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唐德宗是昏君还是明君?为何王安石和欧阳修认为是昏君?
唐德宗是昏君还是明君?为何王安石和欧阳修认为是昏君?

说起唐德宗李适,相信对唐朝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们不会陌生,这个是以为志在中兴大唐帝国的皇帝。在父皇唐代宗的执政期间,李适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参加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后战斗。公元779年,一代英主唐代宗与世长辞,李适以太子身份登基称帝。为了完成父皇振兴大唐的遗愿,李适登基后颇有一番作为。在个人生活上,他节衣缩食,低调简朴。在治国理政上,他重用贤臣,疏远宦官,支持杨炎等改革派官员以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缓和国内矛盾。在李适的领导下,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力凋敝的大唐帝国似乎在重新抬头,走向复兴。

然而,在大唐帝国灭亡后1300多年的岁月里,很多政治家对李适予以了非常负面的评价。北宋著名政治家欧阳修认为,唐德宗登基后,唐朝的藩镇越来越强,朝廷越来越弱。唐德宗要为唐朝灭亡负主要责任。另一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将唐德宗与西汉的昏君汉元帝并列,并劝诫宋神宗一定要学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等圣明君王励精图治,千万不要与唐德宗和汉元帝“同道”。

那么,志在中兴大唐帝国的唐德宗为何会成为王安石欧阳修眼中的昏君?

我们来看看唐德宗李适所做的,给唐朝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几件大事。

第一,让宦官重掌兵权。宦官朝政是中晚唐的一大顽疾,这个顽疾诞生于唐肃宗时期。到了唐代宗执政后,代宗李豫采取“狗咬狗”的策略,先后除掉了李辅国、鱼朝恩和程元振这三个大宦官,将兵权重新收回皇帝手中。唐代宗驾崩后,刚刚登上皇位的李适效法父皇疏远宦官。但随着泾原之变的发生,李适对宦官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巨大转弯。

在泾原之变中,李适信任的禁军将领竟然无法召集兵力保卫皇宫。而在李适出逃乾县最悲惨的时刻,守护在身边的人就包括两名内侍宦官和百余名随从宦官。

宦官的忠心和武将的冷漠给李适以巨大的刺激。他对宦官的信任超过了武将。公元784年,李适返回长安后的第三个月,这位曾志在中兴大唐的皇帝就做出了一件影响中晚唐晚年政局的大事情——让宦官重掌兵权。

李适是如何在制度上让宦官重掌兵权的呢?784年,李适将神策军兵力分成左右两厢,交给两名内侍宦官。786年,李适将神策军扩编为左右神策军,继续让内侍宦官窦文场担任监军。此举反映出李适本人对宦官的高度信任。(神策军的地位比龙武军、羽林军更重要,是皇帝最信任的中央禁军部队。)

到了公元795年,李适下旨,让宦官掌握神策军的作为制度固定下来,他还给掌握兵权的宦官发了专门的官印。从此,宦官彻底掌握了唐朝最精锐中央军——神策军的全部权力。

宦官掌握军权成为了中晚唐政治的恶性肿瘤。至此以后,皇帝的权力被宦官逐渐侵蚀,手握重兵的宦官不仅能拥立皇帝,架空皇权,甚至能直接威胁皇帝和大臣的生命安全。譬如,唐宪宗、唐敬宗两个皇帝就被宦官杀害,唐文宗因发动收回皇权的甘露之变而被宦官仇士良彻底架空。即便“政治高手”唐武宗暂时收回皇权,但由于宦官掌军的制度没有被消除,唐武宗去世后的继任者唐宣宗就是在宦官的拥立下登基称帝。

宦官架空皇权,即便皇帝有中兴之志也无力回天。一代英主唐文宗就是在宦官的淫威下离开人世的。

总而言之,掌握兵权的宦官成为了中晚唐政治中极其黑暗的一页。而这一切乱象的始作俑者,就是志在中兴大唐的唐德宗。

第二,放任藩镇。唐德宗削藩失败后,他对藩镇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根据相关史料介绍,泾原之变发生后,唐德宗不仅没有组织军民抵抗叛军,身为皇帝的他还萌生了去四川成都避难的想法。要不是唐军将领李晟和山西南道节度使严震的劝阻,唐德宗真有可能学唐玄宗跑到四川去了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唐德宗本人对于打败藩镇的底气是严重不足的。由于唐德宗在削藩失败后自信心严重受挫,他本人竟然姑息藩镇发展,坐视藩镇壮大。藩镇割据积重难返。直至他的孙子唐宪宗登基,唐朝才在形式上重新统一。但我们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唐德宗姑息藩镇发展多年,即便唐宪宗有能力在形式上消灭藩镇,也无法彻底根除产生藩镇割据的经济土壤。直至数百年后的北宋时期,赵匡胤才彻底结束了中原地区的藩镇割据。

第三,大肆敛财,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唐德宗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皇帝。他在位前期和在位后期的治国理念是截然相反的,简直判若两人。

公元779年,李适登基之初,他本人是一个非常节俭的皇帝。他曾下诏,要求全国全国各州县、新罗、渤海国停止上贡名贵鸟类。几天后,李适又下诏,要求南方各地停止进贡麝香、铜镜、春酒等奢侈品,并要求全国各地禁止上贡珍禽异兽。为了显示自己的生活节俭,李适还下令释放百余名宫女。李适登基后的这些举动,确实有新君新气象之举,全国对李适这位新皇帝充满了希望。

然而,随着泾原之变的发生,李适的自信心倍受打击。他对于身边的大臣不再向以前那么信任了,他开始像历史上的无道昏君那样,追求一种非常奢侈的生活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自己的私人愿望和享受凌驾于大唐帝国利益至上。

在李适执政后期,他主动要求地方官员向中央进贡,甚至派宦官向地方公开索取。为了满足李适的贪欲,全国各地的节度使巧设各种名目乱收税,加重民众的负担。根据后来统计,一个节度使每年能给唐德宗李适进贡50万缗财产。到了贞元年间,为了进一步剥削百姓,李适在长安的东西两市设立宫市,从老百姓中低价购买商品。一般价值几千的商品,负责宮市的官员仅用价值一百多的钱就买走了。由于有宦官在宮市旁边监视交易,老百姓对李适的巧取豪夺敢怒不敢言。

除此之外,李适还默许昏官卢杞一手遮天。这卢杞的危害不亚于唐玄宗后期的李林甫和杨国忠。在李适的默许下,主持两税法的宰相杨炎、大书法家颜真卿先后被卢杞害死。

这就是唐德宗李适荒唐的执政之路。在刚刚登基的时候,李适确实充满了理想,志在中兴大唐帝国。李适曾经励精图治,差点让大唐起死回生,但泾原之变发生后,他一系列错误的操作,让大唐在安史之乱后又一次透支了自己的国力。

1.任用宦官掌握军权,坐视藩镇发展壮大,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最致命的祸根。

2.默许卢杞害残害忠良,败坏朝纲。

3.巧取豪夺,疯狂吸吮民脂民膏,横征暴敛,加速了大唐帝国的阶级矛盾,大唐帝国的矛盾已经是积重难返了。

正因为如此,李适成为了王安石、欧阳修等北宋政治家眼中的昏君,王安石更是劝诫宋神宗,千万不要学唐德宗李适的所作所为。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