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萌生换太子的想法很正常,在刘盈小的时候,刘备就不怎么喜欢他,甚至还弃子逃跑过,要不是夏侯婴将刘盈捡了回来,可能刘邦的这个儿子早就不在人世了。只是刘邦不曾想到,换个太子竟然会遇到如此多的阻力,不仅仅是吕后不同意,还有一个更大的群体不同意。最后刘邦也是没办法,只能让刘盈继位。都说立长不立幼可能会引发动乱,然而刘邦此举却也差点断送大汉江山。
1、换太子何为阻力重重
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嫡长子是刘盈,他也是吕后所生的儿子。在西汉建立的第二年,他就被立为太子了。
不过刘邦并不喜欢他,一方面是刘盈的性格为人仁弱,汉高帝以为他不像自己。另一方面则是爱屋及乌,他有了更好的选择。那就是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
吕后是刘邦的老婆没有错,但刘邦妃子也有很多,其中这个戚夫人年轻好看,早已超过了容颜衰老的吕后,刘邦也非常喜欢刘如意,几次三番的要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但是最终并没有成功。
刘邦所面临的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是以吕雉为代表的吕氏集团。刘盈是吕后的儿子,对于刘盈来说,已经不在乎刘邦对自己的态度了,但是自己的儿子是一定不能从太子之位上下来的。
一旦那样的话,那么以吕后为首的吕家人将从天上到地上,毕竟如果刘盈顺利接班的话,我们也知道造成了后来的吕后专权。
所以吕家人和刘盈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吕家人是坚决反对的。
很多人说刘邦并不在乎吕家人,之所以废除太子,有一部分愿意就是为了收拾吕家人。但我们要知道,建国后,吕后并没有闲着,她的野心是很大的,一直在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除了本家人外,还有很多朝臣是属于她的阵营。
2、朝臣极力反对
大臣反对与吕后反对是有区别的,大臣反对的原因各种各样。
自古以来,立嫡立长,刘如意和刘盈相比,无论是“嫡”还是“长”,他都不沾边。所以很多大臣认为这样有违这个原则。导致层出不穷的兄弟相杀,骨肉相残的夺嫡之争。
有些人反对是坚持让刘邦延续传统和原则,毕竟出现不必要的宫廷争斗。而另一些人是为了刘盈,毕竟刘盈当时名声不错,这么多年,得到的支持也不少。
当然了,还有一部分纯粹是为了个人私利,他们也知道如果刘盈登基的话,那么必然属于吕后一派了,吃不到肉,也是可以分杯羹的。
太傅叔孙通就公开反对刘邦废除太子刘盈。他甚至说:“皇上一定要废除太子刘盈,我就死在皇上面前。”他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维护礼仪,另一方面他也知道太子刘盈忠厚孝顺,会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御史大夫,刘邦的老乡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为此不惜与刘邦爆发争吵,要知道周昌是有口吃的,说也说不过刘邦,但还是要反对,他之所以如此,也是要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史学家蔡东藩曾评价说:“周昌固争废立,力持正道,不可谓非汉之良臣。”
但很多人反对的意见主要是为了绑上吕后这条船。要知道刘邦已经年老,甚至多病,眼看就撑不了多久了。所以很多人非常眼尖,站到了吕后的阵营里。像在刘邦病重后,陈平等人为了怕得罪吕后,而忤逆刘邦的圣意,放了樊哙。
而闲云野鹤的张良也曾为吕后出过主意,让吕后请来了商山四皓。刘邦当时一看就傻眼了,这四位在刘邦的眼里,甚至比过了朝野大臣,他们本身出山就已经说明了问题,还对着刘邦一阵跨刘盈,这让刘邦看到了大汉的希望,所以刘邦就再也没想要换太子这件事。
可见,当时的刘邦在废太子这件事上,遇到了太多的阻力,这不是他一咬牙就过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