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清朝皇帝是如何过春节的?仪式感简直爆棚
清朝皇帝是如何过春节的?仪式感简直爆棚

春节应该算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不管平时在哪个城市生活,只要到了春节就一定会回家团聚,这也是中国千年以来的一个传统。不过最近几年,我们总是抱怨春节的年味越来越少,好像就是一个普通的七天假期,完全没有小时候过年的那种气氛了。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可能我们会比较羡慕古时候的春节,他们的新年仪式感简直爆棚。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清朝皇帝是如何过春节的,赶快一起来看看吧。

春运潮已经到来,在外工作的人们纷纷踏上回家的旅途,渴望和家人一起,准备年货、贴上春联、备好给孩子的压岁钱……过上一个温暖而又颇具仪式感的春节。

这种对春节仪式感的追求,连乾隆都不例外。

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乾隆皇帝过年的那些“事儿”。

现在已经是腊月了,在清朝,自康熙爷以后,每年腊月,皇帝都亲自写“福”、“寿”字,颁赐后妃、近侍及臣下,以示恩宠。

在乾隆年间,年前的腊月二十三,也就是过小年的时候,每逢祭灶时乾隆爷还会亲自进行一段特别的仪式——炕上击鼓拍板唱曲。

据清、姚元之的《竹叶亭杂记》记载:“ 每年坤宁宫祀灶,其正炕上设鼓板。后先至。高庙驾到,坐炕上自击鼓板,唱《访贤》一曲。”这里的后即皇后,高庙即乾隆爷,而乾隆爷在炕上所唱的很可能是大鼓书。想象一下这个画面,真想对乾隆爷翻个白眼!

下一个重要年节就是除夕了,清宫在守岁时虽没有春晚看,但却有极其豪华的家宴。不过,也是宴无好宴哟。对于参加家宴的人来说,他们只要人到了就好,坐在那摆摆样子的,并不能真的吃喝。

而皇帝在进膳进酒进茶的时候,与宴者还得叩头行礼。也就是说,不单与宴者难受,吃的人也不痛快。试想一下,乾隆爷刚进了一口膳,底下迅速跪倒一片,他回一句,“平身。”他吃一口茶,底下又跪倒一片,他再一句“免礼”。如此繁文缛节,能吃好才怪。

同时,在筵席开始、结束的时候都会演奏中和韶乐。中和韶乐在清代乐制中是规格最高的,重大节日、庆典里都会演奏,过年就更少不了啦!(网上可以搜到音频,感觉并不是特别的喜庆)

除夕夜除了充满仪式感的家宴,还有令人期待的饺子。清朝前期是崇尚吃素馅饺子的,一方面,因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生征战,杀人无数,为表对无辜者的怜悯,努尔哈赤就对天起誓,以后每年除夕只吃素馅饺子,另一方面,皇帝信佛,皇帝吃的饺子与敬佛的饺子一块下锅,因此饺子不宜用肉馅。

素馅饺子的馅料主要以干菜为主,包括长寿菜、金针菜、木耳、蘑菇、笋丝、面筋等。但到了中后期,已经有皇帝开荤了,比如光绪帝,在《清宫膳食档》中就记载:“光绪十一年,万岁爷在养心殿进煮饺子。第一次进猪肉长寿馅十二只。第二次进猪肉菠菜馅十二只。”

乾隆爷是很看重这顿饺子的,他曾在弘德殿举办过“进煮饽饽仪式”。“饽饽”就是饺子。根据仪式,乾隆爷吃饺子需四盘调料,分别装酱小菜、南小菜、姜汁和醋,饺子分两碗,一碗中放素饺子6个,另一个放带铜钱饺子2个,确保乾隆爷来年行好运。

除夕夜的饺子,煮饺子的时辰也是必须把握的刚刚好。一般当皇帝登上乾清宫的台阶时,御膳房便开始将饺子下锅了,而皇帝在乾清宫左侧昭仁殿东小屋坐稳了,饺子也就恰好出锅了。您可别小看了这简单的下锅出锅,这也是常年累月训练出来的。

清官规制,自腊月底至正月间,皇帝每过一座门槛,随侍太监就要放一挂鞭,长此以往,御膳房就能根据鞭炮来判断煮饺子的时辰了。

不过说是除夕夜饺子,其实已经是大年初一了。据清史资料记载:“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子”为“子时”,也就是23:00点-1:00点,交与“饺”谐音,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有“喜庆团圆”的意思。所以,饺子是除夕夜包好,真正要吃上已经是正月初一了。

子时,除了吃饺子,还要一项重要的仪式,叫“元旦开笔”。清朝时期称春节为元旦,“元旦开笔”又被叫做“明窗开笔”。

故宫博物院养心殿东暖阁中,曾有一块乾隆爷亲笔御书的“明窗”匾挂于墙上。每年的“明窗开笔”仪式就在这里进行的。

“明窗开笔”始自雍正,原本只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过年习俗,雍正之后成为清朝定制。“明窗开笔”仪式中有三样器物是必不可少的,即玉烛长调烛台、万年青、万年枝毛笔和金瓯永固杯。

整个元旦开笔仪式其实只有简单的几步,也没啥技术含量,只要会写字会喝酒就行。

首先,皇帝亲手点燃玉烛长调烛台,再把屠苏酒倒入金瓯永固杯。挺符合古代中国的“藏礼于器”的礼仪制度的,“金瓯无缺,玉烛长调”,作为寓意国土永固、治理有方的习语,正好承载了清代帝王们新年的美好心愿。

目前已知的这种玉烛长调烛台仅有两件,皆为青玉所制,分藏于两岸故宫。

右:玉烛长调烛台,故宫博物院藏

“金瓯”原意指酒杯,也泛指疆土之稳固。所以,乾隆爷对用来饮屠苏酒的“金瓯永固杯”十分看重,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在制作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之前都要先精细地画图样呈览,直至乾隆爷满意为止。

如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为圆形口,口边刻有回纹。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乾隆年制”篆书四字款;通体满錾宝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杯两侧为双立夔耳,底部以象首为足,象耳略小,长牙卷鼻,外形呈鼎式。共镶有大小珍珠11颗,红、蓝宝石21颗,均选用上等红蓝宝石,其中部分是星光红蓝宝石。

然后手握万年青笔写下新年的第一笔。清乾隆二十五年,乾隆皇帝在元旦开笔中写道:“二十五年元旦,天下太平,万民安泰……武成功定,休养生息”以及“宜入新年,万事如意,三羊开泰,万象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等等。

写好的吉字要放入专门的黄匣内封存,不许任何人拆看,每位皇帝都有专属黄匣,他所写的元旦开笔吉字均完整地封存在内,并且要求其子子孙孙,都“不许开看”。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嘉庆帝才有了这样的一份“嘉庆元年元旦……”的开笔,要知道,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爷才举行禅位大典,所以,在嘉庆帝在写下的时候他还未正式登基。乾隆爷当年的开笔年号就是写的乾隆六十一年。

最后一步,喝酒!将金瓯永固杯里的屠苏酒一饮而尽,“明窗开笔”的仪式也就算结束了。

新春饮用屠苏酒有辟除疾病、健康长寿的意味,并且由来已久,北宋王安石就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诗句。

滑稽的“祭灶唱戏”、只有仪式感没有宴的“除夕家宴”、精确准时的“除夕饽饽”、子时的“元旦开笔”……乾隆爷的新年活动才刚刚开始,紫禁城里的年味也还没到最浓的时候。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