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补阙拾遗
  • 拼音:bǔ quē shí yí
  • 解释: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 出处: 《晋书 张轨传》:“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辅弼以补阙拾遗。”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拾遗补阙
  • 反义词:
  • 例子: 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阙拾遗。(《明史 孙磐传》)
  • 用法: 补阙拾遗作谓语、宾语;指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典故: 西晋后期,汉常山景王张耳第十七代孙张轨占据凉州,很有声望。张轨死后,世子张寔继承了他的位置,晋愍帝下诏书封他为西中郎将、凉州刺史、西平公,统率西凉州兵马。 张寔希望像他父亲一样,把西凉治理得很好。当时西凉连年大旱,百姓闹饥荒,张寔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有些事情没有做好。于是下令:我常常羡慕有人劝戒,来弥补我的不足。从今以后,凡是当面批评我的过失的,我将用帛(一种素色的丝织品)来酬谢他;用书信指出我的过失的,我用竹筐装着锦绣报答他;在市集上指责我的过失的,我将送给他羊和米。 命令下达后,马上有一个叫隗瑾的下属进谏说:圣明的君主都在朝廷设置谏官来纠正不符大理的事,并且依靠辅佐的大臣拾遗补阙。现在事情不分大小,全由主上一人决定,臣僚们由于畏惧主上的威严而不敢不服从,事情无论好坏全归到一人身上,下属无法分担责任,这样,即使赏赐千两黄金,也不会有人进谏。 张寔认为隗瑾说得有道理,给了他重赏。 由于张寔虚心听取意见,凉州很快得到大治。 阙,通缺。后来,成语补阙拾遗用来形容补录遗漏、缺失的内容。 成语出自:《晋书张轨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