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甘龙是怎么死的?是个怎样的人?
甘龙是怎么死的?是个怎样的人?

看过《大秦帝国》的话,应该对甘龙这个人物有些印象。他是站在商鞅和秦孝公对立面的人,他非常反对进行变法,而且也算是反对派的首领核心人物,很多人遇到事情都会去找他。然而最终,商鞅自然还是死了的,死于自己的变法,那么与他对立的甘龙又是怎么死的呢?甘龙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要反对变法,他们为何无法接受秦国变得更强大呢?

在影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里,嬴虔评价说:”甘龙者,双面老枭;公然反对变法,力主献公新政,这是其光明正大一面;政见之争,无人能问其罪,乱国乱政,部露声色,这是他阴鸷的一面。”那历史上真实的干甘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甘龙是个地地道道的老秦人,老世族,同时也是一个守旧派的代表人物。在献公朝任上大夫,孝公朝任位列三公之首的太师。他不仅是老世族领袖又是复辟势力的中心人物,是整秦国变法的最大政敌。

认识甘龙,首先要了解甘龙与秦国老世族有不同的政治根基和主张;甘龙在政治根基与政治主张上,与老世族集团形成不一样。

甘龙曾在秦献公时期主长期领国并致力推行献公新政,有功业根基,是秦国功臣,他对秦国的贫弱是有清醒深刻认识的。而老世族,基本是承袭祖荫而得官得爵,这些老顽固以维护祖制传统为根基,至于秦国是否贫弱根本不关心。也是因为这,使得甘龙在政治主张、政治策略两方面与老世族有重大差别。

在政治主张上,甘龙在孝公前期也主张变法,但是他只主张推行献公新政,恢复穆公霸业,后期主张有度复辟。具体说,他的政治主张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认识基础,承认秦国不推行新政会走向灭亡的事实;第二层面是治国主张,以恢复穆公霸业为目标,与秦孝公求贤令的初期目标相同,而不是全面彻底变法;第三层面,他支持变法,但是不能触动穆公祖制。


另外甘龙的政治本质他是守旧保守派,跟倒退复辟是不一样的。根据甘龙的政治根基、和本质上的政治主张,他的政治策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卫鞅入秦之前),甘龙支持孝公谋求强国的举措,这是他支持新政期;第二时期(卫鞅变法之初),甘龙各种试探观察商鞅变法,并告诉老世族宣布自己的底线,此为试探观察期;第三时期(卫鞅全面变法),甘龙虚位,蛰伏不动静观其变,偶尔搞点小阴谋手段,以此来联络老世族,这是蛰伏阴谋期;第四时期(孝公死后),甘龙立即跳出,联合嬴虔搬倒卫鞅,并要求新君恢复穆公祖制。

在性格上既支持强秦,又反对变法;既反对老世族倒退复辟,又要将老世族变为恢复穆公祖制的政治力量。甘龙是独立的政治派别,无论是变法势力还是世族势力,都是甘龙利用的棋子。甘龙不仅顽韧机变,又有强大的政治洞察力与策略应变力,甘龙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阴谋家,是古典政治中罕见的清醒的保守派领袖。

甘龙的结局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里他是因为策动兵变,意欲另立新君,本族以及参与的老世族全被嬴驷给屠了。但是《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正史里均未记载其死因。


史书记载

史记·秦本纪第五》: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其事在商君语中。

《商君书·更法》: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史记·商君列传第八》: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甘氏出春秋时甘昭公王子带後(待考)。“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