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中,孙策和马超并无交集,不过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是属于年少成名。孙策十几岁就与名士结交,他的名声也在当地逐渐传开,战乱爆发后不少上流人物都会投奔孙策。孙坚死时,孙策只有17岁,但他很好的继承了父亲的遗业,此后一步步拿下江东五郡,为孙吴政权打下坚持基础。如果仅仅比较武力值,孙策和马超到底谁更胜一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就来了解看看吧。
年少成名
马超第一次出场亮相是在李傕、郭汜乱长安的战役中。董卓被吕布杀死后,西凉军人心惶惶,贾诩出了个坏点子,怂恿西凉军诸将叛乱攻入长安,杀死王允,赶走吕布,挟持了献帝。征西将军马腾奉秘诏率军勤王,西凉叛军将领李蒙、王方领兵在长安城外二百八十里的盩厔(zhōu zhì)山摆阵迎敌。
两阵对圆,马腾之子马超抢先出阵,他当时“年方十七岁,英勇无敌”,生得“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一看就是个身材矫健敏捷的技术型猛将。马超出阵搦战,王方看马超年龄尚幼,就没放在眼里,策马迎敌,“战不到数合”,就被马超一枪捅翻马下。
马超得胜,拔转马头往本阵中回转,李蒙却从背后追来,想趁马超不备偷袭。但马超早就发现了,假装不知道,等李蒙正要挺枪搠向马超时,马超突然闪开枪尖,将李蒙“轻舒猿臂,生擒过去”。
年方十七岁的马超初次上阵就杀一擒一,连胜两阵,可谓是将门虎子,少年英雄。展示出扎实的基本功,机敏的头脑,未来成长为“超级猛将”的强大潜力。
孙策第一次展示武力是在孙坚跨江击刘表的战役中。当年孙坚参加十八路反王讨董,他率部抢先攻入长安城,得到传国玉玺后匿玺南归,途中遭到刘表的截杀,双方结下仇怨。孙坚站稳脚跟后,为了报仇雪恨,带着当时年仅十七岁的长子孙策率军跨江而来,向刘表发动进攻,攻下了樊城。
刘表麾下大将黄祖失去樊城后,率军在邓城野外与孙坚对阵。孙坚麾下猛将韩当出阵,与黄祖部将张虎厮杀,两人“战二十余合”,张虎力怯,他的同袍陈生出阵助战,而年方十七岁的孙策突放冷箭,“正射中陈生面门,应弦落马”。
马超和孙策战绩
孙策“挟死一将,喝死一将”的战绩实际上是在后来攻打刘繇的牛渚之战中。孙策以传国玉玺向袁术借兵,率部征战江南的过程中,当时孙策已经是二十一岁了。
孙策征战江南,与占据曲阿的刘繇发生冲突,双方在牛渚滩摆阵对战。刘繇麾下将领于糜挺枪出马,孙策亲自迎敌,“战不三合”被孙策生擒活捉。孙策拔马回阵,刘繇另一名部将樊能从后面挺枪追来,“那枪刚搠到策后心”,孙策回头“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落马,摔破脑袋,折断颈椎而死。此战之后,孙策获得了“小霸王”的美名。
马超和孙策同样的战绩,都是杀一擒一,看起来似乎不相上下,同样威武,甚至孙策还是喝死敌将,更显强悍。
但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是,马超取得“杀一擒一”的战绩是在其“年方十七岁”的少年时代取得的,而孙策“擒一杀一”的战斗则已经是其二十一岁的青年时代了。同样在十七岁时,马超已经挺枪策马在两军阵前与敌将厮杀格斗了,而孙策只是在阵后偷放冷箭。
那么,孙策十七岁时与敌人阵前单挑的能力如何呢?咱们翻看原著“跨江击刘表”这一节,可以看到,当孙坚在砚山中了敌军埋伏被乱箭射死之后,趁着江东兵马群龙无首陷入混乱之时,襄阳城中“黄祖、蒯越、蔡瑁分头引兵杀出”,突袭江东营寨。混战中,江东老将程普“保着孙策,急待寻路”,正遇敌将吕公,程普“战不到数合”,一矛将吕公挑落马下。这次战斗也从侧面说明当时十七岁的孙策与敌将单挑厮杀的水平还很差,尚且需要部下的保护。
马超武力更胜一筹
潜质不同,后来的发展也不同。虽然在江南这片地方,孙策可以所向披靡,横行霸道,威风不可一世,但如果放到整个汉末的广大区域,孙策这两下子根本就不够看。神亭岭一战,孙策与太史慈连续恶斗数百合,从马战打到步战,从步战又打到肉搏,始终旗鼓相当,难以取胜,反而丢了帅盔。
太史慈在后来的合肥之战中与张辽七八十合丝毫不占上风,说明孙策的武力值与太史慈、张辽、张郃等人处于同一水平,彼此相差甚微。也就属于“中一流”猛将的水平,不但根本无法与“超级猛将”马超相提并论,甚至还在庞德、徐晃、夏侯惇这些“强一流”猛将之下。
所以,后来孙策在丹徒行猎时遇刺也就不奇怪了。他的战场体察力和应变水平完全称不上高强,面对三个步战的刺客,还射倒一人的情况下,仍被敌人得了手,身负重伤。
而马超面对群殴时的表现则远超孙策。渭南大营内,以一敌六的形势下,马超劈倒韩遂后,又“独挥宝剑,力敌五将”,“砍翻马玩,剁倒梁兴”,杀散众人;翼城之外,马超力敌杨阜和其“宗弟七人”,以一敌八,将杨阜的七个宗弟杀死,杨阜也“身中五枪”。
马超避箭能力也是一流,曾经躲过于禁的暗箭,还曾以枪拔打曹军虎卫骑的乱箭,“矢皆纷纷落地”。防御力远在孙策之上。
所以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以马超的武力值,当之无愧侪身于“超级猛将”的行列,而孙策顶多也就算个“中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