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对曾国藩评价的争论
对曾国藩评价的争论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由于他积极参与扑灭太平天国运动的烈火,在对外问题上屈辱软弱,建国以来学术界一直把他当作反面人物,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近来有的研究者认为,曾国藩的一生极为复杂,应作具体分析,不宜一棍子打死。提出了值得注意的新观点。

  

  镇压太平天国应负何种罪责

  有些论者提出,对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一事,应作具体分析,不宜责之过苛。太平天国运动的前期,作为一场反对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而爆发的农民革命,无疑是正义的。但它的后期却发生了腐化蜕变,对广大人民的骚扰事件屡有发生,对孔子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简单否定。而曾国藩正是打着“爱民”,以及全盘肯定孔子学说的旗号来剿杀太平天国运动的。曾的立场与行动,与太平天国后期所出现的错误,多少有些关系。其次,曾国藩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借“夷兵”以“助剿”,这是事实。不过,太平军也曾试图以其教谊与外国势力联系,希望得到它们的支持。曾国藩既然与太平军处于敌对状态,他的这一举动是不足为奇的。更何况,他在这个问题上,比清政府中的其他人,还是比较谨慎的。史籍中有这样的记载:“俄罗斯、美利坚皆请以兵来助。公议以为宜嘉其效顺。而缓其师期。及同治元年,英吉利、法兰西又以为请,公又议为宜申大义以谢之,陈利害以劝之”。

  另一种意见则坚持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集团,确实犯过一系列错误,表现出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性,但决不能作为开脱曾国藩罪责的依据。曾国藩千方百计镇压农民运动,手段残忍,有大量文献资料可以作证。论者们不去科学地加以揭示,反而为之辩白,其方向是错误的。

  

  天津教案问题的是与非

  一八七○年,因天津望海楼的法国教堂拐骗人口、虐杀婴孩、开枪伤害中国公民等,激起民愤,爆发了天津教案。曾国藩在受命处理此事过程中,以中国的屈辱而告终。对此,有的论者认为,以天津教案指责曾国藩是汉奸、卖国贼,这是罪有过当的。首先,曾在处理时,虽有向法、英妥协的地方,但也作过有力的抗争。如:在他的执意坚持下,拒绝了法国提出的无理要求,使天津府县免作刀下之鬼。同当时其他教案相比,天津教案使清政府蒙受的屈辱是最小的;其次,天津教案作为一次屈辱外交,主要是由于清政府国力太弱,无法同法、英抗衡所致,并不是曾国藩甘心情愿这样干的。他在给别人的信中叹过这样的苦经:“中国兵疲将寡,沿海沿江毫无准备”。再次,在天津教案中,一意妥协投隆的是以慈禧为首的清朝廷,如:他们派出崇厚出使法国赔礼道歉。为了取悦洋人,不听曾国藩的建议,将天津府县从重遣戍。

  另一种意见认为,在天津教案处理过程中,曾国藩的卖国行径和汉奸面目,暴露得是够充分的。据《曾国藩奏稿》和《曾国藩书札》等记载,当他受命处理教案之初,就认为“此次各国既伤多命,断难再认理屈”,表示出偏袒洋人的基本态度;当他一到天津,就定下了所谓“严拿凶手”,“以慰各国”的媚外卖国方针。他还不顾舆论的反对,将天津府县送刑部治罪,以讨好洋人。

  

  洋务运动中的功与过

  有的论者提出,曾国藩倡导洋务运动的功绩不应一笔抹煞。理由是,从他发起这场运动的目的看,主要是为了“富国强兵”,使清政府具有抵御列强侵略的能力。曾国藩说过:“使西洋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从这场运动的实绩看,虽然并不辉煌,但毕竟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成第一个军械所、机器制造局,建立了第一个翻译馆,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并使中国由闭关自守转向对外开放。

  另一种意见却认为,对曾国藩办洋务,评价不宜过高。他的主要目的毕竟是为了“借师助剿”,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朝的腐朽封建统治。

  

  (资料来源:《解放日报》19870125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