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刘禅再也没有设定丞相一职。有人解读说,刘禅此举是不想让自己的权利再次受到限制,诸葛亮为政期间给他这位皇帝带来太多压力,也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没那么好。传闻,诸葛亮病逝后,刘禅还曾下令搜查诸葛亮的家产,结果事后他对自己这番决定感到十分后悔,还怒摔酒杯。不过这件事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发生过,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刘禅对诸葛亮的信任还不至于如此浅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蜀相》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杜甫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从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万分崇敬,以及为诸葛亮的悲惨结局而惋惜。
诸葛亮为了蜀汉基业可谓是沥尽心血,在赤壁之战中只身过吴,游说江东,使刘备政权在众诸侯的夹缝中生存了下来。此后又为蜀汉南征北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最终为蜀国一统天下油尽灯枯。公元234年,一代名臣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国上下无不哀悼。
但是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下令清查其家产,得知了什么真相,他大怒当场摔杯子了吗?
公元223年,蜀主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刘备临死前托孤于诸葛亮。刘备说道:“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跪倒在地,发誓好好辅助后主。由于刘备对诸葛亮坦诚相待,诸葛亮对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白帝托孤成为了千古佳话,君臣的楷模。
诸葛亮自从在白帝托孤后,大权在握,前后共执政11年,这十多年中,诸葛亮政权军权一把抓,几乎把所有事都掌控在手中。诸葛亮也不负“卧龙”之称,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使蜀国在夷陵之战中的损失慢慢恢复。
诸葛亮大权在握,而后主呢,简直成了摆设。由于刘备死时,刘禅才十七岁,俨然一个未成年,面对老爸大败,蜀国积贫积弱的情况,自然是处处倚杖诸葛亮,称诸葛亮为“相父”,官拜丞相,益州牧,武乡侯。基本除了祭祀,刘禅就只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即可。但诸葛亮日渐苍老,而刘禅却慢慢长大,慢慢产生了对诸葛亮的抵触心理。自己为君王而处处请示诸葛亮,就算诸葛亮对蜀汉忠诚,也会让刘禅觉得自己是一个笼中之鸟,提线木偶。
刘禅有没有查过诸葛亮家产
而诸葛亮病逝时,也曾写信给后主,劝后主亲近贤才,远离小人,施行仁政,清心寡欲。
原著中写道:“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诸葛亮这段话,可谓是肺腑之言,不但对后主谆谆教导,还把自己的家产报告给了刘禅,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廉洁,说明自己九泉之下对得起刘备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了!
当刘禅看到诸葛亮的遗表后,当然也是十分感动。但诸葛亮不但是一个能臣,也是一个强权者,虽然依法治国,但也让很多人心怀怨恨。
当有些人看到诸葛亮的临终遗言后,不但没有被这个老臣的忠心所感动,而是认为堂堂一国丞相,怎能会只有这点家产,让人怀疑。所以有小人向刘禅进言,让刘禅清查其家产,趁机污蔑诸葛亮。
但事实令这些小人大失所望,刘禅虽然一时被蒙蔽,清查了诸葛亮的遗产,但诸葛亮确实清贫如此,一切都是国家的工资,没有半分私款。刘禅一见相父如此廉洁,又想起自己是在相父的庇护下才坐稳了江山,今天又听信小人谗言,清查自己的“父亲”来了,于是大怒,顺手把杯子都摔了。
为何刘禅如此惭愧呢,因为诸葛亮生前为蜀汉南征北战,保卫刘氏政权,死后不但没有余财以负陛下,还留下了一大批贤良辅助后主。如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人,都在诸葛亮去世后,先后辅助后主,为国家出力不少,击溃曹魏大军,联结东吴,让蜀汉政权稳固。一个生前“鞠躬尽瘁”死后还这样想着蜀汉基业的国家重臣,却被自己的主公清查家产,这让刘禅都无法交代了,不摔杯子,痛骂奸臣更待何时。
在历史上,并没有刘禅大怒摔杯子的记载,这件事很可能是后世之人的杜撰,但这件事情说明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禅也非常敬重相父诸葛亮,对诸葛亮的后人也是十分尽心,处处优待。如让诸葛瞻为自己的乘龙快婿,命其为驸马都尉,行军护卫将军,袭父武乡侯之爵。公元263年,诸葛瞻为了报答后主,率军抵御魏国邓艾,虽然战败,但宁死不降,与其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也算是一门忠烈,不负蜀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