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抱薪救火
  • 拼音:bào xīn jiù huǒ
  • 解释: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火上浇油、饮鸩止渴
  • 反义词: 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
  • 例子: (1)上个月他因旷课,考试没有及格,你不帮他补课,还约他跳舞,这不是抱薪救火吗?(2)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也加进去,你简直是抱薪救火?
  • 用法: 抱薪救火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灾祸。
  • 结构: 连动式成语
  • 典故: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釐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釐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釐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 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但是,安釐王不肯听从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屈膝求和,这样过了没多少年,魏国终于被秦国灭亡。 后来,抱薪救火用来比喻想消灭灾害,但使用方法不当,反而使灾害扩大,变得更严重了。 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