戚夫人自作自受,如果不是戚夫人经常给刘邦吹枕头风,要求其改立太子为刘如意,那么就不会惹怒吕后,如果吕后的地位依旧稳固,那么戚夫人母子或许能得以善终。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