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皇览》作品介绍
《皇览》作品介绍

类书。四十余部,千余卷。三国魏刘劭、王象等奉文帝敕撰。成书于三国魏黄初中。

刘劭,字孔才。生卒年不详。广平邯郸(今属河北)人。汉建安中,为计吏。入魏,拜太子舍入,迁秘书郎。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出为陈留太守,征拜骑都尉。正始中,赐爵关内侯。事迹见《三国志·魏志》本传。王象,字羲伯。河内获嘉(今属河南)人。少时为人牧羊,杨俊赎之。建安中,为魏太子所礼待。王粲、陈琳等死后,唯王象才最高。入魏,拜散骑侍郎,迁常侍,封列侯。

黄初元年(200年),魏文帝诏刘劭、王象、缪袭、韦诞等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撰《皇览》。自本年起始撰集,数年后成,合四十余部,每部数十篇,通合八百余万字。藏于秘府。传至南朝梁,尚存六百八十卷。何承天并合为一百二十二卷;徐爰并合为八十四卷,《皇览目》四卷。又有萧琛《皇览抄》二十卷。书佚于晚唐,故宋人书目未见著录,仅《宋史·艺文志六》有《皇览总论》十卷,无作者,未知即此书否。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四类书类谓:“《皇览》、《类苑》、《华林遍略》等六家,今皆不存。”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时,此书尚存。其《艺文类聚序》云:“《流别》、《文选》,专取其文;《皇览》、《遍略》,直书其事。文义既殊,寻检难一。爰诏撰其事且文,弃其浮杂,删其冗长,金箱玉印,比类相从,号曰《艺文类聚》。”于此可知《皇览》与《华林遍略》相同,皆为书事之类书,与《文章流别论》、《文选》专取诗文者不同。《艺文类聚》即取书事之类书与取文之总集之长,兼书事、取文为一体。可知此书为《艺文类聚》蓝本之一。故从《艺文类聚》书事部分,可以窥见《皇览》体例之大概。从其佚文,亦可推见部分体例及内容。佚文多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所引。《艺文类聚》卷三有二处引《皇览》所载《逸礼》。但《史记集解》及《水经注》等所引,所记皆为上古至汉初帝王名人之冢墓,如蚩尤、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皋陶、禹、汤、伊尹、孔子至吕后、汉惠帝等。《史记·秦始皇本纪》张守节正义及《太平御览》卷二即引作《皇览·冢墓记》。此外,尚论述墓葬制度,如《太平御览》卷五五六所引,即论汉代墓葬制度。可见类书初创阶段,既有征引文籍部分,亦有撰述部分。《冢墓记》即为撰述部分,故较少征引他书。据《史记集解》所引,可知南朝宋时《冢墓记》尚存;其他部分所引为汉以前经传,以所引原书大多存世,不烦转引,故逐渐散佚,仅《艺文类聚》所引二条,因其征引之书为《逸礼》,故赖此以存。由此亦可证明除《冢墓记》外,其他与后世类书相同。司马贞《史记索隐》谓此书“记先代冢墓之处,宜皇王之省览,故曰《皇览》”,不免以偏概全。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有《注皇览》,实为《皇览·冢墓记》之文,或《冢墓记》皆为自注之文亦未可知。《太平广记》卷二二五引《皇览》一条,所记为“胡太后使灵昭造七宝镜台”之事。按胡太后即北齐后主皇后胡氏,远在三国魏之后,《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此作《三国典略》,是。《皇览》为类书之始祖,在当时已极重之。对后世类书形成及发展影响极大。如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曾集学士抄五经百家,依《皇览》体例,为《四部要略》千卷。然所记亦偶有疏失。如记秦缪公冢在橐泉宫祈年观下,《水经注·渭水中》即谓其谬。又记项羽冢在东郡谷城,东去县十五里,而晋郭缘生《述征记》谓在谷城西北三里半许,《水经注·济水二》所说与郭氏同,并谓《皇览》谬。又以其卷帙过于浩繁,唐刘知几有“务多为美,聚博为功”之讥。其书之所以散佚,亦由于此。

清孙冯翼与黄奭各有辑佚本,均一卷,前者刊于《问经堂丛书》,后者刊于《汉学堂经解》,民国十四年(1925年)《汉学堂经解》补刊,改名《黄氏逸书考》。又有《丛书集成》本。据清程瑶田《修辞余钞·辑逸子书三种叙》,当时孙凤卿亦有辑本,今未见,盖未付梓。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