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魏晋南北朝从汉末大乱到隋的统一,历经东汉末年建安时期、魏、蜀、吴三国、西晋短期统一、东晋与十六国、南朝宋、齐、梁、陈与北朝魏、齐、周,约400年。这个时期,我国社会长期分裂,战乱频仍,动荡不安,文学也发生了许多工作变化。 编辑:每天学国学

建安诗歌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史上光辉夺目的一章。汉末的社会动乱和思想的活跃,使建安诗坛大放异彩。以曹操、曹丕、曹植和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r、徐 、应场等“建安七子为代表,诗人们描写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形成了“慷慨任气”的时代风格。这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这一时期,久已沉寂的四言诗在曹操手里出现中兴景象,五言诗的创作更是繁荣,使之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曹丕的《燕歌行》则开创了七言的新体制。富于创新精神的建安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由质朴转向华美。这种现象在曹植诗中尤为明显。

魏末,司马氏集团为了篡夺曹氏政权,用残酷的杀戮排除异己。恐怖险恶的社会现实影响了文学。另一方面,魏晋玄学兴起,文人崇尚老庄,高谈玄理,遗落世事。政治和哲学思想的变化,引起诗风的演变。建安诗人希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在正始时期的代表作家阮籍、嵇康的作品中已不复存在。他们对黑暗政治满怀愤恨,但为了免遭不测,诗中往往多用比喻象征。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以隐晦曲折的手法,集中抒写其嗟生忧时的思想感情,即为代表。

西晋太康中,有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二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其中陆机在当时最负盛名。但他的诗内容不甚充实,重在雕章琢句。左思则独树一帜,他的《咏史》八首借歌咏古代史事,抒写当时寒门失意之士的怨愤,情调高亢,笔力矫健,被钟嵘称之为“左思风力”。

太康之后,永嘉之际的著名诗人则有刘琨和郭璞。晋室南渡后,老庄思想更甚,士大夫崇尚清谈,以老庄哲理入诗的玄言诗流行一时。东晋末年,出现了杰出诗人陶渊明。他的诗可分田园诗和咏怀诗两类,他以平淡、朴素而又富有情趣的笔墨,多方面地描写田园风光,抒写他在农村的真切感受,后人称他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咏怀诗,继承了阮籍和左思的传统,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能忘怀和对污浊世俗的不满。陶诗的突出风格是平淡自然,在当时诗坛上可谓独树一帜。

晋宋之际,诗风最重要的变化莫测是山水诗的兴趣和玄言诗的告退。在东晋末谢混、殷仲文的诗里,对山水的描写已逐渐增多 ,但成就不大。谢灵运是我国诗史上第一个精细刻划山水景物的诗人。诗发展到刘宋时期,更讲究形式。谢灵运的诗追求对偶工整,刻意雕琢。与谢灵运同时代的鲍照诗则继承和发扬汉乐府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抒写怀才不遇的内心愤懑批判门阀制度的不合理,具有深广的社会内容。鲍照擅长七言和杂言的乐府诗,感情奔放,笔力雄健,具有独特风格。

齐永明年间,著名诗人沈约、谢I等。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的声、韵、调的配合。自觉地运用声律来写诗,形成了所谓“永明体”的新体诗,反映出诗歌从比较自由到讲究格律的趋势。永明体诗人谢I的山水诗,吸取谢灵运状物精细的长处,又克服了其情景游离的缺点,表现出情景交融,清新流丽,音律调谐的优点与特长。

梁陈时代诗风每况愈下。梁简文帝提倡新体,好作艳诗,宫廷诗人庾肩吾、徐さ热顺夕献诗,披之管弦,于是产生了所谓宫体诗。宫体诗以描写女色为主,词藻浮华,风格柔弱。

在宫体诗泛滥之时,有少数诗人的作品还值得一读,如吴均的诗清拔有致,何逊、阴铿的山水诗也有清新之气。

北朝文人多崇尚南朝著名作家,多事模仿,很少创造。由南入北的庾信却是集南北文学之大成的作家。他前期出入于梁朝宫廷,多奉和、应制和流连光景之作,风格浮艳。后期被迫做了北朝的官,生活和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作品多抒写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屈身事敌的羞愧心情。其代表作为《咏怀》诗二十七首。庾信的某些五言新体在声律上已暗合唐代的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加上他的诗对仗工整,用典繁而精妙,因而对唐人的影响最为直接。

东晋、南北朝也是乐府民歌发达的时期。面朝民歌包括《吴声歌曲》、《西曲歌》、《神弦曲》三部分。它们产生在首都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和荆州(今湖北江陵)一带。南朝民歌几乎全是情歌,体制短小,多用双关隐语,语言清新自然,情调宛转缠绵。

北朝民歌风格则与南朝民歌迥异。北朝民歌题材较南朝民歌广泛,诸如战争、尚武、羁旅,人民的贫寒等内容,都有所反映。语言质朴,风格直率豪放。

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联阶段。这一时期的散文,不仅重视作家情感的自由抒发,而且对作品的表现形式作了多方面的探索。

汉魏之际,儒学衰微,名法家、道家、纵横家等不同程度地重起活动,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学风和士风渐趋通脱。在审美领域,因为人性的觉醒,导致新的审美观的产生,并由此影响到文风的转变。建安时期的散文,开始摆脱汉代散文引经据典的风气,改变其板滞凝重的面目,一变为“清峻、通脱、华美、壮大”之文。如曹操的文章,清峻简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曹丕、曹植的散文富有抒情性,语言也渐趋华美。而孔融、陈琳、阮r文章则文气充沛,辞彩壮丽,颇具战国纵横家之遗风。

魏末,受司马氏集团大肆杀戮的影响,士大夫为全身避祸崇尚清谈,行为放达,文风趋向玄远。而嵇康、阮籍的作品激烈批判现实,不仅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艺术上使气骋辞,以情被除数文。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养生论》,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可为代表。

西晋时期,文学创作日薄西山益丰富,作家们越来越注意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写作技巧。陆机的《文赋》便代表了这一文学发展的新倾向。散文和诗歌一样。更讲究辞藻的华美、典故 的运用和对偶的工整。如陆机《豪士赋序》、《吊魏武帝文并序》,偶句很多 ,语气已趋凝重,显示出着意锤炼的痕迹。

东晋散文受风流名士的清谈和隐逸之风的影响,一般般清新流畅,自然朴素,大都着意于真实性情的流露。《兰亭集序》,情旨高妙,风格清淡,,为后世所称道。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同他的诗歌一样,表现出独立的艺术风貌。他的作品语言平淡自然,感情真挚动人,境界淡泊高远,是作者人格和志趣的生动写照。

南北朝时期,散文逐渐被骈文所取代。文章骈化的趋向早在东汉便已开始。经过魏晋,到齐梁时期,出现了成就的骈文。文人在用事、对偶、辞藻上下功夫,不少骈文内容贫乏。但是,孔稚的《北山移文》,对“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假隐士作了辛辣的讽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思想和艺术都达到了很高的境地。此外,描写山水景物的短小书札,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等,文辞清丽,细致传神,历来传诵。

北朝时出现了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f之的《洛阳伽蓝记》这两部散文著作。《水经注》不仅具有高度的科学价值,同时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作者以简洁隽永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幅山川景物的鲜明图画,这对后代山水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洛阳伽蓝记》则真实地记录了北魏都城洛阳佛寺的兴衰,同时也记载了许多类似志怪小说的神话和传说。此外,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语言质朴,风格平易亲切,也表现出与南朝文学不同的鲜明特征。

魏晋南北朝的赋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赋的题材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抒情、说理、叙事、登临、伤别等,无一不可入赋。长篇巨制的赋减少,形式短小的赋成为主体。其次,抒情成分的加强,也是魏晋辞赋演变的重要方面。优秀作品有曹植的《洛神赋》、王粲的《登楼赋》、向秀和《思旧赋》以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等。南北朝时期盛极一时的骈文极大地影响了辞赋的写作,使赋家更讲究形式技巧的完美,形成了骈赋。在这偏重形式的时风中, 些作家写出了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如鲍照的《芜城赋》,江淹的《别赋》、《恨赋》,特别是庚信,集南北文学之精华,其所作《衰江南赋》、《小园赋》、《枯树赋》等,感慨悲凉,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技巧。

魏晋南北朝又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道教、佛教的广泛传布,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孕育并产生了众多的志怪小说。其中以干宝的《搜神记》最为有名。同时,没末以一盛行的士大夫的清谈和品评人物之风,也为轶事小说的编纂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便是这类小说的代表。此书笔墨简约、冷峻,往往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人物的鲜明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后世的笔记小说影响深远。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批评,在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更有崇高的地位。曹丕的《典论.论文》,标志着古代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指出了文体的区分:“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提出了“文气论”,探讨了作家个性与文章风格的关系。西晋陆机的《文赋》是文学创作的专论。在曹丕文体区分的基础上,论述了十种文体的风格特征。他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对寺歌向抒情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文赋》还描述了创作过程,总结了创作经验,对文学创作有指导意义。

刘勰的《文心雕龙》体大思精,由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组成,对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了系统的论述。他主张在历史现实的变化中理解文学的发展,在文学创作中说明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提出质先于文,文质并重,应该“为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另外,《文心雕龙》全面地总结了创作经验,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钟嵘的《诗品》是五言诗的专论,旗帜鲜明地反对用典,反对“四声八病”论对诗歌创作的束缚。《诗品》还注意诗人独特的风格,对赋比兴与诗味也有深入的探讨。《文心雕龙》和《诗品》对后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