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太湖秋操,是清末新军在安徽太湖开展的第三次大型军事演习,并未因光绪帝、慈禧太后去世及安庆起义而完全停操。太湖秋操分为筹备和实施两个阶段:一、筹备阶段,陆军部会同地方督练公所共同筹划,涉及秋操新军编制、颁布秋操相关条令、设立阅兵处、勘测会操地域及动员新军等工作;二、实施阶段,阅兵处是秋操的总指挥机构,新军各部进行为期三天的诸兵种会操,第四日阅兵式因安庆起义而中断。太湖秋操是南方新军在东南地区举行的第一次秋季军事演习,对于中国近代陆军的发展进程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关键词:清末 太湖秋操 新军
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普练新军,多次举行秋操(亦称会操、大操)。秋操是检验新军军事训练效果的军事演习,关于秋操仅见有河间会操、彰德秋操及永平秋操等研究成果。①1908年太湖秋操是继河间、彰德会操之后的第三次秋季会操,学界对此次秋操的研究多顺带提及,②少见专文。因此,笔者梳理相关史料,冀望重构太湖秋操原貌。
一 太湖秋操之考辨
关于1908年太湖秋操,始终无官方资料公布,期间又逢光绪帝、慈禧太后去世及安庆起义等变故,主客观因素为其罩上了神秘面纱。目前大体有两种代表性的解读,或认为太湖秋操因光绪帝、慈禧太后的相继去世及安庆起义而未举行,或是未能完全举行即收兵。如《太湖历史——擦肩而过的“太湖秋操”》一文认为太湖秋操因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死去而未如期举行。③来新夏著《北洋军阀史》中则认为“太湖秋操因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去,熊成基又在安庆起义,而草草收兵”。④光绪帝、慈禧太后于1908年11月14日、15日相继去世,此时太湖秋操仍处于筹备阶段;熊成基安庆起义爆发于11月19日夜,太湖秋操已进行了两天。其中几个问题无法回避: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后太湖秋操筹备是否中止?若秋操如期举行,安庆起义是否影响了秋操进程?秋操进展到何种程度才停止操演?笔者悉心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其中包括私人收藏资料、报刊资料、回忆录及新近公开出版的史料。
《太湖秋操奏折》系私人收藏资料。据收藏者所言,此折是太湖秋操后校阅大臣端方、荫昌所上奏折底稿,详细报告了太湖秋操军队编制、南北军会操过程及新式武器等情况。⑤笔者从《盛京时报》中查悉荫昌确有上折之举。荫昌校阅太湖秋操后,呈奏校阅陆军情形,清政府颁布上谕嘉奖,“遵旨校阅陆军会操情形一折。据陈此次会操始末情形,并披览单、图,于江鄂陆军部署之方、攻守之术,颇为完密”。⑥
《近代史资料》(总122号)刊布了茹静整理的《清末新军秋操史料集佚》,主要是关于秋操过程中统监处汇集的南、北军战报底稿,共十号。⑦内容是从1908年11月17日至11月19日,南、北军会操前夕制定的一系列战略企图、军队部署及会操过程等细节。这些史料祛除了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去世而中止太湖秋操的臆测之论。然而,统监部汇集的战报底稿仅止于11月19日夜,而熊成基安庆起义恰于此时爆发,是否说明太湖秋操因安庆起义而中断呢?
《申报》、《盛京时报》等报刊也保存了大量关于太湖秋操的报道、电文等资料,尤其是涉及到熊成基安庆起义与会操时间关系的报道。据《太湖秋操教令》(以下简称《秋操令》)既定计划,秋操时间从11月18日到11月20日,共计3天,11月21日为阅兵式。⑧安庆起义,“此二十六日(11月19日——笔者)事也”,两江总督端方“方于二十七早(11月20日晨——笔者)得信,是日操事适毕,即刻起程,并选派宁省及江北与操军队马步共七营,均令同时开拔进省” ⑨。安庆起义爆发之际即是太湖秋操第二日会操之时,第三日会操正式结束后始调兵赴安庆镇压起义。此足可证明太湖秋操至少举行了3天。据当时曾在第九镇担任军官的华士龙回忆:“秋操在太湖县附近方圆几十里的丘陵地带进退拉锯,已‘战’了三天,每天‘战’况都十分激烈,且愈‘战’愈猛,整个战场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两军对垒,各显神通,变幻无穷。至夜晚则自守休整筹划。” ⑩
综上所述,太湖秋操并没有因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及熊成基安庆起义而未举行或半途而止。作为新军首次在南方区域举行的会操,太湖秋操顺利进行了3天,仅未举行阅兵式而已 。?
其实,清政府筹划太湖秋操也颇费周折。1905年、1906年清政府先后筹办了河间会操、彰德秋操两次新军大型军事演习。1907年,清政府曾有南北洋大操计划,但因财政经费问题而搁浅。?因此,1908年,清政府认为新军应依例筹办北洋各镇、湖北及南洋新军大会操。?3月,陆军部又咨商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及湖广总督,商议会操筹备工作,并派员勘测会操区域。?6月25日,奕劻等奏称,拟调集湖北新军、江苏、江北新军编为南、北两军,“于十月间在安徽太湖县一带会合大操”,请钦派大员校阅。?9月21日,清政府“派陆军部右侍郎荫昌、两江总督端方为校阅秋操大臣”。?清政府确定举办太湖秋操后,陆军部会同地方督练公所共同筹办此次大会操。
二 太湖秋操之筹备
筹备太湖秋操,陆军部和地方督练公所的任务颇为繁重,主要涉及新军编制及动员、设立秋操总指挥机构、颁布会操相关条令、勘测会操区域、调拨和动员新军等工作。
太湖秋操主要由湖北第八镇及第二十一混成协、陆军第九镇、苏州步队第二十三混成协、江北第十三混成协标编为南、北两军。?陆军部召开太湖秋操会议时,对于参加会操新军编制已有规定,南、北两军中每军应设司令部及各署步马炮工辎各队、机关炮队、电信队、轻气球队、架桥队、卫生队、军乐队等部。?南军以湖北第二十一混成协为主力,酌量抽调第八镇步队两标,马、炮队各一营,工程队第八营,混合编为混成协十一镇,第八镇统制张彪任南军总统官。因北军配置气球队、机关炮队,故南军亦添置轻气球队(氢气球一具)及机关炮队(机关炮12门)。?北军抽调陆军第九镇步队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第三十五标及马队第九标、炮队第九标、工程第九营及辎重第九营,又将江苏第二十三混成协步队第四十五标、江北第十三混成协步队第二十五标并入,编为混成第九镇,第九镇统制徐绍桢任北军总统官。?参与太湖秋操的新军主要是湖北、江苏、江北等南方新军,因此是清末新军编练以来南方新军第一次举行大会操。
太湖秋操一切规制均参仿河间会操和彰德秋操,21陆军部颁布了《秋操令》,共计10节42条,涉及会操日期、阅兵处构成及职责权限、通信、信号、纪律、损坏财产赔偿、后勤供应、军服旗帜等事宜。22据《秋操令》规定,11月15日于太湖县城设立阅兵处,并抽调督练公所及参加会操部队组成宪兵队、军乐队、卫兵及传令人员等。阅兵处下分设审判、总理、递运、传宣、执法、接待、信号等七处。审判处,分设两属:阅兵处审判官,负责调查、判断会操详情,呈交阅兵处总参议;两军审判官则负责将阅兵处命令、训令及通告传递军队。总理处,负责筹备阅兵处及观操员驻扎营地,管理会计收支、赔偿物产等;递运处,负责铁路、水道运输及电报、电话通信等事。传宣处负责刊印会操方略、命令、训令等事。执法处维持新军各部及观操人员之纪律。接待处,接待国内外观操人员及引导外宾来往会操界地。信号处负责管理会操一切信号。23阅兵处隶属于阅兵大臣之下,是新军会操实施阶段的实际指挥机构,《秋操令》是筹备和实施太湖秋操的“计划任务书”。
秋操地点初拟定安徽潜山、桐城一带,两江督练公所兵备处各员及陆军第九镇炮队管带与军谘处副使哈汉章商议后,于5月12日前往潜山、桐城一带实际勘测秋操地形,后选定安徽合肥之太湖县。24湖北督练公所遂派员前往太湖县办理侦察、测绘、修路、屯粮各事;安徽督练公所也派员前赴太湖一带测绘会操地图;江苏督练公所派陆军步队军官前赴太湖参看秋操地形。25太湖秋操择定会操地址后,邻近的桐城县令即以桐城民风闭塞、财政贫瘠为由反对,禀呈安徽巡抚恩铭改定会操地点,当即遭到恩铭一一驳斥,仍维持原议不变。269月,陆军部通过测绘太湖一带地形制成太湖秋操地图,分发会操新军各部。27
陆军部初拟会操方略:南、北两军集结于安徽太湖县境,自11月15日至18日会操,操期4天。11月15日,南、北两军马队冲锋;11月16日,两军遭遇战;11月17日,南北攻守战。11月18日,举行阅兵式。28《秋操令》颁布后,会操日期有所推迟,定于11月18日至20日会操;11月21日阅兵。29
太湖秋操的筹划工作基本完结后,便进入军事调拨和动员阶段。因参加秋操新军系由各地新军抽调后混合编制,故各部新军开赴和抵达操地日期先后不同。
北军各部调拨:江苏第二十三混成协步队第四十五标先开赴南京驻扎,嗣后与陆军第九镇驻扎南京新军各部会合,重新混合编制,共赴太湖会操。30驻扎南京第九镇步队与江苏第二十三混成协之步队第四十五标定于10月31日出发。31江苏第二十三混成协步队第四十六标经巡抚陈夔龙检阅后,定于11月1日开拔启程。陆军第九镇驻扎镇江之步队第三十五标共计1580人,于11月2日乘招商局公平轮船驶赴会操地点太湖一带。33江北第十三混成协,马队第一营先行启程,步队第二十五标及军乐队等于11月1日出发,经镇江后,于11月3日乘招商局新康、新昌两轮船开赴安徽太湖。34
南军各部调拨:湖北督练公所商议后,将陆军第八镇、第二十一混成协之步骑炮辎各营定于10月31日陆续开拔,工程营定于11月9日开拔。35为督促此次参与会操的新军各部加紧训练,陆军部派王英楷前赴湖北检阅新军,故湖北新军推迟开赴太湖日期。36王英楷校阅湖北新军各部后,参加太湖秋操之湖北新军始正式分9批出发。据《申报》载,湖北参加会操新军约计15000余人,雇大亨、长安2艘商轮运送。第一批(共计官兵1027名,马174匹)于10月22日出发;第二、第三批(共计官兵2432名,马295匹)于10月25日出发;第四、第五两批(共计官兵2562名,马281匹)于10月27日出发;第六、第七两批(共计官兵2552名,马234匹)于10月30日出发;第八、第九两批(计官兵2400余名,马280余匹)于10月31日出发。37
南、北两军陆续抵达安徽太湖一带后,即自行举行军事对抗演习,“混成第九镇在潜山一带,混成第十一镇在宿松一带,均自行演习”。38可视为太湖秋操正式开操前的“热身”动员。
三 太湖秋操之实施
南、北军自行军事演习全部结束后,南军由湖北黄梅县,经安徽宿松抵达太湖;北军由轮船运至安庆,经潜山县抵达太湖,南、北军各部于11月15日在太湖一带完成集结。39
11月17日,南、北军各自依据战场情报,制定作战计划。南军战略企图是占领虎头山、赤土岭一线,迎击“敌人”。部署如下:上午8时30分,马队搜索宋家大屋及刘家山铺方向。全镇兵分三路,上午9时,右纵队(步队两营)由陈家村北方开拔,经分水岭向虎头山前进;左纵队(步队两营、炮队一营)由陈家村开拔,经大道向赤土岭前进;中央纵队(步队五营、炮队一营、工程队三队,预留一队监视军桥)由陈家村开拔,经高家坦向五洋堡南方高地前进。北军也兵分三路,向太湖县前进,具体部署如下:上午8时30分,右纵队(步队三标、马队三队、炮队二营、工程队二队)由枫香铺开拔,经大道向太湖县前进;上午8时,中央纵队(步队五营、马队一队、工程队一队)由殷家老洼(枫香铺东南方)开拔,经虎头山附近向太湖县前进;上午8时,左纵队(步队一营)由殷家老洼开拔,经观音山(虎头山南方)附近向太湖县前进。40南、北军形成对峙,太湖秋操即将拉开帷幕。
11月18日,即太湖秋操第一日,南、北军演习骑兵冲锋和遭遇战。41
上午9时,南、北军各按计划推进。南军行军计划:马队主力由中央道路,经高家坦向五洋堡前进,其一部由大道经岔路口向赤土岭前进。右纵队以步队两队为前卫,经分水岭向虎头山前进;中央纵队以步队一营为前卫,经离家坦向五洋堡前进;左纵队以步队两队为前卫,向汪洋铺前进。北军行军计划:马队主力经大道前进,其一部向观音寺前进。右纵队以步队一标、炮队一营、工程队两队为前卫,经大道前进;中央纵队以步队两队、工程队一队为前卫,经虎头山向高家坦前进;左纵队经宋家大屋前进。
9时20分,双方部分马队在汪洋铺西遭遇,骑兵徒步交锋。10分钟后,南军步队行抵汪洋铺,马队主力亦抵达五洋堡南方高地并击退北军马队一队,北军马队向赤土岭、虎头山东方撤退。9时50分,北军右纵队到达五洋堡,击退南军马队主力并占据南方高地,迫使南军马队向观音山转移。此时,南军右纵队已占领观音山一带,北军左纵队抵达后即展开攻击;南军左纵队占据汪洋铺南方高地至其西北方高地一带,并部署炮队一营阵地,向占据赤土岭之北军先头部队猛烈打击。10时,南军中央纵队先头部队展开战斗队形迎敌,主力驻扎在高家坦一带;北军抵达虎头山,攻击观音山之南军。10时10分,南、北军司令官根据战场形势和侦察情报,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南军获悉敌之主力向五洋堡、虎头山附近前进,即派步队一营在中央纵队及左纵队之间展开,在高家坦北方高地部署炮兵阵地,在高家坦附近预设步队一标为总预备队。北军将观音山作为主攻对象,在虎头山附近、赤土岭西方及南方高地分别部署炮兵阵地;中央纵队及左纵队攻击观音山及观音寺附近之南军;另抽调步队一标赴五洋堡东方为总预备队。10时40分,南军侦悉北军大批步队攻击其中央纵队,即抽调步队两营补充观音寺北方战线,同时,炮队猛击观音寺东北方附近之北军,迫使其退于下汛至五洋堡南方高地一带。北军亦派总预备队至下汛附近增援。11时,赤土岭之北军步队向汪洋铺附近进攻,遭遇南军优势炮火打击而失利。11时20分,北军大批步队渐次进攻观音寺,南军调步队一营赴观音寺东方进行突袭,双方互相冲锋。12时30分,南军司令官获悉增援部队(步队第四十二标及炮队第三营)是晚可抵达枫香驿附近,遂决定撤退至猫儿岭、河南坂一带等待增援部队。下午13点30分后,南军陆续撤退,北军乘势兵分三路追击,因南军后卫阻击并破坏桥梁设施,故北军停止追击,令先头步队占领木家凉亭,左纵队占领曹家屋高地,主力部队驻扎在太湖西南方。两军停战后,南、北军就地驻扎,于驻地附近设置防御阵地及警戒线。南军警戒线从猫儿岭西北高地经河南坂至最码晏东南高地一带,步队一标驻扎猫儿岭,一标驻扎李家屋附近;其余诸队驻扎洪家小屋附近。北军警戒线从雷家大湾经曹家屋西南高地至严福岭一带,先头部队驻扎曹家老屋附近;主力部队驻扎太湖西南沙地;左纵队驻扎曹家屋附近。
11月19日,南、北军演习攻守战。42
南军各部在猫儿岭至三台岭一线防御,具体部署计划如下:步队一标占猫儿岭高地东南端至树林冲南方约500米高地之间;炮队一营占猫儿岭西北高地;步队一标占三台岭至最码晏之间;炮队二营占河南坂南方及西南方高地;步队二标为总预备队,部署在河南坂西南方600米谷地处。北军各部全线进攻,具体部署如下:左纵队(新增炮队一队)调派步队一营、工程队一队为先头部队,经严福岭前进;炮兵阵地部署在严福岭西方高地;主力部队向严福岭南方高地开进。右纵队调派马队约三队、步队四营、炮队一营、工程队一队为先头部队,向狭窄口运动。
上午9时30分,北军左纵队先头部队运动到严福岭南方高地,开始攻击南军在最码晏至三台岭一线阵地,南军顽强反击。北军右纵队之马队抵达狭窄口西端后遭驻扎猫儿岭之南军步队阻击,在该村北侧停止前进。右纵队司令官在狭窄口东南高地观察敌情后,制定占领狭窄口高地的计划:调步队两营在狭窄口两侧高地展开,步队一营赴唐李坊东方高地展开;在狭窄口东南部署炮兵阵地;其余诸队为预备队,部署在狭窄口东南高地后方。9时50分,驻扎河南坂南方高地的南军炮兵向狭窄口附近之北军步队开始炮火打击;10时5分,北军炮队先头部队进入阵地,进行炮火反击。南、北军炮兵在狭窄口进行了局部性的炮战。与之同时,北军司令官获悉南军占领猫儿岭至三台岭附近一线之情报,调整计划:全镇拟由魏家湾向南军右翼主攻;抽调主力部队之炮队两营(欠一队)在狭窄口东南高地(位于主力部队左翼)部署炮兵阵地;先头部队从狭窄口向猫儿岭附近进攻;抽调主力部队之步队两营在会友坂附近(位于先头部队左翼)展开,向河南坂进攻;左纵队向三台岭进攻;抽调主力部队之步队两营赴魏家湾(位于左纵队右翼)展开,向三台岭西方高地进攻;所余诸队为总预备队,赴严福岭西北方谷地待命增援。10时30分,北军主力部队之炮队开始炮火打击,南军炮火还击,两军炮战升级。10时50分,北军先头步队占领由唐李坊至树林冲东南无名河岸之线,又调步队两营在先头部队左翼展开,而南军步队由猫儿岭及河南坂一带高地也开始反击。11时,北军左纵队之步队三营在张家冲及魏家湾一线展开,再抽调中央纵队之步队两营在魏家湾北侧水田展开,向三台岭及最码晏附近渐次进攻。11时20分以后,北军第一线发起总攻,至11时50分,北军突击到树林冲东南方、猫儿岭东北方村落、最码晏西北一带。此时,北军左纵队第一线已接近敌之阵地,仅相距二三百米。11时55分,南军增援部队第四十三标到达洪家嘴,开始进行反击,从最码晏至河南坂西方之线突袭北军中央纵队。南、北军主力在河南坂北方一带决战,其势甚烈。停战后,南军仍在原阵地,以战备队形彻夜警戒;北军撤退至狭窄口及魏家湾之后方宿营,其警戒线自树林冲经唐李坊至魏家湾一带。
11月20日,南、北军演习决战。43
两军决战计划是在前一日由阅兵大臣及两军总统官所制定。11月19日晚18时,南、北军总统官分别接到阅兵大臣训令:于20日举行总攻击,两军决战。两军总统官制定各自作战计划。南军方面,以一部在猫儿岭附近集合,搜索烽火尖及狭窄口高地附近之敌情;以主力部队在河南坂南方集合,搜索会友坂及魏家湾附近之敌情。北军方面,占领由烽火尖至曹家屋附近一带,等待增援队到后举行反攻。据《申报》记载:“二十八[七]晨(11月20日晨——笔者),北军占领太湖城西南之五里墩、烽火尖一带。” 44 北军据此部署阵地,炮队一营部署在五里墩西方高地;炮队一营部署在木家凉亭南方高地;步队四营部署在烽火尖附近;步队五营部署在五里墩南方至曹家屋一带;步队两营部署在五里墩西北为右翼预备队;步队四营及炮队一营部署在曹家祠堂附近为左翼预备队。“南军以一部先由猫儿岭附近向狭窄口前进,主力向会友坂攻击,北军两线抵抗势将接近,依号停战。两帅召集两军官长讲评后,起节。端帅回宁,荫帅溯汉入都。” 45
11月19日,熊成基欲借秋操之机发动起义,“南洋、湖北两军赴皖秋操之时,适逢那拉母子命终之日,人心骚动,我处先发,他处必相继而起……我之目的可达”,46遂于是日夜间指挥马炮营在安庆起义。11月20日晨,阅兵大臣端方获悉起义消息,此时为期3天的诸兵种会操已告终,当即分拨部分秋操军队赴安庆镇压起义。47原定于11月21日举行的阅兵式遂因之终止。
由前述可知,太湖秋操筹办过程中,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去世,但秋操并未因此中断,基本按计划完成了预期目标;熊成基安庆起义后,参加秋操的部分新军被直接调拨镇压起义,秋操未举行阅兵式。应该讲,太湖秋操在中国近代陆军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方面,衔接了之前中断的新军会操举措,并使之得以完善。从1907年清政府因财政因素中断了新军会操后,至1911年永平秋操之前,仅筹办了一次太湖秋操,更彰显了此次会操在清末新军会操中的地位。河间、彰德会操奠定了清末新军会操的理论模式和实践经验,但并不完善,而太湖秋操则进一步强化了会操在新军军事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增强了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太湖秋操促进了南方新军现代化进程。太湖秋操检验了轻气球、机关炮等新式武器的性能,验证了新式武器在新军中的可操作性,如湖北第八镇、江苏第九镇设置轻气球队并第一次应用于军事演习。同时,将南方数省新军置于多山、丘陵及河流纵横等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开展实战演习,提高了新军官兵战斗素质及诸兵种协同作战能力。48
注释:
①关于清末新军河间会操、彰德秋操及永平秋操的成果,或是散见于专著成果中,如李宗一:《袁世凯传》,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05页;侯宜杰:《袁世凯全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第105页;来新夏:《北洋军阀史》上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9—181页。或是专文研究,如张华腾:《河间、彰德会操及其影响》,《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6期;张华腾:《北洋军河间会操兵力考订》,《历史档案》1998年第4期;高智勇:《清末“永平秋操”》,《炎黄春秋》2010年第4期。
②1908年太湖秋操,至今仍未见有专文研究。长期以来,太湖秋操更多的停留在一些专著一笔带过的叙述之中(如来新夏:《北洋军阀史》上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等),或是在一些回忆录中语焉不详的记述(如华士龙:《从太湖秋操到与中山先生的几次会面》,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在中山先生身边的日子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等)。太湖秋操是否如期举办、实施到何种程度、取得了那些成就等问题,始终处于一种模糊、片面的认知状态。
③《太湖历史——擦肩而过的“太湖秋操”》,《安徽文化网》2007年11月8日http://www.ahage.net/anqing/1197.html。
④来新夏:《北洋军阀史》上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9页。
⑤《太湖秋操奏折》[物品编号:215954],《中华古玩网》ht t p://w w w.g ucn.com /Ser vice_Cu r ioCheck _ Show.
a s p?Id=215954。此折为手稿孤本,因系私人收藏未能一睹全貌,只简单提及以达论证之目的,本文不引此折。
⑥《上谕恭录》,《盛京时报》1908年12月18日,第645号,第2版。
⑦404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近代史资料》总122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5—124、115—116、123—124页。
⑧29《光绪三十四年秋季大操教令》,《盛京时报》1908年6月9日,第485号,第3版。
⑨《江督电告剿捕乱兵情形》,《申报》1908年11月27日,第1张第5版。
⑩华士龙:《从太湖秋操到与中山先生的几次会面》,《在中山先生身边的日子里》,第4—5页。
?1905年河间会操、19 0 6 年彰德秋操基本确定了新军会操的模式和框架,其操期一般为4天。第1日,马队冲锋;第2日,两军遭遇战;第3日,两军攻守战;第4日,举行阅兵式。太湖秋操因会操地形特殊,每日会操内容略有不同,第1日为骑兵冲锋和遭遇战,第2日为攻守战,第3日为两军决战。而爆发于1908年11月29日晚的安庆起义,导致太湖秋操未能举行阅兵式。
?《南北洋陆军会操消息》,《申报》1907年4月6日,第3版;《详志南北洋大操》,《盛京时报》1907年4月26日,第151号,第2版;《本年秋操决计停办》,《盛京时报》1907年6月1日,第182号,第2版。
?《陆军部咨商秋季举办南北大操》,《盛京时报》1908年3月21日,第418号,第2版。
?《咨商举行南北大操之要概》,《盛京时报》1908年3月21日,第444号,第3版。另,文中自此注释开始,凡涉及时间仅有月、日之处,均指光绪三十四年,即公历190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清末新军编练沿革》,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84页。又见《秋操通信一》,《申报》1908年11月19日,第2张第2版。
?《德宗景皇帝实录》(八),卷595,《清实录》第59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870页。
?《陆军部会议秋操详情》,《申报》1908年6月20日,第1张第4版。
?《本年秋操鄂军之计划》,《盛京时报》1908年5月30日,第478号,第3版。
?《决定秋操详情》,《盛京时报》1908年5月6日,第457号,第2版。具体参加会操的南军各部番号,详见《秋操前之大演习》,《申报》1908年11月11日,第2张第3版;《秋操前之大演习三志》,《申报》1908年11月13日,第2张第3版;《秋操之大演习四志》,《申报》1908年11月15日,第2张第2版。
2119 0 5年河间会操时,练兵处颁布了《新定阅兵处办事条规》及相关条令,设立了阅兵处作为会操的总指挥机构,草创了秋季会操的模式和框架。1906年彰德会操,练兵处完善了之前颁布的相关条令并颁布《彰德秋操教令》,继续设立阅兵处,进一步确立了秋操的基本理论模式和实践经验。
22《光绪三十四年秋季大操教令》,《盛京时报》1908年6月9日,第485号,第3版;《光绪三十四年秋季大操教令(续)》,《盛京时报》1908年6月10日,第486号,第3版。为行文方便,此处统称《太湖秋操教令》。
23阅兵处设立,始于1905年河间会操之时,并确定了机构组成及职责权限等。详见来新夏:《北洋军阀》(一),《中国近代史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72—575页。又见《练兵处新定阅兵处办事条规》,《申报》1905年9月10日,第4版;《续练兵处新定阅兵处办事条规》,《申报》1905年9月16日,第9版。
24《会勘秋操地势》,《申报》1908年5月17日,第2张第3版;《江鄂秋操地方》,《申报》1908年5月21日,第1张第5版。
25《察看会操地段往来电文》,《申报》1908年6月1日,第1张第5版;《测勘秋操地图出发》,《申报》1908年6月3日,第2张第3
版;《派员赴皖察堪秋操地址》,《申报》1908年8月20日,第2张第3版。
26《秋操事宜汇录》,《申报》1908年6月30日,第2张第3版。
27《札发秋操行军地图》,《申报》1908年9月14日,第2张第2版。
28《京师近事》,《申报》1908年10月13日,第2张第1版。
30《苏省陆军秋操之预备》,《申报》1908年9月23日,第2张第3版。因资料阙如,北军参加秋操人数待考。
31《江督阅操行期已定》,《申报》1908年11月1日,第2张第3版。
32《苏抚定期预阅秋操》,《申报》1908年10月22日,第2张第3版。
33《驻镇秋操陆军出发》,《申报》1908年11月4日,第2张第3版。
34《江北陆军秋操军队行期》,《申报》1908年11月3日,第2张第3版;《江北秋操军队过镇》,《申报》1908年11月7日,第2张第3版。
35《湖北秋操陆军分期启程》,《申报》1908年10月4日,第2张第3版。
36《部派检阅员南下》,《申报》1908年9月22日,第2张第3版。
37《秋操陆军分批出发》,《申报》1908年10月26日,第2张第3版。
38《电四》,《申报》1908年11月14日,第1张第5版。
39《秋操通信一》,《申报》1908年11月19日,第2张第2版;《秋操通信三》,《申报》1908年11月21日,第2张第2版。
41详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近代史资料》总第122号,第116—120页。又见《电十四(太湖)》,《申报》1908年11月20日,第1张第5版。“二十六日午前九时开始演习,各分三纵队前进,遇于太湖东北之赤土岭、五洋堡、观音山一带会战,约历三小时。两军之力均在中央,逐次增加,互相猛击,继以冲锋。”《申报》所载此道电文发自太湖,所标注太湖秋操开始时间为十月二十六日(11月19日)。根据《太湖秋操大教令》及随后《申报》刊登的电文,太湖秋操正式开始时间为十月二十五日(即11月18日),而且所记该日会操概况与新近出版太湖秋操史料内容相同。故此处电文中所载会操开始时间“十月二十六日(11月19日)”属舛误之处,应为“十月二十五日(11月18日)”。
42详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近代史资料》总第122号,第120—123页。又见《电八(太湖)》,《申报》1908年11月22日,第1张第4版。“念[廿]六晨,南军设防御于猫儿岭、三台岭一带。北军由狭窄口东方高地进击,南军先开炮,战火猛烈,步队均展开续进,相持良久。几至短兵相接,中央乃发停战号令。”
44《电九(太湖)》,《申报》1908年11月22日,第1张第4版。《申报》所载此电文系关于11月21日南北军会操状况,此处时间有舛误之处,应为11月20日。《申报》中有关镇压熊成基安庆起义的报道资料也有记载,安庆起义爆发于十月二十六日(11月19日)晚,“方于二十七早得信,是日操事适毕,即刻启程……”(详见《江督电告剿捕乱兵情形》,《申报》19 0 8 年11月27日,第1张第5版)。由此不难发现,十月二十七日(11月20日)为会操正式结束时间,故此电文中“十月二十八日晨”应为“十月二十七日晨”。
45《电九(太湖)》,《申报》1908年11月22日,第1张第4版。
46《熊成基自书供词》,《辛亥革命史料新编》第4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7页。
47《江督电告剿捕乱兵情形》,《申报》1908年11月27日,第1张第5版。
48关于此次会操也保留有部分照片资料,如新军轻气球侦察兵升空瞬间、步兵散兵线进攻、炮兵装弹发炮及急行军渡桥等。详见《历史解密:大清国也有空军——太湖气球侦察队》,《加拿大华人网》http://www.sinonet.org/news/china/2010-
(作者彭贺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