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康乾盛世”问题引发的困惑
“康乾盛世”问题引发的困惑

 

 

“康乾盛世”问题,无论对研治清史的学人来说,还是对社会上更大范围的人来说,皆是一个长期以来受到很大关注的问题。此一问题之所以受到如此大而广的关注,既与学术探讨有关,也与其他各种诉求有关。大体而言,这些关注与诉求包含了历史叙述、价值评判、道德情感、现实关怀诸多面向。而在长期、广泛的关注中,大家既形成了一些共识,又存在着很多的分歧,甚而呈现针锋相对的观点。可以说,对“康乾盛世”问题的关注,既深化和推进了对康乾时期、清代乃至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和认识,同时也由此引发了一些困惑。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演进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朝代或历史时段,由于关涉到朝代更迭、满汉民族、统治方式、中西接触,以及近代化或现代化诸多问题,有清一代遂显现出更为复杂、更为多面的状态,大家的认识也随之异彩纷呈、众说并存。而在各种认识和观点的交流、交锋与激荡中,一些需要进一步厘清的问题因之凸显出来。  

其一,“康乾盛世”作为一个概念或名词或说法能否成立?一般来说,将康熙、乾隆或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作为一个重要的时期来认识、研究,大家基本没有异议,也确实认为这一时期是清代抑或中国古代历史上值得关注的时期。问题是,用“康乾盛世”能否涵盖这一时期的特点和内涵?有的论者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等方面出发,认为康乾或康雍乾时期是一个鼎盛时期,可以称之为“盛世”。有的论者则从专制集权的高度强化、文字狱的多发和残酷、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方国家等方面出发,认为康乾或康雍乾时期不仅难以称为“盛世”,甚而是嘉道时期衰落、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导源或阻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发展。还有论者既大体肯定“康乾盛世”,但也注意到其间存在的问题;或大体否定“康乾盛世”,但也指出其间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这些认识和观点,皆有自己的立论依据。然而,彼此立论的标准,则是不太一致的。  

  其二,认识“康乾盛世”的标准是什么?论者以上对“康乾盛世”的认识和观点,尽管各自有自己的立论依据,也不乏评判的标准,但争执的关键也正在于此。或者说,大家之所以对“康乾盛世”问题存在争执、意见分歧,原因就在于彼此评判的标准不一致。这就不免形成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的局面,也就不能形成大的共识了。那么,究竟是将“康乾盛世”放在清代的兴衰还是放到中国古代的演进历程来看?是将“康乾盛世”就自身的发展还是与同时期的西方对比来看?是用经济、科技的指标还是用其他指标来评判?或者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综合评价?如此等等,就需要慎重考虑了。但不管做何取向,似乎应遵循一个前提,那就是无论就“康乾盛世”论“康乾盛世”,还是以“康乾盛世”与整个清代、中国古代不同发展阶段、同时期的西方等做对比,皆应基于同样的标准或一系列标准。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交流、对话、辩论,否则只会各说各话、纷争不已。因此,标准的厘定便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了,恰恰相反,这是一个亟需重视、解决的大问题。  

其三,对“康乾盛世”问题应持什么样的态度?与评判标准问题相应,研究者或关注者对“康乾盛世”问题持何态度,或者说出发点何在,也非常重要和关键。大致说来,对“康乾盛世”关注者,有学术层面的探讨,有自我兴趣、情感的表达,有现实关怀的考量等等,不一而足。凡此种种,清代如此,近现代如此,当下亦如此。关注面广是件好事,但问题在于,不同的关注面似不应混合在一起,不然,就会剪不断理还乱了。看上去是在讨论同一个问题,实则“同床异梦”。个人意见和观点的表达是自由的,他者不应强求和抹杀;同样,自己也应充分尊重他者发表意见和观点的自由,不应对与己意见和观点不同者立意排斥、甚至恶意攻击。建立在自由、平等、善意基础上的争鸣和讨论,才更有利于问题的深化与推进,思想的碰撞是有必要的。  

或许,关于“康乾盛世”问题短时间内不会形成定论,甚至将来很长时期也不会形成定论,但这并不是坏事。因为,随着大家对史料文献的不断发掘、解读、整合,以及中外学术文化交流的扩大、深入、提升,认识会越来越深刻,视野也会越来越开阔;而且,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的观念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新问题的提出,自然需要不断地加以审视。但无论如何,“困惑”的凸显和衍生,需要当下的学人或社会大众予以认真对待。简单化、“一言以蔽之”式的思路,显然是于事无补的,而建基于专深、综合、立体上的多角度、多层面、大视野的研究和讨论,才更有益于问题的突破,这无疑需要长期的、更多人的潜心研讨和努力。  

保守一点地说,对“康乾盛世”问题,是很难一下子就定性为好或坏、是或非的。鉴于此一问题的复杂性,似乎实事求是地进行细致、深入的探究,既不故为誉美,也不故为贬抑,而综合、动态地加以体认,切实总结其经验、吸取其教训,仍不失为一稳妥的取径。  

(资料来源:本文由作者提供,中华文史网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