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杯水车薪
  • 拼音:bēi shuǐ chē xīn
  • 解释: 杯水:一杯水;车薪:一车柴草。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对解决困难作用不大。
  •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杯水救薪、无济于事
  • 反义词: 力济九区、绰绰有余、立杆见影
  • 例子: 有新债未动毫分的,除了承许夏鼎三十两外,大有杯水车薪之状。(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四回)
  • 用法: 杯水车薪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分句;表示力量微小不能解决问题。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典故: 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子生活的时代,诸侯之间战争不断,百姓遭受暴虐的统治。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为主导思想,主张推行王道,反对霸道,呼吁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实施仁政。他带着学生,到过齐、宋、邹、鲁、滕、梁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孟子希望实施仁政的主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的要求,但在当时诸侯混战的条件下是难以推行的。 有一次,他的学生就宣扬仁究竟有没有用提出疑问,孟子回答说: 仁一定能胜过不仁,这就好比水一定能扑灭火一样,是不容置疑的。现在有些行仁的人,好像用一小杯水去救一车柴草燃烧起来的火焰,那当然是不会成功的;如果因为这杯水没有扑灭火焰,就认为水是不能扑灭火的,那么这些人实际上就和暴虐不仁的人相同了,结果连他们原先已行的一点点仁也会消失的。 孟子用杯水虽然不能扑灭车薪之火,但水毕竟能灭火这个浅显的道理作比喻,说明仁一定会战胜不仁。然而,尽管他奔走几十年,还是没有能够在诸侯中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后来,杯水车薪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 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