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出人头地
  • 拼音:chū rén tóu dì
  • 解释: 原意是让这个人高出一头。后形容超过一般人或高人一等。
  • 出处: 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高人一等、崭露头角
  • 反义词: 相形见绌、庸庸碌碌
  • 例子: 孙俊英见人家看得起,能出人头地,一呼百应,好不威风自在。(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 用法: 出人头地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前途。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典故: 北宋时,四川眉山一户姓苏的人家,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足月的男婴降生人世。这就是我国大文豪苏东坡。 父亲苏洵不问家事,常年在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小苏轼的学业。每当听到古今兴亡成败的大事,小苏轼总能三言两语扼要地讲出其原因。 有一次,他谈到东汉《范滂传》,看到忠心耿耿的范滂与为害国家的宦官作斗争,最后冤死狱中,不禁慨然发出长叹。他问母亲:今后,如果我做范滂,娘亲能同意吗?母亲回答得也很有意思:你能做范滂,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等到苏轼近20岁的时候,已经广泛地精通了各种经文史书,每天坚持写作,数千言挥笔立就。 他特别爱好贾谊、陆贽的文章,后来读到《庄子》,由衷地叹服说:我以前有口不能说,现在看到了这样的好文章,心中就来灵感了。 嘉祐二年,苏轼参加礼部组织的考试,在文章中谈到朝廷的刑律不只是惩治腐恶,更要奖赏忠厚。主考官欧阳修看到后非常惊喜,很想定为第一,但又怀疑是自己门客曾巩所写,为避嫌疑而定为第二。接着用《春秋》的义理来复试,苏轼考了第一。 在金殿由皇帝亲自出题面试又获高中后,苏轼拿着自己写的文章去拜见欧阳修。欧阳修笑着对梅聖俞说:我们应当避开这个人,他将来是会出人头地的。 在场的人开始听着还不相信,颇有些议论纷纷,但时间长了,大家才信服了。 后来,出人头地这个成语,用以指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 成语出自:《宋史苏轼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