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曹参有哪些功绩?
曹参有哪些功绩?

曹参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虽然他的名声不如张良、萧何那么大,但也是刘邦身边十分重要的一位帮手。曹参是西汉第二位相国,他早年跟随刘邦在沛县反秦,立下无数战功。据说曹参曾攻下两国还有122个县,可见曹参的军事能力非同一般。不过曹参当了相国以后,却被后人称为“萧规曹随”,因为他的政策基本上就是延续了萧何那一套东西,等于是“无为而治”,不过只要对百姓来说是好事,又何必在乎他人的评价呢。

曹参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萧何去世以后,他继任相国,人称“曹相国”。

有人说,在三年相国生涯里,曹参胡吃海喝,整日饮酒,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自己这样子不说,曹参还劝说皇帝和身边的人跟他一起饮乐吃喝。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死后被千古传诵,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曹参和刘邦、萧何一样都是沛县人。刘邦在沛县拉起队伍之后,曹参始终跟随在刘邦身边,南征北战、一路杀伐。在入关灭秦、楚汉之争的关键节点,我们都能看到曹参的身影。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曹参又为高祖出战,平定地方叛乱。太史公司马迁说曹参的功绩“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

刘邦称帝之后,论功行赏,曹参位列第二。随后,他被任命为齐国的相国,专门辅佐高祖刘邦的大儿子刘肥,这完全可以看出曹参在汉高祖心目中的地位。

而要说曹参胡吃海喝、无所事事,其实是他到了齐国以后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治理齐国,曹参四处访贤,请教治国之策。听说胶西盖公对黄老思想颇有研究,曹参便亲自登门请教。相国亲自登门拜访,盖公详细说出了自己对治国之道的理解。他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就是要推行无为之治。“君无为,民自化;君好静,民自正;君无事,民自富;君无欲,民自朴。”盖公这样一说,曹参心里很是舒爽。他觉得现在的齐地百姓正需要这种“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

在随后的九年时间里,曹参按照黄老思想的基本套路,推行清静无为的政策。因为这种策略充分照顾了齐地百姓的固有习俗,老百姓对曹参的治世之道大加赞扬。

公元前193年(孝惠帝二年),萧何去世,曹参奉调回京,接任西汉相国。接任相国后,曹参整日饮酒,完全照搬萧何的那一套做法。按照《史记•曹相国世家》的说法,“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按说,新官上任,曹参得推行新的治政策略。而他沿用老一套做法,引起了官员们的议论。久之,就有人上门规劝。结果没有说服曹参,还被他拉着一起喝酒。

这显然会让汉惠帝刘恒生气。萧何离世前推荐相国人选,曹参是唯一的一个。按说现在是他大展身手的时候,他却整日喝酒游乐,比同样喜欢黄老之术的萧何更离谱。

汉文帝质问曹参,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皇帝质问,曹参脱帽致歉,很是恭谦。然后就给刘恒讲开了道理。先帝高祖和萧何的任务是平定天下,制定明确的法令制度,完成治国的顶层设计。陛下您和我的任务是治理天下,让臣子们各安其职,遵循原有的路线政策,这您还想不明白吗?

萧何写经,曹参念经,原来各有各的路数。孝惠帝听后,恍然大悟,欣然接受了曹参的建议。

在推荐选拔官员上,曹参弃绝精明算计之人,而对憨厚老实人升官晋爵,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

饮酒三年,而曹参的好名声一直被人传诵。

西汉立国之初,萧何、曹参二人谁来出任丞相,当时争论激烈。在刘邦平定四方的过程中,总是曹参在前线与敌人血拼,萧何坐镇后方。那是一个以军功论英雄的时代,曹参理应居首功,拜为相国。而为了缓和功臣群体与吕后的紧张关系,刘邦接受张良的建议,把管理能力较强的萧何放在了头功的位置上。

文吏之“劳”也是功,刘邦的眼光还真的很远。

然而,失去相位的曹参思前想后迈不过这道坎,自己功绩不小,加上朝臣中不少人支持。怎么就把自己放到了老二的位置上呢。他和萧何发生了正面冲突,二人关系从此破裂。

现在,萧何走了,自己出任相国。曹参没有对前任的主张改弦易辙,而是延续他制定的各项政策外。萧规曹随,不翻前任旧账,这种行为无疑给曹参的形象加了分。

有人醉生梦死而弃世,曹参醉酒治天下。他主张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最小限度的干预老百姓,最大限度地释放了社会生产力。

政绩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曹参清静无为的政策让百姓安宁了,富足了。他去世后,同样被称为“贤相”,功绩也被后人不断传颂。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