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赵光义夺了皇位,为何大臣都没有反对?
赵光义夺了皇位,为何大臣都没有反对?

赵光义的皇位,可以说是得位不正的,如果真的是赵匡胤传位给他,那么不至于史书上还会含糊其辞,说的那么不明确,后世人也不至于对此争论多年却依然没有定论。那么,既然赵光义得位可能存在一些非正常手段,那么为什么当时没有赵匡胤的旧臣站出来进行反对呢?

1.古代皇位兄终弟及

一般来说,古代的传位方式都是“父死子继”,很少有“兄终弟及”的情况。如果老皇帝死了,老皇帝的兄弟想要依仗权势夺取皇位,老皇帝的大臣们都是不会答应的。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皇太极死后,皇太极的兄弟多尔衮想继位。结果,皇太极的旧臣们都不答应。他们说,皇位只能传给皇帝的儿子,不可能传兄弟,所以要誓死守卫。为此,他们不惜和多尔衮拼个鱼死网破。而多尔衮最终也不得不让步,把皇太极的儿子福临扶起来当皇帝。虽说那时候福临只有9岁,实际军政大权依然掌握在多尔衮手里,但好歹多尔衮不敢随便称帝。

不过,历史上也有老皇帝去世,其兄弟夺老皇帝儿子的皇位,而大臣们一言不发的情况。这事发生在宋朝时候的赵匡胤、赵光义身上。

那么,赵匡胤去世,赵光义作为兄弟夺位,为什么大臣们没有一个站出来表达不同的意见呢?

2.为何没有大臣反对赵光义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实都是赵匡胤自己造成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赵匡胤极大地削弱了大臣们的权力,让大臣们没有能力站出来说话。

当年皇太极的部下鳌拜们,之所以敢于和多尔衮抗争,最主要的原因,是鳌拜们手下有兵,他们掌握着军队。如果当时多尔衮硬上,不听鳌拜们的意见,鳌拜们就会举兵攻打多尔衮。多尔衮兄弟只是掌控了正白旗和镶白旗。凭借他们的实力,是无法和鳌拜等大臣掌握的军队抗衡的。所以多尔衮才不得不让步。

但是赵匡胤上台后,害怕大臣们权力太大,做了一个“杯酒释兵权”的举动。这个举动,只能让赵匡胤那些忠心耿耿的义社兄弟们,只能在家里当富家翁。手里没有兵,他们想和赵光义抗衡,也办不到啊。

而文臣们呢?也都不怎么亲附赵匡胤。一是因为赵匡胤只喜欢赵普,二是赵匡胤的文臣们很多都是后周的旧臣,三是赵匡胤不大能笼络人心,反而是赵光义比较能笼络人心。

有一次,赵匡胤看见赵光义在大街上走,身边前呼后拥一大群人。他当时就感叹说:“好一条软绣天街!”由此可见,赵光义多么会笼络人心。

总之,赵匡胤实际上在最后阶段,并没有非常忠心的大臣。因此赵光义想夺权,谁会帮赵匡胤的忙呢?

其二,赵匡胤没有给自己的儿子们权威,反而给了赵光义权威。

赵匡胤在世的时候一直在培养赵光义。给了他非常高的权利和地位。不但封他为晋王,而且还让他京兆尹,朝廷排位上,也把他排在众臣之首。朝中的大事小事,赵匡胤都会和他的弟弟赵光义商量。

而他的儿子们呢?则基本上没有给他们什么封赏。

一般来说,皇帝的儿子肯定都是天然的王。但是,赵匡胤却没有给他任何儿子封王,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现象。而且,那时候他最大的那个儿子都满20了,也没获得重用锻炼。

所有这些做法,都让大臣们产生一种感觉,似乎赵匡胤就是要把皇位传给赵光义,而不是传给他的儿子们的。

3.赵匡胤是否有意传位赵光义

史料记载,赵匡胤去世后,宋皇后让太监王继恩去把赵德芳喊来继位。但是王继恩出去以后却想,赵匡胤平常都在培养赵光义,要继位,也只可能是赵光义继位,怎么可能让赵德芳继位呢?所以他擅作主张,去把赵光义喊来了。

后世有些专家认为,这个王继恩是赵光义安插在赵匡胤身边的卧底。不过这只是一种猜测,也有可能王继恩并不是什么卧底,而是赵匡胤的做法,确实让所有的人都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

当然了,也不能说,没有人支持赵匡胤的儿子们。赵光义当了皇帝以后,发动了对辽国的战争。但是那场战争打败了。打败以后,赵光义路往南狂奔,跑得不见了踪影。这时候,众大臣以为赵光义已经遭遇了不测。于是大家商量着,把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扶起来当皇帝。但是还没来得及实施,又寻到赵光义了。因此,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大臣们其实还是倾向于赵匡胤的儿子们的。毕竟当时作为皇帝的赵光义如果去世了,大臣们本来应该扶立赵光义的儿子,而不是赵匡胤的儿子。他们最终扶持了赵匡胤的儿子,这也说明,他们心中是比较支持赵匡胤儿子们的。

只不过他们只是浅尝辄止,态度并不那么坚决而已。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