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首义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转折时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一种进步的历史文化。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对辛亥首义文化的形式、类型、性质、内涵、精神和特点等方面多有关注,成果颇多。
一
就文化的形式来讲,辛亥首义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创造的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近代,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先进的中国人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失败的情况下,在民族危机一步步加深的情况下,逐渐认识到中国要自强、要发展、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举起革命的大旗,以武力推翻清朝封建统治。辛亥革命正是在中华民族的这一历史转折关头发生的,因而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首义文化首先是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楚文化,向来就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秦灭六国后,楚人在反对秦暴政中表现出“秦必亡”、“大楚兴”的坚定信念,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后,楚人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汇聚到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如西汉末年,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两兄弟在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建立根据地,打出了“绿林军”的旗帜,给封建统治者极大的震动﹔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湖北沔阳人陈友谅是南方红巾军的重要领导人,并建立了大汉农民政权。在近代,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在湖北武昌打响,封建帝制从此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首义文化是中华文化在晚清时期的一次创造性发展,其革命性文化内核不断被后来的革命者所传承和弘扬。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湖北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就有3个,彭德怀、滕代远建立的湘鄂赣根据地,潘忠汝、戴克敏等建立的鄂豫皖根据地,贺龙、周逸群等建立的洪湖湘鄂西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创建了鄂中、鄂东等根据地。可以说,首义文化上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又下启救亡图存的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其次,首义文化又具有世界意义,是世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从164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标志着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到来。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已经开始认识到世界潮流势不可挡,努力探索中华民族发展的新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忧患意识普遍高涨,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一部分,不仅受到伊朗、土耳其革命的影响,还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的民主运动的发展产生过影响。列宁曾经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中国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亚洲觉醒进行了评价。他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由于辛亥首义文化是在世界进步潮流的环境中产生的,因此它具有世界性意义。
第三,首义文化是与反帝反封、追求中国现代化前途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结合在一起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打开,世界潮流迫岸而来。变与不变成为中国人争论的焦点,怎样变成为中国人探索的目标。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无不反映了中国人对独立、民主和现代化的追求。然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相继失败了,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有推翻帝制才有出路。革命党人勇敢地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文化樊篱,开始把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结合起来。孙中山曾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为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首义文化就是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结合的反映,它带有显著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色彩,代表了近代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
二
就文化的类型来讲,辛亥首义文化是一种近代意义的文化,是中国近代历史主题的体现和丰富。
首先,它是一种救亡图存的近代意义的文化。在鸦片战争前,中华文化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它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被誉为东西方文明的双璧。然而,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战争连绵不绝,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在内忧外患面前,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主发展的爱国热情空前提高。先进中国人在经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探索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这在当时是正确的选择。
其次,它体现了科学民主的精神。首义之士有很多是出洋留学的进步青年,他们对近代科学民主有着清醒的认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湖北的革命团体就有叫科学补习所的,从这一名字就不难揣测科学对湖北社会各阶层的强大吸引力。对民主的追求,特别是对共和政体的追求,革命党人表现得更为热切。同盟会在其纲领中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在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就以“中华民国”为国号,在起草的《鄂州约法》中就赋予人民言论、集会、信教、居住、保有财产、自由营业、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这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法律。
再次,首义文化还是一种近代爱国主义的文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的爱国内容是具体的。中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社会始终停留在日见衰败的传统社会阶段,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潮流了。中国要进步,要扫清历史发展的障碍,就必须推翻清王朝﹔中国要发展,就应该向西方学习,建立像欧美那样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几乎成为革命党人的共识。正是由于充满时代、祖国、民族的体认和激情,在辛亥首义中,以刘静庵、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等为代表的革命青年能够在反动派的屠刀面前,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舍生取义。
三
就文化的性质来讲,辛亥首义文化是一种近代革命文化,是一种进步文化。武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清王朝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人民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打碎了长期禁锢中国人民的封建主义精神枷锁,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首义文化是革命的文化。在20世纪初期,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当时的先进分子将近代西方的各种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尽管各种思想文化良莠不齐,但它们还是深受渴望新知的人们的欢迎。当时民族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教育救国思潮、实业救国思潮、科学救国思潮等等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辛亥首义文化与它们有很多联系,但又有明显的不同。改良派人士大多倡导君主立宪、地方自治、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思想,反对暴力革命。而首义文化则倡导革命,歌颂革命,主张民主共和、振兴中华。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其指导思想,坚持武装起义的方针。孙中山曾说,他在辛亥革命前经历过“十次革命之失败”,尽管如此,革命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后,孙中山与他的战友们依然矢志同心,奋斗不止。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宣言中,对首义文化的革命性质,及时地明确地予以定位,他说,“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成功若是之速”,全赖革命“剖而去之”甚力。
首义文化是进步的文化。判断一种文化是进步还是落后,最根本的是看它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首义文化在辛亥革命后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民国初年,曾经有三股复古逆流先后粉墨登场,他们打着孔子的旗号为封建帝制招魂,但都在人民的反对声浪中失败了。封建主义已为人们所不耻,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同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文化和复辟势力的激烈较量中,首义文化起到了精神支柱的作用,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四
就文化的内容来讲,首义文化涵盖了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晚清向民国转变时期(统称为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还是其时的思想、文化、外交乃至于百姓生活,都打上了辛亥首义的深刻烙印。
辛亥革命以后,首义文化迅即融入人们的生活。在政治上,中华民国的招牌已经竖起来了,不管其名实是否相符,但大家都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当袁世凯把这块牌子甩落在地时,立即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反对,洪宪帝制的闹剧上演不久就偃旗息鼓了。就是当年赞成君主立宪的梁启超也不得不承认:“国体违反民情而能安立,吾未之前闻。今试问:全国民情为趋向共和乎,为趋向帝制乎?此无待吾词费,但观数月来国人之一致反对帝制,已足立不移之铁证。”可见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何等巨大。在经济上,无论是南京临时政府,还是后来的北洋政府,它们都不得不重视资产阶级的利益,提倡实业。南京临时政府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废除了清代的一些苛捐杂税,并制定法令保护和奖励实业。在军事上,革命党人以新军为依托,掌握了部分军队。在思想文化上,皇民奴化教育被废除,共和、民主、平等的思想渐入人心。在外交上,对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有所限制。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摧残人身心的缠足、不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蓄辫、扰乱社会风气的赌博以及人们之间“大人”、“老爷”的称呼统统被废除。这些现象都是由首义带来的文化变化,这也使得追求革命,追求进步,赞美革命,认同变化,成为那时的社会潮流。
五
就文化的精神来讲,首义文化集中地体现为中华民族固有的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敢于创造的精神。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爱国主义的传统,中国向来就不缺少为民请命、舍身成仁的豪杰志士。在近代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革命党人继承了中华民族的这一优良传统,抱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革命党人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写的《与妻书》中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它鲜明地映现了当时革命者的精神情操﹔就是今天读来,仍让人为其革命豪情所倾倒。
首义文化继承了楚文化“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造反精神和执着精神,继承了中国文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楚人屈原曾经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在国家山河破败的情况下,宁死不屈,抱石投河。在近代,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在清军的严刑逼供下,坚贞不屈,慷慨就义。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楚人以新的形式和面貌续写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新的内涵和魅力展示了中国文化与生俱来的生生不息的创新精神。
六
任何一种形态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这就是文化的特点。首义文化也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向上的、求变的、求新的。诚如近代史专家胡绳、陈旭麓、章开沅等指出的,近代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新陈代谢是贯穿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变迁的几根主线。对辛亥革命来说,也是如此。首义文化围绕这几条主线展开、深化,形成了向上发展、求变趋新的近代文化。在辛亥首义中,追求进步,支持革命,成为一时风尚。“三镇居民,对于革命同志,革命兵士,真是箪食壶浆以迎。革命军在前方打仗,不须预备军粮,人民按日送饭。至于运输各职务,不须军令,由人民自行运到。若有所需,无不立时供给,从无有自私自利者。”其次是结合古今、融汇中西的。辛亥革命既传承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又对它有所创造,有所发展。孙中山在“三民主义讲演”中,风趣地把武昌首义比做“汤武革命”,这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幽默,是中华文化同西方文化相融会的幽默。再次是敢于斗争、坚持斗争、不懈斗争的。武昌首义,是敢于斗争的典范﹔从打响推翻清朝统治的第一枪,经历阳夏之战,到建立湖北军政府,体现了坚持斗争、不懈斗争的英雄主义革命气概。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05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