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不寒而栗
  • 拼音:bù hán ér lì
  • 解释: 寒:寒冷;栗: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毛骨悚然、提心吊胆、胆战心惊
  • 反义词: 无所畏惧、临危不惧
  • 例子: 想到他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真教人不寒而栗。
  • 用法: 不寒而栗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想到、听到或见到令人恐惧不安的。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典故: 西汉的时候,有个名叫义纵的人。他出生低微,年轻时不务正业,与一伙市井之徒靠打劫为生。官府几次搜捕,都未能将他抓到。 义纵有个姐姐义姁(xǔ),善于医道。一次,太后召她去治病。义姁妙手回春,太后十分宠幸她,就不顾义姁的反对,向汉武帝推荐义纵做官。武帝便把义纵召进宫来,让他做了上党郡县令。 强盗出身的义纵对官场的黑暗了如指掌。他上任后,办事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他的政绩被评为全郡第一。 不久,义纵又调到长安做县令。他办案一视同仁,决不姑息迁就。有一次,太后的外孙修成君的儿子犯了法,义纵毫不留情,把他逮捕法办。武帝知道后,很欣赏义纵这种秉公执法的态度,就提升他为河内郡(今河南武陟西南)都尉。 义纵到河内上任。他听说当地有一个姓穰的恶霸,仗着有财有势,平时常常欺压百姓,作恶多端,就派官兵将他满门抄斩。百姓知道后,奔走相告,欢欣鼓舞。从此,河内的风气有了很大的好转,义纵也因此升为南阳太守。 南阳有个名叫宁成的豪强地主,他有1000多顷土地、几千万钱的家产。他出门时排场很讲究,超过了太守。但听说义纵要来做太守时,竟然也吓得亲自到城外迎接。义纵并没有买他的账,查出了许多宁成及其家属还有其他豪强地主的罪行,下令逮捕他们。宁成等几个豪强地主被迫逃到异乡,家产也全被没收。 公元前119年,武帝任命义纵为定襄(在今内蒙古)太守。定襄经常发生动乱,监狱里人满为患。义纵上任后发现,许多犯人及其家属都贿赂官吏,就下令把行贿舞弊者和有关罪犯共400多人全部处死。从此,定襄城的官吏百姓每每提起义纵的名字都会感到不寒而栗。 公元前117年,义纵在任右内史时得罪了武帝,误抓了武帝的使者杨可,武帝便以抗旨的罪名将他处死。 后来,人们就用不寒而栗这个成语,来形容极其恐惧。 成语出自:《史记酷吏列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