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只要有纣王,那基本都是以反派立场存在,所以没几个人喜欢纣王。《尚书》中有记载一些纣王的罪行,不过面对这种史籍我们也要抱着一颗怀疑的心,难道纣王真的就如同书里所讲的那样吗?如果我们仔细研究纣王的罪状,可能会发现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这次就来看看纣王的这些罪行到底是否属实。
周武王声讨纣王罪过
周武王姬发是周朝的建立者,备受后世尊重,一直以来都以完全正面的形象出现,而与之相对应,商纣王便完全是反面形象,似乎找不到半点好处。3000多年前,姬发在牧野之战前发布了檄文,上面历数商纣王的罪过。
《尚书·牧誓》记载了姬发的话:“(纣王)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
这些话可以简单分为四点,一是说纣王听女人的话,至于到底听谁,没说,反正姬发特意强调“牝鸡司晨”是莫大的罪过,男子主事是完全理所应当,你纣王竟然让女子参与到商朝的大事小事中,简直是昏庸到了极点。
但商朝时期的规矩本来就没后世那么约束,女子的身影活跃在明面上真不算什么稀罕事,纣王的先祖商王武丁就与妻子妇好琴瑟和谐,妇好甚至可以带兵出战,拥有自己的封地,立下了无数功劳,武丁十分重视她,武丁是圣君,为啥纣王延续商朝母系氏族遗风就成了昏庸呢?
二是说,纣王没有好好祭祀;三是说,纣王没有重用自己的兄弟;四是说,纣王任用外来的逃臣。但这些理由分析起来也有很多漏洞,历史上真正的纣王其实面临着很多问题,也做出真正的成绩,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征服东夷部落,将商朝版图扩到江淮地区、至渤海和东海。
纣王到底是不是暴君
纣王的父亲在位时,商朝就面临了两边的威胁,西边是周人越来越强大,商朝连年对西戎作战,本来也已经很疲于应付了,东夷部落又时刻蠢蠢欲动,商朝不得不对周人怀柔,集中力量去应付东夷。
而周人就在这个时候看鹬蚌相争,并且收服了许多原本臣服商朝的部族,力量日渐强大。纣王要应付周人,就不可能任凭神权压在他头上,说他没有好好祭祀,实在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纣王不重用贵戚,反而大力任用有才的逃臣飞廉、恶来做大将,正说明纣王有看人眼光。
而纣王的哥哥,后世称赞的贤人微子,面对周人胜利的局面是这样做的:“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纣王不愿意向周人低头,微子却为了活命顾不上身份,直接当众反绑双手投降。
《尚书》还写了纣王另外2点罪:一是说纣王爱喝酒,二是说纣王相信命在天。这两点理由也很说不通,商朝人爱喝酒是很常见的习俗,姬发的父亲姬文王昌也能“饮酒千钟”,这岂不是摆在明面上的双标。
再说信命在天,周王也是周天子,奉行以天意让四海臣服,那纣王的所为,周朝岂不是照搬不误,又为何单独指责纣王这样呢?姬发作为胜利者,对纣王的种种评价实在有很多可疑之处。但这并不影响后世把纣王当反面例子,给他安各种罪名。
一会儿炮烙,一会儿酒池肉林,一会儿迷恋狐狸精,一会儿又挖叔叔比干的心。周人写纣王的罪都没写得这么五花八门,后世完全把纣王打造成了跟夏朝亡国之君桀一样的形象,跟了几千年的帖子还能有多少真实性?
连孔子的弟子子贡都忍不住感叹:“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纣王一旦被定性为反派,各种罪名自然有人上赶着加,千年后纣王的负面形象已经深入人心,难以更改,不得不说姬发很擅长打造骗局。
随着近代考据的兴起,史学家们渐渐发现,纣王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并且做出了功绩的君主,郭沫若甚至说:“偶来洹水忆帝辛,统一神州肇此人。”只是在影视剧中,纣王仍然是固定反派形象,往往还伴随着“祸国妖姬”妲己,这大概就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姬发造谣布局的能力还是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