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清朝皇室是怎么过春节的?
清朝皇室是怎么过春节的?

2019年的春节我们已经过完啦,要等到下个长假只能是8个月后的十一了。假期结束我们也该好好收收心,该上学的朋友乖乖上学,改上班的老老实实去上班,赚了钱放假才能好好出去玩啊!其实现在过年,年味是越来越少了,很多传统的项目都被简化掉了,那大家清朝皇室都是如何过春节的么?紫禁城内的春节传统想必会非常精彩,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清朝皇室过春节,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称作过年。

春节的节令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民间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便开始忙活起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打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饮食及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数千年来,我们中原地区皆以农业生产为主,隆冬时节,广大农民收获之后,归粮于仓,下年的耕作又未开始,借此时机适当休整。在新年到来之际,皇宫内院自然也是百般庆贺,祈求来岁之福。

那么,在北京城中心最大的那座“院落”——紫禁城中,皇帝又是如何布置自己的“家”,快快乐乐过新春的呢?

宫中“忙活过年”是自农历腊月初就开始了。至迟自南宋宫廷就有除夕进岁轴的习俗。清宫会制作一种称作“椒屏”的小屏风,每年腊月朔日即腊月初一日,先由内廷词臣拟吉语四字,并拟所画景物与四字音义相协者,开单呈进御览。然后交内务府绘画人物器饰。每帧署原拟之吉语,复制颂一章并由内廷词臣书书写其上,以便新年时张挂。此种习惯实际上与民间贴年画的风俗同出一辙。

在清代,腊月初皇帝还要开笔书“福”字,贴于宫殿及园囿各处,或赏赐王公大臣。据记载,此习始于康熙皇帝,至乾隆二年(1737)定于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一日在紫禁城内漱芳斋开笔书福,之后每年均按此进行。皇帝有时也写对联或是吉祥语,贴于内宫寝殿。

腊月初八,清宫会派亲王或大臣到雍和宫监视煮粥供佛。宫内皇帝会举行接受僧侣祈福的仪式。

清宫中过年也会悬挂门神,门神像都为绢制,框架装裱,用沥粉贴金或用泥金描画,也有用高丽纸作画的。清宫所存的门神多为秦叔宝、尉迟敬德等将军形象,也有福神、仙子、娃娃等。与民间整年张贴悬挂的方式不同,宫中的门神像自农历十二月下旬张挂,来年农历二月初三摘下储存保管,只要不污旧破损.来年仍可继续使用。

不同于民间在除夕与元旦燃放爆竹,清宫内是从腊月十七日开始燃放爆竹。而到了腊月二十四日开始,每当皇帝出入宫禁大门,太监都要燃放爆竹一声,预告内廷做事各色人等,皇帝行踪在何处,以便他们做事更加勤谨。

十二月中下旬,清宫中要择吉祭宝,对印玺进行擦拭并封存,暂时不再使用,这意味着宫廷放假,至来年正月再择吉行开宝礼,重新使用印玺。

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清宫中也有同样的祭灶风俗,规定每年于坤宁宫祭灶,要设供案、安神牌、备香烛等。贡品共32种,并须由南苑猎取黄羊1只、由奉天(今沈阳)内务府进贡麦芽糖作为供品(因麦芽糖来自关东,因此北京一只称麦芽糖为关东糖。)。皇帝、皇后须先后到坤宁宫佛前、神前、灶前拈香行礼。嘉庆皇帝曾做过祀灶的诗曰:“嘉平小除夜,媚灶用黄羊。典祀千门遍,礼传五祀详。飶芳袅鼎篆,精洁列盘糖”。

在元旦(正月初一)皇帝还会进行开笔仪式,先向金瓯永固杯中注屠苏酒,亲自点燃蜡烛,将“万年青”笔打开,在吉祥炉上微薰一下,然后用朱墨写吉语数字,再用黑墨写吉语数字,以祈一年之福。

同民间一样,皇帝也会在“大年初一吃饺子”(宫中称作吉祥饽饽),其中有一个饽饽内包有小银锭子,放在最上面,皇帝一筷子就能夹到,预示着一年的吉祥。民间也有类似的习俗,只不过包的是铜钱,大人往往标记好,故意让小孩子夹到,预示着幸福来临。

完成上述连日来的各种礼仪后,皇帝才能够同嫔妃及儿孙们享受天伦之乐,观看孩子们放鞭炮、堆雪人,嬉笑打闹。

挂年画,贴福字,写春联,挂门神,放爆竹,尽管宫中制定了各种规矩礼仪,让这些习俗显得与众不同,但其实无论是宫中还是民间,春节都是同一种文化的传承,抛却地位高低,其文化意义确是一脉相承的。

春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它是个除旧迎新的日子,它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它更是个阖家团圆共叙亲情的日子,即使是紫禁城内成日里正襟危坐的九五之尊,此时的心里也会是一个普通人的心态,放下平日里的“权谋”与“高傲”,同家人一起高高兴兴地过个喜庆新年!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