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寄扬州韩绰判官》全文及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全文及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是杜牧写给同僚韩绰的。该诗创作时间,大概是在835年或836年的一个秋天,当时杜牧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和韩绰是同事。该诗意境十分优美,能感觉到作者对扬州的怀念之情。杜牧的作品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各位小伙伴有兴趣的话,欢迎来多多了解一番。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作品赏析

杜牧到达扬州后,就在牛僧孺的幕府中当差,韩绰为其同僚,他们下班后经常在扬州城里诗酒风流。后来杜牧离开了扬州,但又非常怀念在扬州的生活,也思念他的好友,于是赋诗抒怀。

首两句写江南秋光,却情景交融,人生总是聚少离多,美好的过往又是那么难以淡忘。作者用隐隐、迢迢这一对叠字,展现出山青水长、绰约多姿的宜人风貌,也委婉地表达出彼此间相隔遥远,不知何时才能重逢。

“草未凋”三字,充满温情,诗人遥想江南的初秋依然暖如阳春,草木应该尚未凋零,依然充满生机。言下之意,若是自己还在扬州,一定还会携手出游,共同欣赏美丽的秋景。对方若读到此句,不然也会沉思良久。

后两句终于忍不住畅叙别情,关于这座桥,有很多传说,有人认为是24座桥,其实只要去过瘦西湖的读者都知道,它不过是一座小桥。

还有一种说法是,二十四位仙女在桥上吹箫,而“玉人”就是指他的这位同僚。诗人诙谐地把韩绰判官想象得风流倜傥,不仅显得诗意浓浓,而且也让一座桥成为著名的景点。

这座桥无论怎么解释,其实都是次要的。关键的是诗人营造出一种情场得意的气氛,由此可以知道,杜牧在扬州时该有多么风流潇洒,结尾也为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诗意的江南,醉人的扬州,让诗人牵肠挂肚;水墨的画卷,烟笼的人家,令读者心生向往。就连到处漂泊的杜甫,也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圣难得地拿江南作比,表达了他对水乡福地的喜爱之情,可见杜牧喜欢江南不是没有理由!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