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清代小说《圣朝鼎盛万年清》介绍
清代小说《圣朝鼎盛万年清》介绍

《圣朝鼎盛万年清》不题撰人。八集七十六回。清光绪年间成书。此书屡印屡续,版 本颇多,要者计有: 广州坊刊本,初、二集八卷十三回,又一种五集 十八卷二十七回,封面题《绣像万年清奇才新传》。光绪十九年至二十 二年上海书局、上洋海左书局石印本,八册八集七十六回。又坊间石 印本,八卷,改题 《乾隆巡幸江南记》。均不题撰人。

书叙乾隆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一日,乾隆皇帝忽萌微服巡幸江南之念, 便留下一道圣旨,称迟则十年,早则五载才回京都,江山大事暂由大学士陈宏 谋、刘墉料理。随即扮作客商,化名高天赐,独下江南。行至瑞龙镇,于聚升 楼饮酒,因忘带银子,店主言语冲撞,乾隆怒而大打出手,少年周日青相劝止 怒并代付银两。乾隆大喜认为义子,偕同出京。

乾隆与日青一路寻山问水,游历名胜,暗中私访各官贤愚善恶。一日,来 到海边关,乘兴在杏花酒楼赏景,遇边关总督叶绍红之子叶庆昌。此人谋人田 宅,占人妻女,起造杏花楼,纠集心腹在此设计害人。乾隆大怒,踢死庆昌。叶 绍红闻子殒命,即率兵丁赴杏花楼厮杀。九门提督颜汝琛闻讯,飞马前来救驾, 将叶绍红满门斩首。

金平城新科翰林区仁山私铸伪银,又恃势陷村民张桂芳于死地,张妻也被 逼欲投河自尽,被乾隆救起并赠银百两。后区仁山又将银子抢去,乾隆亲至区 家善言相劝,区反令家丁持械行凶。乾隆大怒,将区拿至金平府。知府不问青 红皂白,将区释放,并喝令将乾隆拿下侯办。乾隆遂将奸官斩首,区仁山正 法。

兵部尚书叶宏基之子叶振声交通山贼,私设税场,抽取厘金,刻剥民财。乾 隆与日青前往暗中察访,并点火烧毁税场。事后乾隆至段翰林庄上居住,叶振 声率山贼围困段家庄。危急之际,河道陈祥前来救驾,杀退山贼,击毙叶振 声。

乾隆穿州过县先后巡游了朱仙镇、临清、南京、苏州、松江、扬州、镇江、 杭州、金华等地,饱览胜山丽水,遍尝风味佳肴,若遇贪官劣绅,非手刃之即 传密旨派兵剿杀; 凡逢危难,非英雄解救即有神灵护佑。一路上延揽文才,结 纳英豪,济危扶困,平冤决狱,并先后举荐了武艺高强的关最平、杨遇春、赵 芳庆、鲍龙、洪福等赴任武职。在扬州府一小村,乾隆遇盗不敌,亏本村女英 雄柳燕姑赶来相救。乾隆见燕姑武艺娴熟,容貌出众,遂生纳宠之意,终得完 婚。

在苏州玄妙观,乾隆从相士高进忠、捕快方魁口中得知,近些年来广东地 面不甚太平。原来广东富商方德,暮年纳妾苗氏。苗氏乃武林高手之后,生一 子取名方世玉。世玉出生不久就熬炼筋骨,长成后周身坚实如铁,武艺高强,专 好打不平。时有教头雷洪在杭州设擂,已打死广东人数名,适方世玉随父来杭 收账,为替乡亲报仇,世玉上台将雷洪打死。雷妻李小环请来父亲李雄,欲报 夫仇。苗氏情知世玉敌不过白眉道士的首徒李雄,遂到云南白鹤山拜请师伯五 枚。李氏父女终在梅花桩上死于五枚之手。方世玉于投拜福建泉州少林寺主持 至善禅师门下途中,搭救了一名已被机房人众欺凌两代的青年胡惠乾。两人来 到少林寺,在至善指点下苦练少林武功。几年后,惠乾功成回乡,大报父仇,专 与机房作对。机房请来的武当高手牛化蛟、雷大鹏、吕英布也相继丧命。武当 掌门冯道德闻讯前来,欲取胡惠乾性命。亏五枚大师搭救,惠乾方脱此难。惠 乾从此愈益放肆胡为,又在西禅寺聚众授徒,闹得邻近几县不得安宁,当地又 无人能降,故方魁奉命前往四川峨眉请白眉道士下山除恶。

乾降帝闻惠乾所为实属不赦,即传密旨派兵前往助阵。官兵围住西禅寺后, 白眉高徒高进忠与胡惠乾在大雄宝殿上恶战。惠乾的护身花刀法为进忠所破,终 被进忠的独劈华山拳劈死。白眉道人下山后,与五枚、冯道德相会,认为至善 纵徒施恶,不予管教,已失武门旨意,罪亦当诛,遂齐往少林问罪。至善不服, 与白眉交手,终不敌白眉强硬的内气功,五脏崩裂而亡。方世玉与五枚亦全不 念旧情,互相斯杀,世玉被踢中命门,死于寺前。福建少林就此被荡平。

乾隆与日青取道济宁回到京都,众臣出郊跪迎。乾隆回朝后得知少林已被 荡平,高进忠功绩颇高,遂擢任他为总兵; 并封忠心侍主的周日青为一等御前 侍卫大臣。

本书是一部带有传奇、侠义色彩的长篇小说。它是在民间传说与艺人说书 的基础上,由不知名的文人创作出来的。小说中乾隆游江南与胡惠乾等复仇被 诛,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故事。

乾隆皇帝在十六年至四十九年间,曾六下江南,主要目的是考察江南的吏 治民情,笼络江南的地主阶级,以巩固清王朝在南方的统治,并督察黄淮河务 与新修的浙江海塘。乾隆下江南,自然不是所谓微服巡幸,而是或乘龙舟航行 于已浚的河道之中,或坐凤辇行进在新修的御道之上; 也非不事声张,而是沿 途有地方官吏跪拜迎送,驻跸处有御林军森严戒备。当时的两江总督总理河务 高晋辑有一百二十卷《南巡盛典》,记录数次南巡的盛况。才艺颇高的乾隆皇帝 处理公务之余,一路饱览江南风光,与士子文人唱酬应答,极娱游之乐。数次 南巡,在民间流传了许多遗闻逸事。这些不连贯的故事在百姓中口耳相传,再 经说书艺人的虚构润色、敷演排比之后,传奇性愈强,离史实亦愈远。本书中 的乾隆游江南故事,侧重强调皇帝文武全才,洞察一切,除暴安良,斩奸荐贤 这一面,诚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概括的,此书叙了乾隆“自游江 南,历遇奸徒骫法,英杰效忠”事。此书所叙虽多为不经之谈,但其中有些故 事与乾隆的所好还是相近的。乾隆会诗能画,喜与江南士子交游,在历史上是 有名的。本书这方面的情节就较多,如第十一回 “遇诗翁蔡芳夺舟,访主子伯 达寻江” 中,乾隆端阳会诗一节,文化气息就显得很浓。作者首先用彩笔渲染 了端午节镇江城外的盛况: 扬子江中画舫游船蜂屯蚁聚,岸边各搭高篷,放满 了龙舟夺标之彩,远处金山古寺高接云霄。接着画笔一转:迎面驶来一队座船, 通周五彩画成,锦帆风送,势如奔马,原来这是诗社彩舟。在这般浓笔重彩烘 托中,乾隆在日青陪伴下,登舟与江南士子陈玉墀、萧洪联诗酬唱,真也其乐 融融。可是作者在显示乾隆文功的同时,仍念念不忘存有武备,于是又穿插进 蔡公子寻衅挨揍一节,多少败坏了这一回刚刚培起的清兴。本书中对联出现较 多,也与乾隆皇帝的雅好有关。我国对联最为盛行的时候,就在乾隆年间。本 书开卷不久的一副对联: “玉帝行兵,雷鼓云旗,雨箭风刀天作阵; 龙王夜宴, 月烛星灯,山肴海酒地为盆。”相传就是乾隆在杭州时出的上联,当地的士子萧 红春应的下联。这副联移到小说中,应下联的就成了“岭南下士”冯诚修了,这 也可见作者移花接木手法之一斑。

本书的民间传说痕迹还可举“高天赐”这个化名为例。民间盛传,乾隆帝 本是康熙朝陈阁老 (元龙) 之子,在襁褓中时,为当时还是雍亲王的雍正皇帝 掉包所得。而陈阁老本为渤海高姓之后,祖上高谅于明初入赘于海宁陈明谊家, 子孙从此改姓陈(民间传说,陈阁老乃陈家入赘女婿高海生之子)。故乾隆微服 南巡就用了这个化名,既暗喻自己的皇位并非世传,乃高天所赐,也表明他祖 上本来姓高。

本书十八回 “刘阁老屡代光昌”一节,也颇有以刘家影射陈家之嫌,刘府 门上之匾写着 “天下第一家” (乃僭上之语),刘家三世宰相 (陈家世代簪缨), 刘家三代长寿(陈元龙及其父、其子寿命均在八旬以上)。这些都表明作者既想 采用民间传说以丰富小说内容,又恐触犯忌讳不敢明言,只得用暗喻的手法来 叙述的心理。

从小说题目上可以看出,作者的本意是要歌颂天子的 “仁圣”与清朝的 “鼎盛”,所以,作者竭力将乾隆塑造成一个具龙凤之仪,秉文武全才的圣人形 象加以讴歌,但同时又在这一形象中不无渎尊地渗透了若干平民侠义气息,表 达了百姓的爱憎之情。另外,书中还对忠孝节义、封建礼教、科举功名不遗余 力地进行了宣扬说教,这就是作者思想陈腐一面的反映了。不过,作者还是较 为清醒地看到和暴露了现实政治的黑暗与腐败,如乾隆帝一路所遇到的官吏乡 绅,多为贪赃不法之徒,以致民不聊生。在第十二回,作者甚至还让皇帝厕身 于“官逼民反”的现实中,让他与“水陆响马头领”崔子相等大谈兵机战策,退 兵要略,这些,都是对所谓 “乾隆盛世”的一种讽刺吧。

本书所载乾隆皇帝微服南巡的故事波澜迭起,紧张生动,故此书一出,即 为民间说书艺人提供了更完备的说唱底本资料,此后又被改编成连台本戏《乾 隆游江南》,在舞台上盛演一时。

小说中乾隆下江南,并不是一个起讫连贯的故事,而只是下江南故事的集 锦。每个故事又是独立的,由主角乾隆皇帝串连起来,就象《西游记》小说西 天取经路上所遇群魔故事一样,靠唐僧师徒四众的行程串连,前后故事多自独 立。与此不同,书中有关方世玉、胡惠乾始兴终灭、复仇被诛的故事则是首尾 一贯,可以连续成篇的。作者将这两个相对独立的故事交替叙述,为的是使故 事情节缓急相间,并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将这两个故事揉和于一书,恐怕也 不能排除书贾牟利的可能性,因这两个故事主要只在一点(乾隆玄妙观遇方魁、 高进忠) 相会合,其余多不相干。作者对两个故事中人物的描述手法也有所区 别。乾隆下江南故事中,皇帝自不必说,其余人物也都是类型化的,贪官污吏、 土豪劣绅一个个都坏入彻骨,因此非置于死地而后快。而乾隆看得中的人物则 不是秉绝代姿容,就是武艺无双,或者是满腹诗书,谦恭有礼,如柳燕姑,“年 方十八岁,生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诗词歌舞,件件精通; 并且习到浑身武 艺,十八般兵器,般般娴熟”,怪不得皇帝一见,才会生出 “纳宠”之意。再如 乾隆尚未出京时所收的义子周日青,年龄虽小,即也满腹珠玑,武艺高强,加 上忠孝俱全,仪表堂堂,简直就是乾隆的投影一般。与此不同,小说中另一线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就丰富多了。

胡惠乾,是故事中作者用笔最多的一个人物。初出场时,他只是一个已被 机房人众欺凌两代,当时又被跌打在地的可怜小人物,且一向 “身体软弱,气 力不足”。他获救后,矢志报仇,随方世玉投拜南少林高手至善禅师门下。至此, 他苦练武功,人又聪敏,加上至善平日最爱惠乾,所教工夫也特别用心,不几 年,惠乾犹如脱胎换骨一般,成了一个铮铮铁汉。他功夫才学得七成,便私逃 出寺,回乡复仇去了。自此,惠乾走上了一条作恶行凶、欲罢不能的道路。正 因功夫才学得七成,至善闻知他潜回家乡,就叹道:“畜生不听为师良言,此去 性命难保。”可是,在惠乾回乡后很长一段时间,却似乎形成了打遍天下无敌手 这样一种局面,这除了他心毒手狠之外,师兄弟们的暗器相助也至关紧要。可 惠乾自以为能独霸一方,愈益放肆胡为,终至引起民愤,落得命丧九泉的下场。 作者写这个人物时,将他落难时的可怜相与得志后的飞扬拔扈对照得异常鲜明, 并将他之所以持续伤人的心理过程与内因、外因揭示得也较为清楚。读者对他 的感情,亦随着作者的笔锋而变化,由开始时的同情转为惊叹,再转为憎恶。这 一切,与这个形象塑造得性格突出、棱角分明是有关的。

作者在写到胡惠乾的师兄弟时,并未将他们写成一群与惠乾同样作恶不止, 下手毒辣的人物。其中如方世玉、三德和尚、洪熙官等还颇具同情心,经常劝 止惠乾无端行凶。他们只是囿于义气,方与惠乾共进退,同荣辱,最终落得被 一举荡平的下场。特别是方世玉,他武艺高强,又常能济人于困,扶人于危,路 见不平,拔刀相助,颇似豪侠所为。正因至善禅师的门徒们各有特色,所以此 书一出,就有人撷取其中的片断或以其中某高徒为主人公来敷演成书,如 《洪 熙官大闹峨眉山》等。直至近年,还有好事者将方世玉形象搬上银幕,如香港 凤凰影业公司的《新方世玉》等。这自然也与书中打斗场面激烈,扣人心弦是 分不开的。

这部小说的语言带有 “拟话本”色彩,作者犹如面对读者娓娓而谈,显得 亲切自然,生动活泼,总的看来还算通俗晓畅,只是有些章回情节复述过多,显 得累赘啰嗦。这可能也是因为此书 “屡印屡续”所造成的吧。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