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顶针诗?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顶针诗?

顶针是一种写作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将句子末尾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放在下个句子的开头处。可能顶针句我们会见的比较多,不管是在文章还是歌词里,都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不过顶针诗应该看的就比较少了,因为古人写诗并不喜欢把顶针的方式给加进去,会让整首诗的流畅性大打折扣,而且还要把意思给连接上。不过古人也敢于挑战各种形式的诗词,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首顶针诗,一起来看看吧。

诗的世界总是那么缤纷绚丽,丰富多彩,有很奇妙的东西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与探索。我们知道,古人作诗的时候非常忌讳诗中字的重复,因为这样就会使得诗歌失去自身的美感,但是却有一种很令人诧异咋舌的诗歌-----顶针诗却能够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据一席之地。大诗人李白在内的很多诗人都曾留下不少顶针诗,足可见顶针诗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力。从此可见,诗歌真的是一种非常奇妙而且独特的艺术,常常能够使人从平凡的世界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什么叫“顶针”,“顶针”本身是一种编织的技艺,后来就像“渲染”等词被应用到文学中一样,“顶针”也成为了一种修辞手法了。在诗歌中,顶针诗还能够叫联珠诗,是用诗词中的顶针格写成的诗。顶针诗用前一句或前联的结尾词句,来做后一句或后联的起头,使前后两句头尾蝉联,上下递补。顶针诗的来历可不容小觑,它其实在汉乐府里就已经留下自己的身影了。后来“诗仙”李白也曾在顶针诗中留下自己的作品,并且对后世也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李白的一首很著名的顶针诗《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白云”“长随君”“君”都是顶针的地方,这些顶针的出现使得这首诗歌更为悠长,在复沓回环之间体现了诗歌的形式美。同时这种顶针的修辞格的使用也使得诗歌的形式与作者送别的依依不舍的情感相互照应,令人感觉非常独特巧妙,情感也在这中形式中越发浓郁深沉,久久不会散去。

还有李白的那一首非常著名的《忆秦娥 萧声咽》也是一首顶针诗: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其中“秦楼月”“音尘绝”也在其中运用了顶针的手法,那种回环往复的感觉与作者的情感相互照应,同时这首意境博大开阔,风格宏妙浑厚。它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起被给人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提到这首《忆秦娥 萧声咽》,就不能不提我们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的那首《忆秦娥 娄山关》了: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中的“霜晨月”“从头越”也是顶针格的使用,“霜晨月”这一景句的重复,固然是词牌的规定,同时又起着联系下文的作用。“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当年毛主席率领的革命队伍跨越雄关,历经千难万苦,这三个字“从头越”就把那种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就出来了。毛主席在这里通过自己的生花妙笔抒发了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

可见无论是顶针诗,还是顶针的修辞手法,都会将感情更加在回环往复中越发深沉浓郁。而且顶针诗作为诗歌的一种奇妙独特的形式,即可是诗句的首尾相连,也可是组诗间的连章。于寄托感情和叙说故事中,在轻轻吟唱与感受间,首尾蝉联,惟妙惟肖,层层递进,一唱三叹,读来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内心之中的奇妙观感久久难以散去。

像顶针诗这样奇妙独特的诗歌还有很多,时常阅读它们能够使得平淡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活力,使得人的生活更有味道,人的情感更加多样。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