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是我国历史上商朝初年的宰相,同时也是厨师和巫医,商汤称其位“元圣”,后世烹饪界称其位“厨圣”,中医药界称其位“汤液圣”。“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皆为伊尹所言。伊尹运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天下,提出食物有腥、臊、膻;调味有酸、甜、苦、辣、咸,即”五味”;烹饪食物需要水、木、火,即“三 材”,认为水是第一位,火为其次。食物在煮沸的过程可使滋味发生变化。
伊尹的最大贡献之一便是撰写《汤液经》,皇甫谧言:“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汤液经》为方剂鼻祖,是古代医家参考、学习的重要书籍之一。
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在参考了《汤液经》的基础上撰写的,
仲景书的原名是《广汤液论》,而不是《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王叔和在整理仲景《广汤液论》的基础上写成的。
张仲景则为传经大师,而非创作者;汤液原文(以”太阳经”等六经病名开头)三部分内容组成。《伤寒杂病论》中的多数方剂均引用于此:小阳旦汤、正阳旦汤、小阴旦汤、大阳旦汤、大阴旦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小白虎汤、大白虎汤、小朱鸟汤、大朱鸟汤、小玄武汤、大玄武汤,共13方。
《汤液经法》早年失传,但是,近年来在敦煌千佛洞发掘出由南北朝时陶弘景著有《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一书。此书中记载有《汤液经》。据说《汤液经》包含方剂360首,《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仅保存了《汤液经》方六分之一,其中陶弘景指出:“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汤等”。
《辅行诀》中对《汤液》中的五味补泻图评价甚高:“《汤液经》为尽药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元代的王好古也指出“殷伊尹用《本草》为汤液,汉仲景广《汤液》为大法,此医家之正学,虽后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越此”。
伊尹创汤剂意味着单方到复方的进步,从生药吞食到加工炮制、煮汁饮汤,为中药的延续发展以及空间扩散,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