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处之泰然
  • 拼音:chǔ zhī tài rán
  • 解释: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 色彩: 褒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泰然自若、从容不迫、无动于衷
  • 反义词: 惊惶失措、惊慌失措、六神无主
  • 例子: 大赤包听出瑞宣的讽刺,而处之泰然,她尖声的咯咯的笑了。(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八)
  • 用法: 处之泰然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面对困难与变故的态度。
  • 结构: 补充式成语
  • 典故: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曾教过几千名学生,其中最出色的有七十二个,颜回就是其中的一个。 颜回家中很穷,但他并不认为自己穷而低人一等。他安贫乐道,品格高尚,深受孔子的赞许。 有一次,孔子对其他学生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呀!他用一个竹筐子吃饭,用一个竹瓢喝水,住在那么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他却照样活得那么快乐!他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呀! 这段话,记载在《论语雍也》中。到南宋时,著名学者在为《论语》作注释时,在这段记载后面注道: 颜回的家境贫困到如此地步,他却能处之泰然,真是不容易呀! 后来,处之泰然这一成语,常用来形容对待困难或紧急情况毫不慌张,镇定自若。 成语出自:《论语雍也》朱熹注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