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李鸿章为什么放弃朝鲜?
李鸿章为什么放弃朝鲜?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拥有了数千年的历史,在每一个时代都是泱泱大国的存在,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停的与世界进行交流和碰撞,可谓是大放异彩,不论是在哪里,在任何方面,都对世界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朝鲜与中国比邻而居,就单单这方而言,朝鲜与中国二者便注定双方在各方面交互联系,彼此影响。清朝末期,朝鲜差点成为中国一个行省,李鸿章为何不同意?

中朝两国自古渊源颇深

朝鲜与中国自古便是邻国,仅仅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两者最早的渊源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邻邦之谊。在政权方面,朝鲜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向中国进贡。除开这层关系,传说朝鲜国土上的祖先最早便是由中原人士繁衍而来,乃中国古代部族的一支后代。

基此缘由,中原的习俗与文化便随之而然被传到朝鲜一带,至今仍流传着不少关于“檀君”的传说。由此可见,中朝文明自上古时期便已开始生根发芽。而后几百年的时间里,中朝两国关系时而亲密缓和,时而剑拔弩张,两国政权的发展亦是随世事沉浮不定。

朝鲜差点成为中国一个行省

时间推移至1868年9月,日本皇帝裕仁正式登基,野心勃勃欲征服中朝两国。朝鲜慑于其威力之下,几次三番欲投靠日本,企图摆脱中国控制。

袁世凯是当时驻守朝鲜本地的军官,察觉其中冲突,便秘密致信中央大臣李鸿章,建议政府可将朝鲜设置为地方行省,以便清朝控制。

思虑再三,李鸿章还是回绝了袁世凯的建议。李鸿章为何不同意将朝鲜设立为中国的行省?总结清政府当时国力及形势来看,无非以下几点。

其一,清政府江河日下,实力不再

千里驾江河,滔滔伴日下。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清政府实力如何,通过各方面不同的史料看来,最显而易见的便是两个字:孱弱。虽说军事装备在国际上看来仍旧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规模性,然而由于清政府常年“闭关锁国”,军队整体实力软弱地一塌糊涂。

军事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虽然装备齐全,然而操作技术与战略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清政府在后来反法西斯的一系列战争中屡战屡败。抵不过日益腐朽的专制思想和落后技术,如此“外强内弱”之象,兵败如山倒,失败是必然。

再者看来,彼时清廷内部政治结构愈发衰败,其中最显著之处便是过分向专制集权发展。如此一来,不仅损害了各职能部门间的权责,更是打破了清政府中央权力体系应有的平衡与稳定。尽管中央皇权在不断集中,各部下相应的动员能力却没得到相应的增强。

最后,清廷官员腐败,贪污及受贿情况日趋广泛和严重。朝廷官员自行创收,然而摊在百姓身上的苛捐杂税却益发深重,如此便深刻激化了社会矛盾,开始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现代化考验。

其二,内忧:民间起义频繁,占据清廷半壁江山

晚清年代,可谓一个“多事之秋”,天灾人祸持续不断,且惊心动魄。1851年,太平军纵横驰骋北方之地,兵分两路,一路西征北伐,战无不胜。与此同时,北有太平军,南有天地会,两相夹击之下,清政府应接不暇,说是“四面楚歌”丝毫不为过。

太平起义军最精明的地方,在于起义之名带有相当浓重的爱国主义色彩。于此名义之下,大批笃信中国传统文化的文人志士为了所谓的“中华文明”奋起而抗争,清廷专制主义思想岌岌可危,每日民间祸乱不断,“改朝换代”“反清复明”等呼声日益高涨。

在洪秀全领导下的太平军打着宗教的旗号,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民变组织,甚至一度占据了清廷的半壁江山,清廷险些就此灭亡。后因太平天国内讧不断,导致力量分散,就此四分五裂,因此灭亡。

朝廷在经过太平天国动荡之后,无奈之下只得只得解除禁令,允许官僚组建民兵清缴叛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初步主张建立了一定的军事工业,总体上来说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其三,外患: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860年,英法联军进军中国,一路直指京城脚下。“火烧圆明园”的来龙去脉,根源不仅在于清廷政府昏聩无能,更在于英法联军残暴狠毒,说是趁火打劫亦不为过。这对于自诩为“天朝上国”的清廷来说,实在是个致命的打击。

清政府近两百多年以来闭关锁国的影响,不问世事,坐井观天,与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西方世界却在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工业运动。清朝固步自封,虽说起到一定程度的自卫作用,然而如此与世隔绝却未能看到世界潮流的变化,也未及时地向西方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慈禧掌权清朝,官僚腐败,奢靡至极,一味实行对外妥协的政策,对内失去民心,对外却无力统治抵抗。于此同时,朝鲜对中国早已忠心不再,欲图清廷祸乱之际脱离其控制之下,因而调转枪口,欲与日本结成同盟,挥兵中国。

1645年,朝鲜质子李澄于紫禁城宣德宫内暴毙而亡,值此风云变幻之际,中朝两国关系自此剑拔弩张,一触即发。至1636年止已交锋两次,不绝如线。朝鲜因此对中国仇恨极深,朝廷对朝北伐计划就此被迫搁浅。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次年朝鲜终是脱离中国控制之下,宣告独立,自此开始沦为日本的“保护”之下。

因此,李鸿章不同意朝鲜纳入为中国行省之事,一是清政府江河日下,二是内忧外患之际,自顾尚且不暇,何来心思处理外族之事。只能眼睁睁看着日本将朝鲜纳入羽翼之下,清廷亦是以往风光不再,接连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令世人唾骂不止。

中国与朝鲜是唇齿相依的两国人民,“亲者痛仇者快”的局面非但伤害了两国之间由来已久的民族情感,更是互相削弱了两国间的综合实力。两国之间虽说存在众多不和谐或不稳定的国际因素,然而两国唯有密切合作,方能走向更繁荣昌盛的未来。

国家利益是两国之间关系如何的决定性因素,中朝两国自古以来便存在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及传统友谊。

尽管世界的格局变幻不断被刷新重置,在如此旋涡中两国新旧矛盾交织不断,但两者之间用生命和鲜血结成的友谊,如此深厚的感情,必将永远铭记在历史之上。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