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春秋时期,最令人瞩目的,当属“春秋五霸”了,虽然在不同的古书当中判定的春秋五霸并不一样,但是齐桓公作为第一个称霸的君主,一直都是所有人公认的“春秋五霸之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仔细翻阅齐桓公的人生,发现他其实是有很多坏习惯的,而且这些坏习惯现在肯定会有很多人都持鄙视的态度,但是为什么最终齐桓公还是能够成功称霸?齐桓公称霸的秘诀又是什么?

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最主要原因就是两个字----改革!由管仲主导和发起的改革使齐国综合国力大增,从经济,军事上完全碾压式超过了中原各国,同时占据了尊王攘夷的道德制高点,使周王室也为自己的称霸背书。

公元前685 年,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治齐,桓公称他为仲父。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载入史册的改革。

1.内政上“叁其国而伍其鄙”

管仲把齐国按功能做了区划,分成二十一乡,其中工商之乡是六个,士乡十五个。士乡又分为三部分,即“参其国”。

把齐国的“鄙”分为五个属,即“伍其鄙”;乡和属下面又分有等级。

通过行政区划的确定,让人都有固定居住区,不能随便流动。士、农、工、商不能杂处,而是在固定区划里,这样就减少了因相互攀比造成的人心不稳。“不见异物而迁焉”,使社会阶层相对的固化,子孙“恒为士“、“恒为工”、“恒为商“、“恒为农”,改变了流民给社会产生的影响。

2.军事上“作内政而寄军令”

管仲规定,十五个士乡中的每五个士乡为一帅,人数有1万人,由齐桓公领五乡为中军,两个上卿各率五乡为左右军,这就是三军。

同时以轨,里,连,乡和伍,小戎,卒,旅作为国家常设军事组织。而且,通过军队里的宗族力量,使军队能“方行于天下”、“莫之能御”。

3.法制上“慎用其六柄”

六柄就是“生、杀、贫、富、贵、贱”。

柄的实质是国家机器功能的重要体现,是国君集权的强化。但是管仲倡导慎用这种君权和国家机器的力量,使民“畏威如疾”即可。

4.鼓励下层人士改变命运

齐国的改革中,规定有“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经过“乡长所进,官长所选,公所訾相”的人才三选制可以当官进入仕途。

这在看重出身和血统的春秋时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

5.对资源实行国家专营

管仲规定“泽立三虞,山立三衡”,把全国的山林河泽中的资源进行国家集中管理,把经济命脉抓在国家手里。主张“轻重鱼盐之利,以瞻贫穷”,或言“通轻重之权,檄山海之业”。后人多认为,这两项主张就是盐铁国家官卖的雏形。

6.联合诸国,一致对外

春秋时期,北方的戎狄势力很强大,对中原各国带来极大威胁。公元前660年狄破卫国,卫人弃城逃过黄河,活着的只有700多人,齐桓公出兵抗戎狄军队,迁邢人于夷仪(今山东聊城),迁卫人于楚丘(今河南滑县)。

管仲还适时提出“诸夏亲昵“的号召,联合中原各国共同打击戎狄,使一些濒临灭绝的小国重新复国。

7.攘夷同时尊王

春秋时期,楚国崛起先后吞并了申、息、邓等国并向北侵入,齐桓公在受害小国的求救中,率兵伐楚。最后,双方结盟。

齐桓公于是在葵丘召集鲁、宋、卫、郑、曹等国会盟,周襄王也派人参加,赏赐祭肉给齐桓公,并且说可以不用下拜。但是管仲说:“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于是,齐桓公还是尊礼下拜才接受祭肉。齐桓公尊王,从道义上又占据了制高点。通过这次盟会,齐桓公遂成为中原各国认可的霸主。

以“尊王攘夷”为根本,联合中原各国,北御戎狄,南制强楚,使“南夷”、“北狄”不能再侵入中原,孔子为此曾高度评价管仲所主导的齐国改革:“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不是因为管仲,我也要像戎狄人那样,披散着头发,穿着左衽的衣服了。也许这是对齐国改革并称霸的最好评价吧!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