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忽必烈遭到各蒙古王反对,为何最后还能稳坐帝位?
忽必烈遭到各蒙古王反对,为何最后还能稳坐帝位?

元朝的开朝之君忽必烈,从一路夺取大汗之位的经历来看,跟他的后来者“朱棣”一样都是得位不正的嫌疑。蒙古帝国自铁木真传为,被蒙古各大首领认同的最后一任大汗叫做蒙哥,是铁木真的孙子。在年轻时的历练阶段,曾攻入欧洲的古罗斯之地,是位骁勇善战的蒙古武士。

不过他并未逃脱自己的宿命,当其登上蒙古大汗之位,力争灭掉大理国和南宋之时,他的丧钟悄然敲响了。1259年死于四川东钓鱼山,成为南宋间接击杀的最高级蒙古武士。

而由于蒙哥,实在是没有料想到自己就这么死在了四川,他并没有精心为自己培养明确的接班人,而这为蒙古帝国的分裂埋下了大大的伏笔。

按照蒙古的传统,作为守住大本营的大汗子弟,将是默认的接班人,所以当时没有四处出征,在蒙古帝国大本营哈拉和林坐镇的阿里不哥,被草原上的蒙古王公们,公认为了蒙哥的接班人。

不过阿里不哥的位置不好做,蒙哥在1251年7月1日,曾任命了一位漠南大总管忽必烈,这人几乎治理者所有的蒙古下属原“汉”帝国的土地。

忽必烈还在自己的执政过程之中,极力拉拢汉族读书人,获得了汉族的士大夫阶层认同,被称为了“儒教大宗师”。忽必烈由此也成为了蒙古各路势力中“最大的异类”。同时因为跟汉人关系搞得好,在忽必烈治理下的土地,相对其他蒙古版图很少出现暴力,粮食生产也得以恢复,使忽必烈成为蒙古帝国最有实力的武士。

跟忽必烈完全相反的是,阿里不哥这个作为要坐上蒙古帝国大汗宝座的人,在言语中对汉人与汉族文化表现出了不满,他不认同上述文化,认为蒙古人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所以当蒙哥一死,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不被剥削,汉族的士大夫阶层,是卖命地为忽必烈吆喝,并在行动战略上,提供全套的智囊支持。

其中在汉人加持下,忽必烈用的最妙的是“先发制人”,既然蒙古王公已经私下不承认忽必烈继承大权,那就在阿里不哥还未登基前,自己先登基,以先手,解决自己慢一步的问题。

1260年春天忽必烈召开库里台大会,举行登基大典,在自己完全掌控的势力范围,使自己有了合法性。弄得阿里不哥只能连忙登基,不过因为后发,他失去了谴责忽必烈不合法的理由。

此后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展开了短兵相接,为了谁是合法的登基之人,杀得不可开交。由于双方用的都是久经沙场的蒙古士兵,所以在对抗中,进攻元素打了个平手。

在后勤方面阿里不哥要弱很多,汉人的帮助下,忽必烈的士兵,用完善的后勤,每一个都吃得饱饱的。而阿里不哥因为手中汉地少,打砸抢烧依旧是重要的后勤来源。

而这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阿里不哥始终难以赢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谁也不愿意自己的领袖是野蛮人。

至于遭蒙古王爷集体反对,忽必烈凭什么,坐稳了“帝位”,最核心的一点即忽必烈更早的明白打天下是一回事,治理天下是另一回事,收民心是作为统治者的基础、打砸抢烧的日子始终不是办法。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