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博而不精
  • 拼音:bó ér bù jīng
  • 解释: 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 色彩: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精而不博
  • 反义词: 博大精深
  • 例子: 他是博而不精的读书人
  • 用法: 博而不精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知识或能力。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郑众是东汉时著名的经学家。他对《周易》《毛诗》《周礼》等经学著作都很有研究。由于他学识渊博,在士大夫阶层中很有名气。 光武帝建武年间,皇太子刘疆和山阳王刘荆因为仰慕郑众的才名,特请光武帝的女婿、虎贲中郎将梁松带着重金去笼络郑众。 郑众得知梁松的来意,拒绝说:皇太子是君位的继承者,山阳王贵为诸侯,按规定不能私交宾客,恕我不敢从命。 梁松见郑众如此不识抬举,对郑众大加威胁。郑众不为所屈,仍严辞加以拒绝。 梁松回去向太子和山阳王作了禀报。两人听了,不知郑众为何要坚决拒绝,无奈之下,只得作罢。 不久,梁松因犯罪而被撤职查办,死于狱中。不少与梁松有牵连的人也受到了惩罚。郑众因为坚决拒绝了梁松的笼络,所以一点也没受到牵连。 过了几年,郑众出仕做官。他做过越骑司马,曾受命出使匈奴。后来又升任武威太守,很有政绩。 在从政之余,他仍致力研究经书,经常给年轻人讲解各种经书,并花了很大精力为《左氏春秋》作注。 郑众的《左氏春秋注》完成后,很快就流传出去。当时,另一位经学家贾逵也著了一部《左氏春秋注》。两部书各有千秋,同样受到学者们的好评。 那时最著名的经学大师是马融。马融的声望比郑众和贾逵高得多。他曾对《周易》《尚书》《诗经》《论语》《老子》等名著作过注,他深入研究了《左传》后,也曾准备写一部《左氏春秋注》。但他认真读了郑众和贾逵的两部著作后,评议说: 贾逵的注本精而不博,而郑众的注本博而不精。要是把两个注本合起来,那就既精又博了。现在既然有了这两个并存的注本,我就没有必要再作注了。 后来,马融果然没有再给《左氏春秋》作注。 博而不精这一成语,后常用来形容学识广博而不精深。 成语出自:《后汉书马融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