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荣
雍正帝常常训诫臣工:国家欲安黎庶,莫先于厚风俗:厚风俗,莫要于崇节俭。主张婚丧节俭是雍正帝崇俭黜奢的内容之一。
据监察御史向日正在雍正元年(1723年)的一份奏报,直省各有浇风陋习,男女婚嫁讲究钱财,名日聘礼,实系纳财。多者二三百金不等,少者四五十两为率。此在士夫之家犹措置之匪易,况乃庶民之辈。为此,一些民人或称贷出息,囊橐为之尽空,或卖舍鬻田,产业为之荡费,或男家措办无力,鳏旷终身,或女家迁延日久,架词骗告,种种弊端,不可枚举。向日正的奏折反映了当时婚事大操大办的民风及其产生的不良影响。这自然引起了雍正帝的重视。
为扭转民风,树立婚姻勿尚钱财的风尚,雍正帝先命朝中九卿为满汉官员和兵民制定了婚嫁礼仪,各有礼数,毋得僭妄。接着,又于雍正元年(1723)五月,对官民婚嫁彩礼、鼓乐数目作出具体规定:汉人纳彩成婚,四品以上官员之家,绸缎、首饰以八件为限,食物限10样,五品以下官分别递减,平民之家只准送绸绢,果品限于4种。举行婚礼这一天,品官用本官执事,限用6盏灯、12个吹鼓手,庶民限4盏灯、8名鼓乐人。
对于兵民丧葬,雍正帝亦力主从简办理。他规定,普通民人之葬前后敛衣5袭,鞍马1具,棺罩用春布,若是秀才、监生可用春绢。鉴于有的地方在送葬的前一天,聚集亲友,设宴筵演戏,出殡时在队列前还演戏,雍正二年(1724年)又对出殡作出补充规定,严加禁止这些铺张行为。
雍正帝把以金银殉葬看作愚蠢之举,晓谕劝阻。满族旧俗通行火葬,入关之后,效仿汉俗,从康熙中叶渐渐实行土葬,汉人以金银等贵重物品殉葬,亦为旗民所效。特别是八旗官员,凡遇红白喜事,竟尚奢华,恣意靡费,以致兵民效尤,罔知撙节,生计受累。对此,雍正帝极力反对。雍正八年(1 730年)十二月初九日他颁谕主张薄葬:金银殉葬一事,尤属庸愚之见,毫无益于死者,而徒起小人觊觎之心,此圣贤之所深戒。雍正帝把怡亲王允祥丧事从简办理树为榜样。允祥是与雍正帝私人感情最好的皇兄弟,更为雍正帝的执政立下了赫赫功绩。雍正八年《1730年)允祥重病,病中将身后之事一一指示,特画亲王坟茔图一幅,与其王妃及诸子说:我身后茔地之制,悉照会典所载亲王之礼行,毋得稍有逾越,如或稍过,则汝等违我之治命矣。这年五月,允祥病死,怡亲王府的管事人把亲王自定的坟茔图拿给雍正帝看,图上茔地仅有门3间,亭堂5间,雍正帝览过不无感慨地说:此国家经常之制,非所以待有大功之贸王者。但王之生平谦抑退让,今若身后独不从其言,朕心有所不忍。遂按常制为允祥建坟。怡亲王允祥在临终前还留下遗嘱:身后殡殓止用常服,凡金银珠宝之属,丝毫不可入棺。安葬允祥时,其福晋及诸子遵其遗言办丧,即使是平日所束之腰带也不曾殉用,雍正帝将此称为俭德远识,希望天下后人效法。
雍正帝在位期间,为改变红白喜事上的陋习,曾一而再,再而三地颁谕,反复说明靡费之弊,晓之以理。直到他的晚年,还就此事下达旨令。雍正十二年(1734年)五月十七日他颁发的一道谕旨很有代表性,该谕谈到:现今父母之祭葬,必以耗财为孝,独不思荡费家产,
以致为此做出有辱先人不法之事,这还何谈孝字?又有子女之婚嫁,必以厚资为慈,独不思无所贻谋,以致不能养育子孙,饥寒困苦,这还何谈恩慈?雍正帝在谕中严厉指示:朕之提撕警觉,已至再三,而庸愚之人尚未醒觉,今特再行宣谕。该都统等,务须谆切化导,并不时稽察,俾八旗人等遵照所颁定例,实力奉行,毋得阳奉阴违,负朕崇俭黜奢维风训俗之至意。
雍正帝提倡婚丧节俭,这固然有其贤明的一面,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是一个封建皇帝的倡导,有着很浓的封建等级色彩。他把婚丧礼仪分为三六九等,官贵民轻。雍正执政不久,就力自己寻找万年吉地,大兴土木,自造陵墓,他对自己的丧事一点也没有俭。
(转引自《北京档案》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