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李元吉为什么支持李建成?
李元吉为什么支持李建成?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夺嫡之争,为什么李元吉要选择站在李建成这边呢?实际上李元吉的这个选择并不出人意料,李建成是长子,自然要比李世民优势更大,如不发生意外李建成将是铁定的皇位继承人。只不过谁也想不到李世民竟然来了一招破釜沉舟,直接把李建成给杀了,作为李建成的拥护者李元吉也没逃过一劫。其实李元吉也有夺嫡的想法,他曾多次怂恿李建成杀掉李世民,但李建成并没有这样做,李元吉此番想法可以说是不怀好意。

李建成是太子,是嫡长子,是真正的皇位继承人。

李建成的个人能力其实很强,虽然未必比李世民强,但是肯定不像李世民描述的那么差。

李世民当皇帝后,数次修改史书,重要的一项修改就是,抹去李建成的各种功绩。

李建成在唐朝史官笔下变得很不堪。

真实历史上应该不是那样。

如果李建成很菜,和李世民相比差出天地来,李渊就不会在继承人问题上纠结了。

比如,后来的唐睿宗李旦,在确定继承人是长子李成器还是李隆基问题上,根本没啥犹豫的选择了李隆基。

李成器也很懂事的表示自己不行,让位给弟弟。

和李世民的逆天功绩比,李隆基还差的多。

但是李渊很犹豫,如果真实的李建成真的和李世民差很多,或者很平庸,大约李渊也就不至于纠结了。

正因为李建成的能力不差,又是嫡长子,废长立幼才没有理由。

李世民功劳很大,江山大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可能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出力也不少),李世民争位的意思很明白,到底江山谁属,李渊很苦恼。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大唐有都在实行一种奇怪的制度,天子,太子,秦王同时管大唐行政,政出三门,到底听谁的?

听谁的?这是个问题。时间长了,长安官员摸出了一些规律。

谁的律令到的早听谁的。

这恰恰说明,当时长安这三股势力势均力敌。

但是常此下去肯定不行。

后来,李渊大约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皇位还是传给长子李建成。

决心一下,第一件事,就要削弱秦王的势力,这样才能保证太子能够顺利登基。

李渊终于对李世民动手了。

他把李世民的嫡系谋臣房玄龄杜如晦调离秦王府,严令他们不得接近秦王,李渊大约是下了死命令,不许房玄龄杜如晦和李世民来往。

李世民谋划玄武门之变时,派尉迟恭去请房杜,他们找各种借口不来秦王府,李世民让尉迟恭拿着宝剑找到二人,以死相逼,房杜才来。

李渊又把秦王的亲近武将尉迟恭,程咬金等人调离京城,赶走文臣,调离武将等于砍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下一步大约就要动李世民了。

李世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等死或者冒险一搏。

李世民选择了后者。

发动玄武门之变,也是冒了极大风险,成了皆大欢喜,万一败了,那就是人头滚滚。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翻盘的唯一机会,除了搞突然袭击,他已经没了别的办法能摆脱困境。

造反这事儿历来都是九死一生,玄武门前,李世民差点被李元吉勒死。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睡了李元吉的媳妇,大约也是对他差点弄死自己的报复。

在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功劳虽然大,但是,李建成优势一直很明显,按照大趋势判断应该是李建成登上皇帝位.,李世民能力很强但是最终会失败。

能力强没用啊,生的晚,这是天然的缺陷。

古代这种事不少,比如咸丰皇,能力明显不如恭亲王奕忻,因为生的早生的好,顺利当上了皇帝。

李元吉本人武勇过人,在玄武门差点勒死李世民就是明证,李世民也是久经沙场,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物,能被李元吉反杀,说明李元吉能力很强。所以即使李世民功劳逆天,李元吉和太子联手,怎么都能和二哥打个平手,甚至自己这边实力还略强呢。

李建成登基后,自己就是从龙功臣。

所以站在当年李元吉的立场,选择帮助李建成,就是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

文:薛白袍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