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姜维为什么不投降,这样还能得以善终
姜维为什么不投降,这样还能得以善终

刘禅投降邓艾,放弃了最后的挣扎,也把刘备交给他的蜀汉大业彻底画上句话。当时跟着投降的大臣多数能换来一个善终,可能这个结果对他们来说还算不错。不过以姜维为首的人士,他们根本不愿投降,姜维直到最后一刻还希望能够借钟会之手复国,其心态和身为国君的刘禅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姜维最后下场十分惨烈,或许这是注定好的,但也让后人看到了姜维的忠心以及坚持。

伐蜀之战

在魏蜀吴三国中,其实魏国的国土面积最大,人口资源最多,所以魏国的综合国力实际上是最强的。在三国前期,由于蜀汉有诸葛亮这个逆天的人物存在,还能勉强拉着魏国打一打,可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蜀汉再也没能和魏国一较高下,尤其是到了后期,只能是处于战略守势了。

见蜀汉势弱,魏国决定发动伐蜀之战,由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围攻姜维。不过姜维警惕性很高,发现事情不对劲,果断撤退,跳出了包围圈,并在剑阁构筑工事,成功的挡住了钟会大军。邓艾见钟会被阻挡在剑阁,不能前进,于是准备走阴平小道,饶过剑阁,进入蜀汉腹地。阴平小道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甚至算不上是路,根本没有条件可供大军经过,可是邓艾行动力极强,快速的穿过了阴平,进入了蜀汉,令大家十分震惊。

邓艾大军的突然出现吓坏了蜀汉驻军,许多蜀汉城池直接投降,刚开始的刘禅也认为邓艾大军不过是一偏师,命诸葛瞻统兵前去抵御,结果诸葛瞻的阵亡给了刘禅一个更大的打击,让刘禅产生了误判,认为邓艾大军乃是魏军主力,而成都附近再无可战之兵,刘禅走投无路,只能开城投降,放弃了反抗的机会。

刘禅投降时,其实蜀汉国力尚在,大军并未受到很大损失,尚有一战之力,但随着刘禅的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只能放弃抵抗,投降了魏军。可是令人奇怪了是,蜀汉大多数人都得到了善终的结局,为何作为蜀汉大将军的姜维却遭了灭门之祸?实际上,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

姜维不想投降

姜维是诸葛亮挑选出来的继承人,他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致力于北伐,所以说姜维是一直将魏国当作敌人看待的,他根本就不想投降魏国。姜维和魏国作战这么多年,互有胜负,他本身对魏国是非常不服气的,这一次要不是刘禅下令投降,他是肯定不愿意投降魏国的。

当时即便魏军已经打进了蜀汉,但姜维仍然想着反攻复国,投降只是表面现象,他真正的目的是寻找机会消灭魏军,可以说,从始到终,姜维就压根没有打算真的投降魏国!

历史上其实对于投降者的处置其实大多是分为两派的,投降派受到优待,而主战派则坚决打击,尤其是那些死硬分子。虽然这些主战派通常会受到歌颂,但对付他们,通常都是选择杀戮,因为这些人根本不会投降。很明显的,姜维就是这种人,所以他必死!

在三国后期,姜维的军事能力算是非常不错的,蜀军正是在他的统领下,才支持了这么久。他甚至是可以和钟会、邓艾互相扳手腕的存在,这种能力超强的人,实际上作为当权者都是非常喜欢的,希望可以收服他们以为己用,帮助自己建功立业。可是,姜维是一个坚定反对魏国的主战派,能力这么强,又是一个不可同化的敌人,那么对付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他!

鼓动钟会谋反

钟会本是司马昭的心腹,之前没有军职,这次司马昭直接让他统领大军伐吴,足见对钟会的信任。可是钟会呢,在攻下蜀汉后,日渐骄纵,竟然起了小心思,想割据自立,这就让司马昭完全不可以容忍了!

刚开始的时候,钟会虽有异心,但并无贼胆,结果姜维一鼓动,钟会就受不了了,认为有姜维相助,必定能够成事。为了拉拢姜维,钟会是出则同车,入则同寝,在姜维的建议下,钟会成功的除掉了邓艾,扫除了一大障碍,入蜀曹军全部落入钟会之手。

可是起兵讨伐司马昭时,魏军众将却犹豫了,不愿加入钟会,因为他们的家人都在魏国,一旦动手,必定是家破人亡。这可惹怒了钟会,于是在姜维的建议下,钟会把这些将领都关了起来,并准备处死他们,结果消息走漏,各营士兵在有心之人的组织下,对钟会发动了反攻,救出了各自的主将,击杀了钟会。

而作为策划和参与者,姜维自然是不能幸免,遭到屠戮。解决了姜维和钟会之后,曹军的怒火被彻底点燃,屠戮了整个成都,姜维家族自然是重点打击对象,遭到了灭门之祸。实际上,细细推敲,为何这些士兵敢于围攻钟会这个主帅,又为何会失去军纪,屠戮成都,会发现很多问题。

刘禅投降后,虽然大多数蜀汉大臣受到了优待,但姜维却遭到了灭门之祸,主要是因为姜维谋划参与了钟会之乱,而且姜维能力强,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不愿意投降魏国,这就注定姜维只能被杀掉。事实上,当时蜀汉的主战派,大多数都遭到了魏军的屠戮。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