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明朝为什么没有明太宗
明朝为什么没有明太宗

我国古代自西周以来,就有了谥号制度。谥号的作用是对这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总结,有好有坏。唐朝时,大臣们认为用三言两语概括皇帝的丰功伟绩太短,所以谥号越来越长。就比如说李世民的谥号就是“唐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实在是很长。甚至到了清朝时期,谥号也有十几个字的情况。后来为了方便称呼,大家就改称皇帝的庙号。

庙号是什么?庙号指的是皇帝家族中供奉太庙的名字。一般来说,太祖是一个王朝的建立者,具有特定的庙号,就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赵匡胤。而太宗庙号大多是指一个皇朝的第二代皇帝,就比如唐代宗李世民。朱棣的庙号原本是明太宗,想表达的是自己是顺位继承的。在朱棣继位后,改洪武三十一年为洪武三十五年,并废除了建文的年号,以表示他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

然而,朱棣万万没有想到,百年之后的后人会把他的庙号从太宗改成成祖。大名鼎鼎的明世宗嘉靖皇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个酷爱炼丹的皇帝。由于明武宗朱厚照无后,嘉靖就以藩王的身份进京继承皇位。

原本嘉靖应该尊重明孝宗为皇考,过继个明孝宗,但嘉靖不同意尊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兴献帝进入太庙。但太庙按照昭穆制服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的排列顺序放入7位,后来进入的依次升入祧庙。嘉靖提拔兴献帝为太庙,要进行一个,而朱棣其实是自己血脉的祖先,不能被抬出来。于是嘉靖帝就想出了宗升祖的方法,让朱棣像朱元璋一样不朽,这样嘉靖的父亲就可以进入太庙了,而朱棣也不会被抬入祧庙。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