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刘邦为什么敢去鸿门宴?
刘邦为什么敢去鸿门宴?

刘邦敢赴鸿门宴,他当时不怕被项羽杀么?其实刘邦怕的要死,但是又不得不去,如果刘邦拒绝的话,当时项羽就能将他治罪,算是有一个开战理由了。所以刘邦要做的就是在鸿门宴上保住自己的性命,其实像刘邦这样的小人物,是决不能轻易暴露自己野心的,那当时的刘邦他已经做好称帝的准备了么?实际上已经开始出现端倪了,不过鸿门宴的确是刘邦和项羽两人命运的转折点,可惜项羽没能及时洞察出刘邦的野心,不然历史也将就此改写了。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鸿门宴》外,没有哪一顿饭能吃得如此惊心动魄!不知当年项羽是用什么美味佳肴来款待刘邦的,最终是酒无好酒,饭无好饭!因此后人经常用"赴一场鸿门宴”来比喻身陷某种圈套或是深入虎穴的危险。

那么在鸿门宴里,刘项二人又有怎样的巅峰对决呢?

一、项王盛怒之下做决定

在项羽驻军鸿门之前,项羽一进函谷关,发现函谷关口有重兵把守,于是勃然大怒,试想巨鹿之战中的楚霸王项羽,其他诸侯王对其都到"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程度,如此威风凛凛的楚霸王,竟然在函谷关前吃了沛公刘邦的"闭门羹",楚霸王能不生气吗?楚霸王一怒之下,杀掉守关士兵,所向披靡,硬行闯关。此为楚霸王项羽的第一"怒"。等到驻军鸿门,听闻小人曹无伤的一番告密,又一次勃然大怒。

曹无伤的话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这一点是项羽决不能允许的。因为当时谁做关中王,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谁就可能会称霸天下。其二,说沛公以子婴为宰相,把咸阳的珍宝全据为己有。这对于气势正盛的楚霸王来说也是不能接受的。楚霸王的两次发怒,有对怀王的痛恨,更有对刘邦的反感。恨怀王给自己分配了北上救赵的苦差事,还让自己居于人下。他生气刘邦一个小小的沛公竟然敢挡住他楚霸王的道,敢跟他楚霸王争关中的地盘!

然而虽然项羽有两次勃然大怒,虽然他也做出"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决定,然而他始终在楚霸王的光环下自我陶醉,始终在"力能扛鼎"的个人战斗力中自我麻痹,始终在称霸天下的美梦里无法醒来,他从思想深处并未认识到小小的沛公会构成自己的威胁,未认清分封天下建立霸业,总归不是长久之计,只有一统天下的帝业才固若金汤。他始终缺乏清醒的认识,在自己楚霸王的美梦中,难以苏醒。

因此,他要攻打刘邦的决定也只是一时之冲动,只是建立在两次发怒的基础上,并没有长久的战略布局。在权力对决的巅峰之战中,往往一山难容二虎,妇人之仁的宽容只会给政治对手留下反扑的机会。这就是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他往往需要大义灭亲的独裁者,而不是有勇无谋的孤胆英雄。可见对于称霸天下,这一点上,项羽始终是糊涂的。这就为后面他听信人言轻易放弃战争,甚至接受鸿门谢罪做了铺垫。

二、沛公花言巧语搞定项伯

项伯私见张良,出于一个"义"字,张良把消息告诉刘邦也出于一个"义"字,因此说项伯此人,中国的汉字他没认几个,只认识一个"义"。相比于项羽的糊涂,沛公刘邦则显得分外的精明。在张良的反问下,沛公认识到从武力上不是项羽的对手。虽然在之前智取南阳等战役中,张良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是沛公的心腹之人。就这精明的沛公仍不忘问清楚张良与项伯的关系。这一点与下文项羽的不闻不问,形成对比。刘邦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不忘问清对方的底细,而项羽在如此从容的情况下,却只字不问。

接下来刘邦忽悠项伯,更是刘邦个性中精彩的一笔,也是《史记》中最为精彩的描写!刘邦见到项伯第一面,二话不说,直接称兄道弟,捧着酒杯献酒。司马迁调皮地省略了许多情节,不知刘邦靠什么花言巧语吸引住了项伯,素味平生初次相逢的两个人,竟然瞬间结为亲家!这不能不说是刘邦的高明之处,刘邦的过人之处!先与项伯拉拢关系,然后再给自己进入咸阳找了很合理的借口说辞,让项伯转述给项羽。忽悠过项伯,可以说是刘邦成功解除这场危机的第一步。

三、鸿门宴上项王错失良机

而对项伯半夜私见张良这件事,最该质问项伯的人是项羽,可他偏偏不闻不问。既不追究项伯入敌营的罪过,更不询问项伯与张良的关系,最终又在不与范增商议的情形下,轻易被项伯的一番说辞说动而私自决定放弃战争!不打人家,反而还要请人家搓一顿!于是就有了鸿门谢罪一幕!项羽的糊涂又一次显露无余!

至于在鸿门宴之上,项羽的目中无人和麻木糊涂更是淋漓尽致!高高在上的楚霸王项羽并没有宾至如归的礼节,而是自己坐在了最尊贵的位置,而小小的沛公只能"北向坐",张量更是微不足道的"西向侍"。一场鸿门宴,可以说是:五个明白人陪一个糊涂人喝的一场酒!范增张良洞若观火;项庄自不必说,舞剑意在沛公;项伯也是心如明镜,否则也不会"以身翼蔽沛公";刘邦自己,更是胆战心惊,命悬一线!然而项王的糊涂,最终让沛公逃过一劫,也给自己埋下了放虎归山的隐患。

樊哙的闯帐,让剧情更加舒缓,从而彻底解除了沛公的危机!一个曾经的屠夫,一个卖狗肉的粗人的一番话,更是把堂堂的西楚霸王项羽说得哑口无言!"欲诛有功之人,此乃亡秦续耳",一个卖狗肉的粗人却能说出如此的至理名言,硬生生地把沽名钓誉的楚霸王钉在了道德铐问的十字架上!

四、计划脱逃沛公心思缜密

这一切都为沛公的计划脱逃,争取了机会。沛公的从谏如流,善听人言,沛公的精明又一次得以表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行事周密精明又可见一斑!置车骑,脱身独骑,间道而行,一切都安排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太史公司马迁的这句话可说是意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整出鸿门宴,直到这句话,沛公的称霸天下的野心才暴露无余!沛公精明果敢的政治家手腕暴露无余!

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不在于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而在于把一群有能耐的人团结在自己的身边!而在这一点上项羽却不懂得,项羽会为受伤的士兵而潸然泪下,却有眼无珠地把"一人可抵三军"的韩信硬生生地赶去了刘邦的军营,而沛公又得一员猛将,如虎添翼,不愧为最后的赢家!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