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三国时期谁先发动战争谁就会失败?蜀汉因此吃了大亏
三国时期谁先发动战争谁就会失败?蜀汉因此吃了大亏

三国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曹操本有机会一统天下,却在赤壁之战遭到孙权和刘备的顽强抵抗,最后战败只能接受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实三国有很多战役,往往都是先发动战争的一方会比较吃亏,例如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蜀汉后期会走衰实际上也是因为多次主动向他国发难,结果却是自己遭重。曹魏实力要比东吴、蜀汉强上很多,但也没把握能将他们一举拿下,后来还是等到司马家上位才完成一统。

208年,曹操挥军20万,发动赤壁之战,准备一统天下,却遭遇一场大败,奠定了三国的基础。这场大战仿佛一个可怕的魔咒,在此之后历次大战中,魏蜀吴三国,除了少数战争如汉中之战外,只要谁发动战争,往往谁就会失败!

濡须口之战

213年,喘息五年的曹操再度南征,号称40万大军亲征孙权。

214年正月,曹操进至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公孙阳,随即孙权亲自率军七万抵御曹军。

然后,先是相持2个月之后,曹操的水军作战接连失利,再也没有胜过。由于雨季到来,曹操见难以取胜,就此撤军北还。

223年,曹吴双方又爆发一次濡须口之战,这是曹丕第一次南征孙权,派遣大将军曹仁统领步骑数万,围攻吴裨将军朱桓据守的濡须城,朱桓手下仅5000余人。然而,曹魏一方再度大败,甚至还有三千余人被俘。

襄樊之战

219年,汉中之战刚刚落幕,镇守荆州的关羽就发动襄樊之战,一时之间,关羽威震华夏,达到了人生巅峰,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乘势进军,将曹仁镇守的樊城牢牢围住。

史书记载中,有一点可以显示关羽此时的威风:曹操以为汉献帝在许,与关羽军相近,欲迁都避其锋芒。

然而,孙权因关羽处其上游,对吴国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就趁机联结曹操。于是,曹操命令曹仁坚守,同时加派援军,最终击败关羽。

这时,吕蒙偷袭江陵得手,关羽于是只能败走麦城,在撤往益州的路上,关羽被孙权军擒杀。

夷陵之战

关羽死后,刘备怒而兴兵,准备攻打东吴。

孙权先是求和,遭到拒绝之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

221年七月,蜀吴战争爆发,不过双方先是僵持7、8个月,最终陆逊在夷陵一带大败蜀汉军,刘备仅以身免,5万精锐几乎丧尽。

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但这一战的失败,也让蜀吴两国深刻认识到结盟的重要性,在此之后蜀吴才真正结盟。

夷陵之战后,魏蜀吴进入相对平静期,没有爆发规模特别大的战争,直到228年诸葛亮主动北伐,发动对曹战争。然而,无论是诸葛亮北伐,还是姜维北伐,平局和败局居多,鲜有胜局。

可以说,从208年赤壁之战,一直到263年曹魏灭蜀,三国战争史最大的特点就是“谁发动战争,谁就会失败”。

一次是偶然,多次就成了必然。那么,三国战争史表现出的这一特点,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必然逻辑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三国魔咒,三国互相牵制,谁强就会遭遇另外两国夹攻,襄樊之战最为典型,夷陵之战看似蜀吴之战,但刘备依然需要防备曹魏,大量兵力被牵制。

二是地利人和,蜀吴面对曹魏进攻时,不仅互相联盟支持,而且还占据地利人和优势,比如东吴河流多,蜀国山川多。

三是缺乏压倒性国力,蜀国北伐时,东吴也给予支持,为何打不赢?魏国为何打不赢蜀吴?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力不足,后来灭蜀之战前,魏国具备了压倒性国力。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