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历象考成》作品介绍
《历象考成》作品介绍

《历象考成》是中国清代天文学著作。是康熙帝御定之著作。康熙五十二年(1713),他提出修辑律吕、算法等书,命其第3子允祉、15子允褐、16子允禄充任承旨纂修,在大内蒙养斋设立算学馆,以天文数学家何国宗、梅谷成任汇编,另有天文学、数学工作者和其他学者多人参加工作,工作的第一项任务即编纂本书,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完稿。雍正二年(1724)武英殿初刊本以之作为康熙御定《律历渊源》一书中的第一部。乾隆时又录入《四库全书》。本书旧属御定,曾发往全国各省,准许任意翻刻,故版本众多。但以殿本和《四库》本为最佳。

本书纂修人员中日常领导人主要是允祉、允禄,天文学家则主要是何国宗、梅谷成。

允祉,因精算法而受康熙帝赞誉。康熙四十八年封和硕诚亲王。后因皇室内争而于雍正八年被革爵,禁于景山永安寺,十年(1732)卒。允禄,因喜爱天文、数学而不预皇室内争,故也得雍正帝欢心而于雍正元年封和硕庄亲王。除参加领导《律历渊源》工作之外,后又于乾隆三年(1738)奉命领导《历象考成后编》、乾隆九年(1744)领导《仪象考成》等二书的编纂工作。乾隆三十二年(1767)卒。

何国宗,字翰如,今北京大兴县人。钦天监五官正何君锡之子。青年时代即以精天文数学而受康熙帝赏识。康熙五十一年中进士,次年即奉命编《律历渊源》,其后因各种原因,仕途多次起落。曾任内阁学士,大理寺卿、工部侍郎、左副都御史等职,最高曾于乾隆二十二年任礼部尚书。乾隆二十七年以老归休,乾隆三十一年(1766)卒。曾于乾隆十至二十二年间兼管钦王监监正事务。在学术上除参加《律历渊源》的编纂外,还参加了《历象考成后编》的编辑。乾隆二十一年(1756)曾率队前往新疆天山南、北路进行天文大地测量和地图测绘工作。

梅谷成(1681—1763),字玉汝,号循斋,又号柳下居士。安徽宣城人。自幼随其祖父梅文鼎学习天文、数学。康熙五十一年被征召入宫,直侍内廷。次年即受命任《律历渊源》汇编。先后被钦赐监生、举人和赐授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鸿胪寺卿等职。在学术方面后又参加《历象考成后编》的工作,任汇编。他还编纂了其祖父梅文鼎的主要天文、数学著作,出版《梅氏丛书辑要》62卷。

《历象考成》是重新修订《西洋新法历书》而成的著作。《西洋新法历书》是依靠西方耶稣会士编译而又经传教士汤若望删定而成的。清初作为编纂各种民用历和天文历表的依据。但该书卷帙浩繁,且由多人分头编纂,至有图表参差不合,解多隐晦难晓的缺点。康熙帝是在体察到这种情况后,才命令重新修订的。

《历象考成》全书共42卷,分上、下两编和附表3个部分。上编16卷总名《察天揆记》。采用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宇宙论体系,介绍天文学基本理论。包括历理总论、弧三角形(球面三角学)、日躔历理(太阳运动理论)、月离历理(月亮运动理论)、交食历理、五星历理、恒星历理。下篇10卷,总称《明时正度》,介绍天体运动的具体算法,包括日月位置、日月交食、五大行星和恒星。附表16卷,包括日躔、月离、交食、五大行星、恒星以及黄、赤经纬相互推算等10个计算用表。本书消灭了《西洋新法历书》图表不合的缺点,并把全部理论整理得比较清晰。

本书还有几项具体改进,如,根据实测修改了黄赤交角等天文数据,在计算时差和日食三差时比《西洋新法历书》作了更合理的考虑,即以白道为根本计算三差,而不是以黄道为根本;本书虽大多仍然采用第谷的宇宙体系的数据,但在理论上却直截了当地指出了第谷体系的实质,即地心系统的实质。

本书是清初中国天文学家在消化了传入的西洋知识后自己总结出来的一部历书天文学著作。因为它是御定本,因而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本书又成为束缚天文学智慧的一个消极因素,使天文学家们不可能去超出这个御定体系来进行思考。相反,在后来开普勒体系传入后,人们还要承认本书体系的正确性,从而曲为其解地设法保持两个体系都合理的局面。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