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常何在玄武门之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他不叛变或许李建成不会死
常何在玄武门之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他不叛变或许李建成不会死

李世明发动玄武门之变能顺利成功,有一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常何。常何先后跟随李建成、李世民等人作战,玄武门之变当天李世民故意将常何安排在玄武门值守,最后才成功将李建成等人困在门内。不过常何当时算是李建成的人,如果他不叛变的话或许李建成还有可能活下来,那整个历史也将会改变。为什么常何最后会选择抛弃李建成,转投李世民这边呢?

在历史进程中,一些小人物的举动往往能够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这便是“蝴蝶效应”。在玄武门之变前,他本是一个无关轻重的人物,甚至后人都不会记住他的名字,但却因为玄武门中叛变,导致太子李建成丧命、李世民取胜,他在史书上留名了。

封建王朝历来奉行儒家学说,并以此作为治国的法典,而嫡长子继承制更是受到世人的认可。如果一个王朝不遵从嫡长子继承制,执意要选任庶出为皇位继承人,则极易引起天下人的不满,招来一片唾骂,乃至起兵反抗。

汉朝时,汉高祖刘邦宠爱戚夫人,爱屋及乌是人之常情,便渐渐觉得刘如意更像自己,想要废掉软弱的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高祖十年(前197年),刘邦把废立太子一事交廷议,立即遭到群臣激烈反对,御史大夫周昌更是赌气道:“如果陛下执意为之,我不领旨意!”刘邦听完沉默不语,暂停廷议。

吕后得知此事后,立即展开自救,表现出惊人的智慧,派兄长吕泽请隐居已久的张良出山协助。张良虽然没有同意出山,但为了天下的稳定,决定再度插手朝政,建议请商山四皓为太子师,这才打消了刘邦废立太子的想法。

唐朝建立后,李渊也知道嫡长子继承制的厉害关系,毕竟有许多前车之鉴,于是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可这一做法激起李世民的不满,据说李渊曾经承诺他,天下平定后,立功劳卓著的李世民为太子,而承诺并没有兑现。另外,李世民在唐朝建立过程中,建立许多战功,也拥有自己的小集团,与太子李建成的东宫互相排斥,于是风云暗涌,最终爆发了玄武门之变。

经过密谋,李世民等人决定利用“太白金星事件”,状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淫乱后妃,指责他们想致自己于死地,恳请李渊做主。听完李世民的哭诉后,李渊感到非常诧异,安慰道:“我让你们明天都过来对质,解释清楚其中的误会。”

这时,政变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李世民计划在玄武门埋下伏兵,只等待李建成、李元吉入瓮。而李建成从宫中得知此事后,立即召李元吉来商议对策,李元吉建议道:“我们应该托病不朝,点清东宫和齐王府士兵,静观其变。”但李建成觉得不妥,父王召见不去显得心虚,何况宫中守卫都是自己的人,干脆趁机逼迫父王表态,岂不是更好?

意料之外的背叛,玄武门之生死: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经玄武门、入大内皇宫。至临湖殿时,多年的直觉告诉他们,有埋伏!!!于是立即调转马头,李世民大呼一声,双方随即展开激战。

李建成和李元吉想从玄武门出去,但遭到常何的阻挠,城门已经被关闭。李建成和李元吉逃不出去,援兵也进不来,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亲信常何会叛变,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不久,李建成被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元吉见状,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寻求庇护,但被尉迟恭放箭射死。玄武门之变暂时告一段落,后面就是逼迫李渊认同此次行动,颁布赦书,让位了。

两个赌徒的豪赌: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处于下风,李建成通过各种手段,说动李渊分解其部下,形势非常危急,于是才决定背水一战,发动玄武门之变。而决定玄武门之变的关键因素就是常何,他是太子的亲信,掌握着玄武门的值守,于是施以重贿,将其策反。

另有一说,常何早年参加瓦岗军,投唐后逐渐靠拢李世民集团,之后被调入京城,安插在玄武门值守,即常何本来就是李世民的奸细,故意安排在太子李建成身边的。但不管怎么讲都好,李世民相信自己成功策反常何了,这是一场决定生死的豪赌。

摆在常何面前,有三条路,一则告密唐高祖李渊,二则告密太子李建成,三则协助秦王李世民设埋伏。

这是关于前途生死的选择,告密李渊的话,极易陷入两头不是人的局面,因为你是太子亲信,李渊信不信难说,太子那边难以交代,未来也还有可能是李世民的天下;告密太子李建成,则李建成会提前准备,最好的结果是反埋伏杀李世民,但难度甚大,容易被提前来安排的秦王府人发觉,何况李建成也不一定有这个决心,日后可能还是飘摇不定,鹿死谁手未知;李世民的埋伏是突发性的,李建成、李元吉自信宫中是自己人守卫,不会过多防备,一旦自己倒戈,置李建成、李元吉于死地可能性极高。

除此之外,作为这场政变的关键因素,自己的倒戈具有重大意义,日后必然前途无限。于是,常何选择了李世民,而且历史证明他赌对了,玄武门以李世民取胜告终,后来被封为太中大夫,除延州诸军事延州刺史,进爵吴水县开国伯。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