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清代 “ 北五省” 与 “ 南五省” 地理概念探源
清代 “ 北五省” 与 “ 南五省” 地理概念探源


北五省南五省两词在清代史料中皆有零星记载关注者寥寥研究相对匮乏。 “ 南五省一词之记载较 北五省更为稀缺故学界对此概念似从未留意存在较大误区关于该议题目前仅见 清代 北五省地理概念考一文曾有所考证拜读该文,  感佩之余,  亦以为此题或犹有未尽之处,  可更作探索。  若将南五省北五省合并考察似可从科举制入手从而得出新见解今笔者不揣谫陋以明清科举 南北分闱作为切入点试对清代 北五省南五省地理概念之源流略作稽考不当之处祈请方家指正

南五省 北五省 称谓探源 南北分闱 入手

北五省类似, “ 南五省一词在清代官修史料中偶有记载,  为学界所忽略李大海 清代 北五省地理概念考文中亦全未提及似不曾留意。  查现存官修史料南五省在清代中后期典籍中的几处记载依时间排序罗列如下

① 李大海: 《清代 北五省地理概念考》, 《中国史研究》 2009 年第

清代 北五省南五省地理概念探源

167

1. 私募开垦罪名者先行枷号两月满日发往南五省交驿站充当苦差

2. 江南瓜洲河口为南五省漕粮总汇扼要之区所关非细

3. 臣查瓜洲口坐落扬州府之江都县境与镇江府丹徒县之京口南北对峙大江中横为南五省漕船及闽浙江苏文报差使必由之路

4. 瘸子常明德尔沁扎布丹珠尔均著发往南五省驿站充当苦差

5. 据称三门湾为南田一隅南田环象山半面地为南五省枢纽

那么, “ 南五省的概念起源于何时当可以从科举制演化角度加以探析

顺治年间承明制开科取士对乡试中额之制多有实践然清初有多省并未开科赴京考生只集中于数省故实行凭文取中之法顺治三年 ( 1646 ) 丙戌科(1647) 丁亥加科会试依然未区分南中卷八年 ( 1651 ) 始分卷取中九年 (1652) 划定中额并仿明制划定南中卷范围属南卷者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五省属北卷者山东山西河南、  陕西四省及北直隶等地

顺治十四年 (1657), 清廷批准监生中额实行南北分卷, “ 直隶八府延庆安二州辽东宣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西编北皿字号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编南皿字号后由于出现 脱科之省现象康熙三十年 (1691) 辛未科后科道官王永祜等条奏 嗣后应于南中卷内再分江南浙江为南左江西湖广福建广东为南右直隶山东为北左河南山西陕西为北右关于此制, 《听雨丛谈所载颇详

是年   康熙三十年———引者注  五月  以直隶  山东为北左  河南  山西陕西为北右江南浙江为南左江西湖广福建广东为南右四川云南为中左广西贵州为中右从御史江蘩之请也今之顺天乡试之分北皿中皿实本于是

此规制只推行两科便被废止但至少已表明 北五省南五省之地理范围大体成型之后政策逐步向 分省取士演进至康熙五十二年 (1713) 癸巳恩

① 昆冈等奉敕撰光绪朝 大清会典事例》  卷九七八 理藩院·户丁》  “ 道光十九年”, 北京,  中华书局, 1991 18

② 清宣宗实录 )》 卷三五九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壬午北京中华书局, 1986 482

③ 筹办夷务始末》  卷四一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戊子清内府抄本32

④ 清穆宗实录 )》 卷二七八同治九年三月甲戌857

⑤ 清德宗实录 )》 卷五五〇光绪三十一年十月丙辰308

⑥ 张希清毛佩琦李世愉主编: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214 

⑦ 托津等奉敕纂修嘉庆朝 大清会典事例卷二八〇清嘉庆年间刻本

⑧ 清圣祖实录 )》 卷一五一康熙三十年五月辛亥678

⑨ 福格撰汪北平点校: 《听雨丛谈卷九 乡会试掌故一》,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193

168

中    国    史    研    2022

科会试遂成定制至乾隆元年 (1736), 分省取士之制继续微调大清会典事

乾隆元年议准顺天乡试将奉天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编北皿字号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编南皿字号谨案广东一省于乾隆六年改入中皿

此处 奉天指奉天府并非晚近之奉天省故不属于 北五省” 。 南皿所辖范围广东至乾隆六年 ( 1741 ) 被剔除故当指 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广五省至此, “ 北皿” “ 南皿” “ 中皿各定型为五省并沿用至清末废科举这或为此后清代官修文献中 南五省” “ 北五省两词之出现提供了制度依托

以上乃清代科举制之演进历程李大海于其文中推论 北五省”  称谓演化之关键阶段在 雍正末年到乾隆初年问题是此现象该如何解释文中言之不明且演化之节点李大海似亦无法进一步精确断代然而若从南北分闱角度观之此问题相当明晰, “ 北五省南五省两词在清代官修史料中之出现在时间上与直至乾隆六年方演化完备之科举 南北分闱相衔接其关键节点在于乾隆六年广东一省被剔除出 南皿”,  编入 中皿”。

然则何以乾隆六年作此调整笔者揣度或许此前广东计入 南皿乃承明之旧至乾隆时因高宗个性好完美均衡 如自诩所谓 十全老人” “ 十全武功), 多所建制北皿” “ 南皿” “ 中皿各调整为五省或与此相关更兼考虑 南皿中皿二者之财计平衡遂将农产丰厚兼有市舶之利之广东转至 中皿”, 以免 南皿独擅长江三角洲并珠江三角洲两大财计实力区

问题是 北皿” “ 南皿最终定型于乾隆六年然而查宫中档及军机处档雍正六年  (1728)   朱批已有   北五省   之说   此又该作何解释  如前所述   北五省所依托之 北皿自康熙年间便已定型南五省则直至乾隆六年广东被剔除出 南皿方才定型故雍正年间有 北五省之说似不足怪清代史料中的 南五省一词似皆出现于乾隆六年之后与制度演变时间相符科场条例


       ① 
张希清毛佩琦李世愉主编: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 217

② 昆冈等奉敕撰光绪朝 大清会典事例卷三四六 礼部·贡举》,

③ 李大海: 《清代 北五省地理概念考》。

粤海贸易于明清递嬗之际一度中衰康熙中乃渐次兴旺其后至乾隆朝虽小有起伏而对外贸易之利大抵仍盛  参见梁嘉彬  广东十三行考》,  台北  文星书店  1960   4779

尹继善于雍正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奏报:  “ 江省地方,  得雪七八分一寸不等,  米价甚平,  二麦皆播种。” 朱批: “ 北五省皆得盈尺瑞雪此寸余之雪恐未济于事。  来春雨泽,  当竭诚敬谨,  黾勉吏治,  以递天庥可也。” 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14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 186

清代 北五省南五省地理概念探源

169

乾隆六年议准———引者注  大理寺少卿周炎条奏  查向来因各省试卷到部日期迟早不一所以北五省试卷于十一月或十二月题结江南等十一省试卷于正月开印后题结……应请嗣后于北五省试卷题结之后将江南等省道里较近试卷磨勘事竣者亦定于十二月内题结

此亦可解释为何 南五省北五省之称谓往往仅在涉及乾隆年间的科场条例中方才同时出现大清会典事例

乾隆三十五年议准———引者注  将翰林读讲学士以下  部属评博以上  取文字入选者悉行夹单开列分南五省人员为一单满洲汉军及北五省省人员为一单

该规定出台后便加以实施如查 内阁大库档》, 礼部尚书兼管太常寺鸿胪寺事务永贵于乾隆三十六年 (1771) 七月二十八日所奏题为 乾隆三十六年顺天乡试将籍隶北五省边省人员与籍隶南五省人员分列进呈上述材料显是将 北五省南五省相对应而此处 边省一词或亦与科举制相关当指 中皿所辖区域即云贵等地处边陲开科较晚之省份如乾隆三十三年 ( 1768 ) : “ 前曾降旨令顺天乡试同考官南省人回避南皿卷北省人回避北皿卷边省人回避中皿卷。”

再如乾隆二十四年 (1759) 议准对于在围场中偷窃马匹者,  偷一二匹者发遣湖广江西、  江南等省,  交驿站充当苦差。  结合前文所引光绪朝  大清会典事例》 “ 先行枷号两月满日发往南五省,  交驿站充当苦差”  之句,  则  南五省当指 湖广江西江南”, 南皿所辖完全吻合而偷窃三匹以上  发遣云贵  两广极边烟瘴地区   也即发往   边省     中皿   所辖区域

此外,  官员履历中亦有将籍贯标为  北五省”  ,   此当与科举出身相关,   如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大清百官录:  “ 序班四缺例由北五省文生保送。”  

钦定科场条例卷五〇 磨勘处分上》, 《续修四库全书830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389

托津等奉敕纂修嘉庆朝 大清会典事例》  卷二六八13

《“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阁大库档案数据库》 ( 后文将简称 内阁大库档》), 登录号: 090928 - 001。 笔者按: 《内阁大库档登录号相当于 档案号”, 授权登录后依据 登录号查找对应的档案

④  中皿”  所辖之 边省”   虽相对于首都而言地方偏远,  且云贵等处开发亦较晚,  然而自乾隆六年广东改入 中皿所谓 边省事实上亦含括四川天府之厚并广东盐市之利,  或许这样的科举三区处理仍是相对较均衡的

光绪朝 大清会典事例卷三四七12

昆冈等撰: 《大清会典理藩院事例卷九九四 刑法· 盗贼一》, 方国瑜主编徐文德木芹郑志惠纂录校订: 《云南史料丛刊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371

170

中    国    史    研    2022

下记载之四缺分别来自山东平阴  顺天大兴  顺天宝坻   确属   北五省   范围  如徐赓陛 不慊斋漫存: “ 前建安县知县王佩文北五省人……南安县知县杨庆容广西人。” 可见, “ 北五省即便在晚清亦是专有名词当无异议故在官员履历中亦有出现成为约定俗成之用法

事实上唯有从科举制角度认识此问题方能解释为何明代便有 南五省之称如明人王士性 广志绎: “ 武当谓山阜高大非玄武不足以当之今其巨阪造天危峦逼汉,  良然。  然自天柱而外,  别无奇诡之观,  徒土木之伟丽尔。  当文皇造五宫时用南五省之赋作之十四年而成此殆不可以万万计者。”

文皇造五宫指永乐帝大修武当山宫观此记载中生活于嘉万时代的王士性将后出的 南五省一词套用于永乐朝因明代的 南五省一词当肇始于宣宗时期科考于宣德年间正式实行南北分卷之制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中卷包括四川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南直隶部分地区

诚如清代儒者秦蕙田所言: “ 分路取士之例宋金元已有之中卷之  则自明代始    广志绎   所涉   南五省   当指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广广东此或诚如李大海所指出的北直隶在明代地位较高有别于其他布政司不习称省   故而此处   南五省   亦不计入应天苏松诸府

清代中叶随着陕甘湖广实现分闱各省中额据 钦定科场条例分配如下 南皿   江南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贡监生———引者注   取中三十六名北皿   奉天  直隶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甘肃贡监生———引者注   取中三十六名。” 聚焦于陕西分省李大海认为: “ ‘ 北五省是雍正末年逐渐被官文书认同并正式作为统一的地理概念开始使用的但陕西分省却早在康熙初年对此可以从两

① 大清百官录 不分卷)》, 北京槐荫山房光绪三十三年刊本41

② 徐赓陛: 《不慊斋漫存卷六清光绪三十一年大通鹾廨刻本

③ 王士性著吕景琳点校: 《广志绎卷四 江南诸省》, 北京中华书局, 1981 88

④ 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一 南北取士 教北方附)》, 《续修四库全书828 156

]  秦蕙田:  《五礼通考》  卷一七五 嘉礼四八·学礼》,  文渊阁 四库全书》  139 ,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 235

李大海: 《清代 北五省地理概念考》。 明初袭元制于直隶中书省外复于各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逮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后中央罢中书省政归六部直隶之名遂不带中书省,  而地方行政单位虽其正式名称已于洪武九年改作 承宣布政使司”, 其俗称则渐由 行省更简称作 一字从而原本指涉禁中之 ” ( 篇海类编·身体类·目部: “ 禁署也汉以禁中为省言入此中者皆当察视不可妄也”, 参见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 汉语大字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 2010 2647 ), 其后语意渐次转作专指行政区划有如两汉之 ”。 而终明世南北两直隶犹未带 有清入关乃并直隶亦作一省虽其规制仍有别于其他布政使区 如顺天府特有府尹等)。 此则并非明之视两直隶特别而清乃改制盖与行政区划自元代起之演变有关

钦定科场条例卷一九 乡会试中额·各省乡试定额》, 《续修四库全书830 53

清代 北五省南五省地理概念探源

171

个方面来理解北五省’  概念的出现是基于康熙初年以前北方地区省级行政区划的情况或者说尽管在今天看来康熙初年陕西分省是无可辩驳的史实但在清代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陕西和甘肃仍可合而为一视之其实这也说明从明代以来北方地区即已形成的五个高层政区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于为何 在清代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陕西和甘肃仍可合而为一视之”, 李大海的上述解释稍显模糊不够明晰若从科举制沿革角度观之此问题豁然开朗。 《清稗类钞》 “ 乡试分编字号条载: “ 陕西乡试有丁字号则宁夏府也聿左字号合关内之叙州关外之安肃镇西迪化而统计之也聿右字号,  甘州、  西宁也……及陕甘分省乡试台湾割畀日本至两字号于是撤销。” 所谓 甘分省乡”,     陕甘分闱”,  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此乃清代科举史上之重要事件  康熙初年陕西虽然分省但陕甘取士并不分科直至光绪元年 ( 1875 ) 方才得偿所愿实现分闱   李大海断言陕西乃   旧省名沿用   在清代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陕西和甘肃仍可合而为一视之的主因当源于此而非其他解释

南五省北五省之称在乾隆朝之后屡有使用恐怕是科举制度影响地理概念的一大案例。   陕甘因未分闱导致在清代很长时间段内行政区划上已然分割之二省仍被视为一体亦是一例然并非个案再如雍正元年  (1723), 清廷下诏两湖乡试南北分闱造成重大影响, “ 不仅意味着湖北湖南在行政上基本分开从文化上也开

李大海: 《清代 北五省地理概念考》。

      徐珂  清稗类钞   稗二十一  考试类》,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17   6970

乾隆元年,  甘肃巡抚许容上书请求陕甘分闱,  被高宗驳回。  乾隆四年,  川陕总督鄂弥达再次提请分闱理由是陕甘分省后武举已分闱文举自然亦该如是又被否。  关于此事,  笔者臆测,  乾隆初年陕甘地方大员提请 陕甘分闱未果除诸多复杂因素外,  或亦与前文提及高宗个性好完美均衡相关:  既然乾隆六年将广东一省剔除出 南皿”, 编入 中皿”, 以达到 北皿” “ 南皿” “ 中皿各定型为五省之完美均衡则高宗势必不允 陕甘分闱”, 否则将破坏此种均衡态势

直至湘人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再提分闱, “ 奏请甘肃分闱乡试并分设学政” ( 参见 罗正钧

左文襄公年谱卷六同治十二年十二月甲申十日, 《续修四库全书557 678 左公此时被朝廷倚为股肱身居高位一言九鼎光绪元年清廷最终议准而以左宗棠为代表之湖南举子其科考之路则直接受益于两湖分闱

李大海: 《清代 北五省地理概念考》。

如苏、  皆属明南直隶)  分省甚早却一直未分闱,  或导致 江南、  江宁省”  字样在涉及科举等议题之文献中较为常见如前文提及乾隆时代 南五省亦囊括 江南省”, 然彼时苏皖名义上已然分省如顺治十八年已从江南布政使司析出左右两司后逐渐演化为安徽江苏两省 参见公一兵

江南分省考议》,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2 年第 ), 然贡院只设于江宁苏皖两省仍需合闱 见刘海峰 江南贡院的保存与演变》, 《厦门大学学报》 2018 年第 )。 嘉庆 重刊江宁府志载江南 贡院为上下江士子宾兴之所” ( 清嘉庆十六年修光绪六年刊本校勘记), 也即迄此时安徽士子仍需至江南贡院乡试同治十一年李鸿章 四月二十四日上曾相》  :  “ 吴绅公呈求苏皖分贡院甚坚”, 《九月二日复吴仲仙漕帅苏皖分闱之说人各异词兹两江贡院既存,  毋庸再议” ( [ 李鸿章: 《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卷六, 《续修四库全书1553 453、 461 ), 说明呈请分闱失败

172

中    国    史    研    2022

始分开了两湖分闱为此后湖南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奠定了坚实基础进而改变了三湘地区在近代中国之地位而湖南单独设置巡抚始于雍正二年 (1724), 时间上与湖南湖北分闱政令相衔接也即郭嵩焘 五贤祠碑记中所言 湖南之建行省自分闱始

北五省 再探 河北五省

李大海 清代 北五省地理概念考一文在考察 北五省”  沿革时未提及河北五省一词似乎对之未及详论窃以为爬梳官修史料中该词之用法或有助于理解 北五省一词下试析之雍正 浙江通志

又奏称河北五省风气高燥仓谷数年不坏存七粜三之法尚可遵行若江淮以南地气卑湿通行存七粜三则南方数省每至数年必有数百万石霉烂发变之谷有司惧罪往往以既坏之谷抑派乡户强授富民……至河北五省倘遇岁歉听各州县详明上司不拘粜三之例

清朝文献通考指出

乾隆二年———引者注  又酌定北五省烧锅躧曲之禁  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奉上谕禁止烧锅一事……今思禁止烧锅乃关系民生日用之事督抚大臣所当悉心筹划者著交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督抚具奏……民间私开烧耗费粮食向经屡行禁止我皇上广询博访察两用中令河北五省督抚各就地方民生日用之情形据实陈奏

此记载可与实录相对应   清高宗从存储粮食  与民生息的角度下旨禁止烧锅酿所谓 河北五省督抚”, 《清朝文献通考分别记录了直隶总督河南巡抚陕督山西巡抚山东巡抚并详载其在辖区之举措时在乾隆二年 ( 1737 )。显然, “ 河北绝非现今之河北省区划而是指华北的五个省份比对上述两条记载

    段伟  清代湖北  湖南两省的形成———兼论分闱与分省的关系》,  清史研究  2009 年第

郭嵩焘: 《郭嵩焘诗文集》, 长沙岳麓书社, 1984 523 刘范弟认为雍正三年湖南设立提督学政标志着 湖南省政已基本完整独立”。 参见刘范弟 湖南建省考疑》, 《湖南社会科学》1992 年第

李卫修沈翼机纂雍正 浙江通志卷七八文渊阁 四库全书521 30

乾隆官修:  《清朝文献通考》  卷三〇 征榷考五· 榷酤》,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8 5125 。

实录所载稍异,  然亦提及 河北五省”: “ 夫欲使粟米有余,  必先去其耗谷之事。  而耗谷之尤甚者,  则莫如烧酒烧酒之盛行则莫如河北五省夫小民日营其生稍有锱铢,  辄以纵饮为快。”  参见 清高宗实录 )》 卷四二乾隆二年五月丙申752

清代 北五省南五省地理概念探源

173

可推断, “ 河北五省便是 北五省”, 指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此五省恰恰涵盖华北之大部分且由河南陕西两省亦在内视之河北五省不必定指其在黄河以北亦不过以其核心概念概括之而已

贾长宝通过研究徐元文 斗酒诗所载清初 北五省名酒认为这些 地名酒以直隶地区出产最多而明清两朝最知名的蓟酒沧酒与潞酒分别产自今天津河北与山西   亦属前文所引史料中乾隆帝严行禁酒禁曲之   河北五省   范围   祁阳县志载乾隆十八年 (1753) “ 奉上谕各省营驿及驻防标营马匹向例俱令出口采买……嗣后直隶等北五省仍照例出口采买外其江浙各省营驿需马,  即着就近在本省及邻省买补所有购买口马之例着停止翻检官修典籍雍正十三年

(1735)   亦有   河北五省   一说      清会典   中亦有对应之记载      清实录   河北五省之说但于实录里似乎仅出现过两次分别是雍正十三年和乾隆二年故可能乾隆六年南北分闱最终定型后官修史料中 河北五省便简称 北五省。  此现象或与李大海所言  朱批谕旨》  将奏折原件中的诸多不同称谓一律改为北五省动机类似

爬梳官修史料似仅在雍正末年和乾隆初年有 河北五省之说原因为何如前所述南北皿所辖省份至乾隆六年最终定型这便是为何查汉文 清实录》,

此外有清一代各地建有 北五省会馆”, 少量遗迹尚存如位于湘潭的 北五省会馆”, “ 北五省指山西河南甘肃山东和陕西。  而始建于清乾隆末年,  坐落于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瓦房店的 北五省会馆”, 北五省称谓似有两说一指 ”, 即陕西山西甘肃山东河南 参见梁晓泉 浅析紫阳北五省会馆正殿壁画武将造型》, 硕士学位论文西安美术学院, 2014 ); 亦有 一说即陕西山西直隶山东河南五省 参见窦梓月 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艺术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 2016 )。 故此至少民间在 北五省一词之使用上仍有含混所指代的五省略有出入,  关键似仍在直隶与甘肃:  不计甘肃而计直隶者盖视陕甘一体 延明代概念却又视直隶作省,  计甘肃而不计直隶者,  则分隔如新却又排直隶如旧

贾长宝: 《浅谈明清时期北方地区的诗酒文化》, 《贵州文史丛刊》 2018 年第

王兴亚对清代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的酿酒业有过考察并将上述五省统称为 北方五省”。

参见王兴亚 清代北方五省酿酒业的发展》, 《郑州大学学报》 2000 年第

④ 李莳修旷敏本纂乾隆 祁阳县志卷三乾隆三十年刻本32

⑤ 清朝文献通考卷三五 市籴考四》, 5186。

⑥ 清朝通典卷一三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7 2098

李大海: 《清代 北五省”  地理概念考》。  ,  笔者揣度,  此前官修典籍中习称 河北五省”  或多少包含直隶本位主义之因素后因科举制度影响地理概念改称 北五省”  确实更精确些。  盖因用  河北五省作概括至少对河南陕西两省而言不太精确 河南省大部分地方在 ”, 如南阳府汝宁府陕西地理位置则在黄河大弯曲之南,   故亦不算河之北:  事实上山西省古称河东,  亦不尽属古河北之地),  但猜测该名之习用原本亦不以力求精确为要,  正如徐州、  安庆等江北或淮河流域一度也归属 江南布政使司”, 并未严格要求这些区域需在长江以南故此, “ 河北五省或乃 大河北”  概念当与 大江南涵盖苏北皖北等地之现象类似

174

中    国    史    研    2022

南皿  一词在实录中直至乾隆六年方才出现   因直到此时  制度方才完善  乾隆后官修史料中该词则有被 南五省取代之势。 “北皿一词亦如是在实录中直到乾隆五年  (1740)  方才出现   此后  该词连同   河北五省   一词似皆有被   北五省取代之势换言之, “河北五省之后或约定俗成为 北五省兹举数例

1. 奏为北五省仓谷运京流弊滋多请旨饬停以安民心事朱批户部议奏

2. 天子英明于守土文武诸臣功罪信赏必罚衮钺昭然军律加严贼势益蹙楚豫接壤之区又得重臣统率北五省东三省彍骑精兵屯扎要害粤寇断无北窜之虞

3. 山居之民贫而强性好乱而暴易动难静耐寒苦乐杀戮嗜利无耻识见渺小齐心持久愚而顽也江西广西是也平原之民忠信敦大北五省是也水滨之民富而弱性好文而诈易骄难俭好浮华崇虚诞机变无信举动阔大心不齐不能持久巧而狡诈也湖北是也四不像而不文不武一无所用者饶州也滨海之民嗜利好乱反复无常广是也

上述三则皆是宣宗朝及后之史料第三条记载中汪士铎提及之 北五省当与 河北五省重合,  或因主体部分位于华北平原,  故汪氏将其辖区内百姓归入平原之民”。 此外道光年间人士鲍源深 补竹轩文集所载坐实了彼时 北五省之范围

然则今日东南大局固不能不藉团练为补救之方而臣统天下全局筹之窃以为宜亟亟防维者尤在西北也北五省中河南时遭捻患现奉谕旨地方官绅自必认真办团若山东为捻匪近伺之区亦粤匪旧窜之地应与河南一律迅办直隶与东豫两省接壤距江皖亦非甚远畿辅重地尤不可不未雨绸缪至于山陕地据上游为京师西路最要屏落七八年来东南不靖而京师得以安然无忧者山西无事也山西接界河南陕西接河南并界四川河南捻氛迭扰山西已当预事先防况近来川中贼势蔓延万一扰及川北陕西必为之震震动则山西  直隶岂能安处无忧

由鲍氏上述论述可 北五 次第包括河 西 西

① 清高宗实录 )》 卷一四六乾隆六年七月己巳1101

② 清高宗实录 )》 卷一一七乾隆五年五月辛酉709

③ 奏为北五省仓谷运京流弊滋多,  请旨饬停,  以安民心事》,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三日,  《清代宫中档奏折及军机处文件折件资料库》, 故宫文物统一编号故宫 112724; 档案编号: 405006688。

④ 贾臻: 《退厓公牍文字卷三 河南府任》, 道光咸丰间躬自厚斋刻贾氏丛书甲集本65

⑤ 邓之诚辑录: 《汪悔翁 士铎乙丙日记》  卷二 江宁汪士铎梅村原稿》,  沈云龙主编: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13 辑第 126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67 53

⑥ 鲍源深: 《补竹轩文集卷一清光绪十三年刻本14

清代 北五省南五省地理概念探源

, 《节相壮游日录》  

175

俄国幸而得此而再益之以心力不第东三省全归掌握已也北五省 谓燕关陇并奉黑为八省皆俄弁练兵地也亦必折而入于俄

同书又提及 总之俄早定蚕食中国之计满洲蒙古及北五省必将据以为己有故李鸿章所言 北五省关陇”, 此说乃计入直隶山东山西陕甘而不计河南异乎前此或不计直隶或不计甘肃者北皿所辖 直隶河南山东山西、  陕西”  五省之地理范围已有出入。  疑此因偶有脱误,  或泥于省之称遂乃不计河南之故以局势言之或亦因河南相对危机较小

再如 清朝续文献通考提及乾隆九年 ( 1744 ) 议准: “ 河南三教堂中设佛圣人三像总计豫省约五百九十余处……豫省界连燕赵秦晋北五省风气相类三教堂亦所在多有惟南中罕闻。” 清朝续文献通考虽涉乾隆九年事但其成书则至清末此条中提及界连豫省之 燕赵秦晋”, 视作与豫乃 风气相类”, 则所谓北五省明确包含 亦可确定此处盖视 关陇一体而并作 以称之除未与豫省相界之齐鲁不曾及外其他则与 北皿所辖相符

尽管官修史料中, “ 河北五省一词逐渐被 北五省取代河北五省之说在私人纂修之野史笔记中依然零星可见如成书于乾隆末至嘉庆初年的 阅微草堂笔记: “ 明季河北五省皆大饥至屠人鬻肉官弗能禁有客在德州景州间入逆旅午餐。” ④  德州在山东景州即 景县”, 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南与山东省德州市毗邻确属 北五省范围

前文爬梳史料以明清两朝 南北分闱入手试对清代 北五省南五省地理概念之源流问题作简要察考李大海于 清代 北五省地理概念考一文中认为: “ 北五省之出现 既是明清时期高层政区不断调整的结果也是南北方区域社会发展差异日益明显的反映;  随着民国初年政治形势变化和新地理概念的出现, ‘ 北五省一词最终消失于历史舞台然而若将 北五省概念结合他文中尚未论及之 南五省一词加以考察则上述观点或可加以补充综合本文所述

① 李鸿章: 《节相壮游日录卷下清光绪二十二年刻本22

② 李鸿章: 《节相壮游日录卷下22

③  刘锦藻撰: 《清朝续文献通考卷八九 选举六》,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7 8489。

④  纪昀著韩希明译注: 《阅微草堂笔记卷八 如是我闻二》, 北京中华书局, 2014 521

⑤ 李大海: 《清代 北五省地理概念考》。

176

中    国    史    研    2022

清代官修典籍中 北五省一词当肇始于科举制之南北分闱, “ 明清时期高层政区不断调整的结果或系背后间接因素之一

此外李大海认为 北方似乎一直缺乏类似江南一类的用来描述自身范围的地理概北五省的运用或许可以被认为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此种缺失的表现”, 并将 北五省一词的出现认定为是 南北方区域社会发展差异日益明显的反映然而诚如前文所述既然 北五省一词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与 南五省” “边省称谓并存对立那么北方似乎一直缺乏类似江南一类的用来描述自身范围的地理概念北五省的运用或许可以被认为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此种缺失的表现等角度阐述或尚可商榷

当然此议题从 南北方区域差异性及其社会发展不平衡性角度仍可继续加以探讨盖因明清科举之南北分闱一定程度上亦是南北方区域社会发展差异之反映因此地理差异南北分闱与 北五省概念的形成之间恐怕并非单纯的线性因果关系更可能是诸因素互动之结果

北五省一词的消失或亦如是李大海认为政治基础的崩溃和随之而来的省级政区调整都应是造成  北五省  概念消亡的根本原因   此结论当犹有疑义  其鸿文中未探讨 南五省称谓之存在因此忽略了从科举角度来阐释该问题民国时期 北五省南五省两词逐渐消失这一历史现象或有诸多复杂因素介入,  然其肇因当不难理解两词因科举而生亦因之而废随着晚清废科举南北分闱不复存在两词逐渐成为历史名词即便短期内偶有沿用最终依然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侍卫制与清代中枢政治” 19FZSB058阶段性成果承蒙匿名审稿专家提出宝贵意见谨致谢忱


      ①  
李大海: 《清代 北五省地理概念考》。

②   笔者揣度,  李大海似乎认为因江南经济发达,  先产生了俗称  江南”   一词,  而北方欠缺惯称,  故出现北五省一词与之对应然前文所述之 河北五省”, 查考史料可知, “ 河北一词亦相当古老至先于后人界定之 江南 长江下游南岸太湖及其周边 一词产生南五省”  诚可谓作以江南省为核心之大江南区域唯此名既立亦可见南北双方皆由含混指涉之 江北河北 行政区含部分黄河以南又排除部分江北区域)”、 “ 江南 行政区含部分江北之淮河流域转而以南北皿划分之较明确之 北五省” “ 南五省之称谓出现毋宁与针对省级行政区再作上一层划分之南北皿更为相关。  江南一词的概念界定与含义变迁可参见冯贤亮 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10

③  李大海: 《清代 北五省地理概念考》。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