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不屈不挠
  • 拼音:bù qū bù náo
  • 解释: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 色彩: 褒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视死如归
  • 反义词: 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 例子: 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先人曾跟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 用法: 不屈不挠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顽强。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典故: 汉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秋天,国都长安的百姓纷纷传说洪水将至。一时间,人心惶惶,城中大乱。 汉成帝听说后,忙召集群臣商议。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没有得到确实的消息,就相信传言,劝皇上、太后和妃子们到船上去,叫吏民们到城楼上去。大臣们都表示同意。 可是,只有宰相王商表示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在一天内淹没全城,肯定是谣言。他劝皇上不能冒冒失失地命令官吏和百姓们上城楼,否则,百姓一定会更加惊慌。 果然过了一会儿,长安城就恢复了往常的平静。原来,发大水之谈根本是无稽之谈。成帝见王商能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而不受别人影响,对他非常赞赏;而对王凤听信谣言,惊惶失措的行为很不满意。王凤因此对王商怀恨在心。 王凤的亲家杨肜在琅琊任太守时,因为治理无方,使这个郡灾害不断。王商得知后,不顾王凤的再三求情,还是奏请皇上罢免了杨肜的官职。王凤对王商更是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 于是,王凤就经常在成帝面前诬陷王商。终于,成帝相信了王凤的话,罢了王商的宰相职务。 《汉书》的作者班固评论说:王商为人朴实、性格不屈不挠,因此招惹了不少冤家,最后终于丢了官。 后来,人们用不屈不挠这个成语,来指在困难或恶势力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成语出自:《汉书叙传下》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